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鲜的城市要容得下匠人落脚


光鲜的城市要容得下匠人落脚

前不久笔者花50多块钱买的一把雨伞,掉地板上摔坏了开关按钮,自己动手没修好,扔了又可惜,于是,利用休息日外出送修,跑了几条街区的大街小巷竟不见匠人的身影,经人指点好不容易在一处偏僻的角落找到了一位修补师傅,只花2块钱3分钟就解决问题。望着差点成为废品的新雨伞,我突然想起多年前街头巷尾随处而见的能工巧匠:修伞补鞋的、缝补衣裳的、换锁配钥匙的、磨剪子铲菜刀的……市井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全部涵盖,方便快捷省心,价格公道实惠,既便利了市民生活,又温饱了能工巧匠,真可谓皆大欢喜各美其美。如今,城市街道越修越宽敞,楼房越盖越时尚,市容越来越光鲜,人口越来越集中,但市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能工巧匠却少之又少、难见踪影,是居民生活发达到不需要的程度还是城市发展容不下这些服务者?


光鲜的城市要容得下匠人落脚

小修小补关系民生。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家生活小修小补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和升级,市民既离不开传统意义上的修补匠人,又增加了大数据时代技能型匠人的服务需求,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绿色消费的时尚理念,给各类匠人生存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专业人做专业事,美美与共各得其所:有损伤的物件通过修补又有了生命,市民闲暇之时安心休息免为自己修补之烦。但现如今为小修补而烦恼的大有人在,居民需要修补却找不到人,匠人有能力服务却找不到落脚之所。其实,不管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居家生活的改善性需求(包括修补更新)总是存在的,需要配套的供给服务也是缺不得的,人为阻断这种供需关系只会降低居民的幸福指数和城市的包容性。这就要求我们的城市建设者、管理者,要合理规划市民生活服务,既要“高大上”,又要烟火气。一个城市能工巧匠越多,添彩的是市容、温暖的是市民、彰显的是文明和包容,这样的城市才更有温度和人气。(积量致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匠人   能工巧匠   各得其所   城市   包容性   勤俭节约   市容   块钱   光鲜   雨伞   程度   居民   市民   需求   关系   体育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