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中庸之道”指的其实是“不忘初心”

被误解的“中庸之道”

若不是无意之间翻看到了《咬文嚼字》刊出的这篇文章

我对于“中庸之道”的误解估计还要持续下去

长久以来,我一直以为中庸之道指的是:

不偏不倚,走中间路线,无抱怨也无崇高追求,作和事佬……

整体来说,是一个明哲保身的人生策略

年轻时候觉得是窝囊,进入了社会觉得是“智慧”

总体感觉是一种带有无可奈何的人生策略

所以总的来说,这个思想观念,略带贬义

这就是我长久以来对于“中庸之道”的理解了

不知道你是否如此

但事实上,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才知道自己错了

这篇文章是石毓智所写的《孔子说的“中庸”究竟何意》

刊登在咬文嚼字2021年7月1日出版的第319期

文章很长,旁征博引,史料考究详实

感兴趣的可以去看原文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个有趣的纠正

也为了给“中庸之道”“正名”(如若真是如此的话)

下面我将我所理解的大意与朋友们分享一下


误解的原因,很多是因为对“中庸”二字的古字今解

之所以会出现对于中庸之道的误解

很大的程度上可能是用现在的语义去拆分解释了“中”和“庸”两个字

一提到“中”字,立马就会想到“中间”、“中心”等词语

好像只有站在了中间 才是最安全的位置 进而让人引申到了“明哲保身”

“庸”字,最常见的就是“平庸”、“庸俗”

所以两个字连起来,似乎表示的就是

不偏不倚做事做人不走极端的明哲保身的处事态度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中庸”表示的是“中心是用”的意思

何为中心是用?就是

不违背自己的志向,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行事

再按照现代的热词来翻译一下

可不就是不忘初心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一个精髓

虽然说在整个《论语》之中,

“中庸”一词只出现过一次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译文:孔子说:“中庸之道作为道德标准,该是最高的了!人们缺乏这种道德已经很久了。”

但是孔子的一生都在践行中庸之道

他的志向是改变无道的社会,恢复周朝的礼乐制度

“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

为此不惜周游列国,颠沛流离,

却始终矢志未渝


恪守“中庸之道”即为“不忘初心”

谈谈我的理解

为什么说不忘初心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也许这要和“人之初性本善”所联系起来

人生在世,最开始都是白纸一张

干净、纯洁、对社会保有兴趣和天真

但是由于人海浮沉、物欲横流的社会走来走去

最终忘了自己为何而存在,为何而出发

浮浮沉沉,迷失了自己,最后犹如邯郸学步

不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所以 时刻谨记自己的初心

固守本心,面对人生抉择才能不迷失本心 人生不迷航

所以 才强调 “不忘初心”的重要

所谓“中庸之道”指的其实是“不忘初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初心   中庸之道   明哲保身   咬文嚼字   本心   无道   不偏不倚   中庸   长久以来   志向   误解   道德   人生   社会   体育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