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还是国粹吗?红火的豫剧,给消沉的京剧发展带来了哪些启示

京剧还是国粹吗?红火的豫剧,给消沉的京剧发展哪些启示

京剧是国粹,高高在上,不愿走入民间,他们觉得走入民间,下乡演出是玷污 了京剧艺术,京剧自认为是高雅艺术,不是普通百姓能看得懂的,而豫剧则不然,他们出身没那么高贵,来自民间,服务于民间,发展在民间,很多正规的豫剧院团都是长年在乡下演出,更何况还有数以千计的民营剧团在全国乡镇常年演出,这就是豫剧红火的原因。

京剧还是国粹吗?红火的豫剧,给消沉的京剧发展带来了哪些启示

京剧还是国粹吗?红火的豫剧,给消沉的京剧发展带来了哪些启示

京剧还是国粹吗?红火的豫剧,给消沉的京剧发展带来了哪些启示

京剧还是国粹吗?红火的豫剧,给消沉的京剧发展带来了哪些启示

京剧还是国粹吗?红火的豫剧,给消沉的京剧发展带来了哪些启示


豫剧曲剧河南地方戏曲更贴近民众。唱词通俗易懂,老少皆宜。生旦净末丑名家辈出,既有振奋人心的名折,穆桂英挂帅,也有凄美的爱情名折戏,秦雪梅吊孝,更有曲剧类目的,小仓娃,七品芝麻官,还有越调的,申凤梅大师。中原戏曲百花齐放。梨园春更是将中原各剧种发扬光大。上到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涵盖各年龄段,各种职业。这才是戏曲文化的普及。京剧这点是不行的。

京剧还是国粹吗?红火的豫剧,给消沉的京剧发展带来了哪些启示

戏曲归根结底是一种商品,你要是非让它成为一门束之高阁的艺术,注定成为小众文化,最后走向没落衰亡。豫剧能活下来,就因为豫剧人还是把唱戏当成一门吃饭的手艺。要吃饭,就得不断创新,就得到走街串巷,就得赶庙会搭台子。不管你是哪一派,刘派,常派,陈派,马派,唱好了,十里八里老百姓去捧你,唱不好,你就下台。豫剧演员比京剧大师辛苦多了,但豫剧一定比京剧长久。哪天赶上哪个领导讨厌京剧了,京剧就得吐气。你就是老天爷不喜欢听豫剧,老百姓还是听着“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去下地干活。

京剧还是国粹吗?红火的豫剧,给消沉的京剧发展带来了哪些启示

戏曲艺术要为人民服务,为时代服务,而不是装到精致的象牙塔里为少数几个人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讴歌时代,更受人民欢迎!先不说豫剧现代戏《朝阳沟》、《倒霉大叔的婚事》,这都是豫剧讴歌时代的经典中的经典,至今在普通百姓间广为传唱。当年粉碎四人帮,常香玉大师把郭沫若的诗词“大快人心事,粉碎四人帮”谱成豫剧来唱,听得人热血沸腾、精神抖擞!就拿今年突发的疫情来说,河南豫剧界的演员们在家里自己编词,唱出不同版本的抗疫版《花木兰》,通过电台、网络传唱,来表达他们对抗疫一线白衣战士的挚爱深情,鼓舞了斗志,表达了敬意!

京剧还是国粹吗?红火的豫剧,给消沉的京剧发展带来了哪些启示

就体现了豫剧扎根生活、服务时代的鲜明特点!这样的剧种,它怎么能不受人民喜欢?它怎么能不广为传唱?豫剧根植中原,响彻四方,就像河南人的性格一样,厚重、热情、灵活、有很强的生命力!可有人却嫌弃豫剧土,不高雅,但就是这个有些人觉得土的剧种鼓舞着河南人熬过了无数艰苦的岁月;就是这个有些人觉得土的剧种见证了中原的崛起;就是这个有些人觉得土的剧种唱遍了大江南北!豫剧精神是河南精神,也应该成为中国精神,敢想敢干,敢爱敢恨,热情而不迎风,委婉而不低沉!这样的豫剧,难道不值得全国人民来为它喝彩么?

京剧还是国粹吗?红火的豫剧,给消沉的京剧发展带来了哪些启示

记得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还有很多有名演员全国各地基层乡农村等地去循环演出!那时候我的任务就是放学后,掺着三寸金莲的外婆去看戏。外婆花一分钱买个海报,然后在开场演出前给我讲剧情,给我介绍各个有名的演员,爱好和兴趣不就是这样从小培养出来的吗!如今外婆早已不在了很多年了,可是外婆的三个子女几十口人,整个家族就我一个传承了外婆的爱好!所以说抓京剧,应该从孩子从幼年普及,至少让他们知道,这些戏曲艺术是个怎么回事儿?比那些游戏机电视剧强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豫剧   国粹   京剧   曲剧   剧种   中原   河南人   河南   戏曲   消沉   红火   外婆   启示   演员   演出   民间   艺术   时代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