教育的真谛——浅析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

王阳明,1472年—1529年,是明朝的心学大师,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伟人,也是明代最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和哲学家。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他十二岁就立志当圣人,并单枪匹马跑到居庸关想赶走蒙古人。军事上,在不费朝廷一兵一饷的前提下,选练民兵,平定了为祸南方四省的叛乱,又在朝廷高层的掣肘下,率领没有实战经验的民兵,仅用35天就击溃了宁王朱宸濠的数万精兵,一举粉碎了宁王蓄谋几十年的谋反篡位大计。他身处困境、逆境、险境、绝境时的不气馁、不放弃的精神,是激励现代人成功的最好范本。王阳明临终之际,弟子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他说了八个字:“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更是让我唏嘘不已,不禁对王阳明肃然起敬。

他心学思想影响了中国五百多年,甚至东南亚很多国家。直到现在,仍有很多人在研究他的思想,特别是他“知行合一”的思想,是现代成功学最好的指导思想。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先生预言,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

作为教学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常常在想:我们的教育到底追求的是什么样的教育状态?我们追求的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们应该有一种怎样的教育理念、怎样的教育情怀?“知行合一”的思想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教育思想。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是“知行合一”思想忠实的践行者。陶先生原名陶文濬,受“知行合一”思想的影响,他改名为陶行知。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就是在“知行合一”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建立的。

有个小故事:一位哲学家坐船过河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船夫摇头。哲学家很惋惜:“你的生命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那你懂哲学吗?”船夫摇头。哲学家感慨道:“那你的生命价值失去一半了!”这时,一个巨浪打来,船翻了,哲学家掉进了水里。船夫问:“你会游泳吗?”哲学家摇头了。船夫很遗憾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全部失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知识如果不经过实践检验,那就是一无是处的知识。实践是获取认知的必须途径,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知行合一”,从字面上看,就是认识和实践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要在行的过程中才能达到心智成熟的“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两者缺一不可,实为一体,不可分割。否则,“高分低能”现象绝不是空穴来风。

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伟大的毛泽东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在知行上的态度都已合二为一,至少注重行的力量。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不仅是他学习书本的结果,更是他年轻时游历四方、体验实践的结果,徐霞客的游记散文同样如此。也就是说,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我不由得想起了陶行知先生著名的六个解放: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取得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让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一切以实践为主。确实如此。我们的教育要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让我们的孩子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参加社会实践,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有良好的教育效果。其实,作为教师的我们何尝不是如此。

人在事上练,方能见成功。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改革,给每一个教师提供了“事上练”的机会。我们只要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失败,志存高远,踏踏实实静下心来,继续奋斗,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就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王阳明说:凭天理做事。这是知行合一的最好写照。对于我们教师来讲,天理就是教育的规律,就是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应该赋予的涵义。我想,这就是我们努力追寻的教育的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真谛   史记   思想   船夫   民兵   教育家   天理   朝廷   哲学家   学问   价值   生命   教师   社会   知识   体育   王阳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