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喊挤何时了?


医院喊挤何时了?

今天陪家人到省城大医院就医,临近医院大门就感到非同一般:进进出出的车辆和人群络绎不绝,院区内人头攒动,挂号室、候梯处(电梯和步梯)、缴费处、取药处、候诊处,处处排长队,少则耗时30分钟多则1~2个小时,给人的直观感受是,人不众显不出医院之大,耗时长凸现看病之难。

医院喊挤何时了?

医院成为人挤人的地方历史并不长,从“高大上”医院到基层医疗单位概莫能外,尤以名大医院为甚。记得十年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少数县级医院,曾经门前冷落车马稀,有人戏称是医护多于病患,一些医疗器械因无用武之地而损坏。近年来随着普惠性医保政策落实到位,加之人们健康意识增强,到医院做健康体检、看病治疗的人不断增多,不仅基层医疗机构门庭若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看病难,三甲以上大医院,尤其是大城市的三甲医院更是人满为患不堪重负,看病难住院难日甚一日。这一个方面说明市民希望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基层医技能力与市民健康需求还不匹配,优质医疗资源过分集中的问题仍然突出,另外也反映出人们的健康状况可能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心脑血管、高血压等常见病的患者在显著增加,更令人忧虑的是包括一些恶性病种患病人数也在日益增多。

医院喊挤何时了?

在“需求旺盛”的引导下,一些实力雄厚的三甲医院纷纷建设新院区,从一个院区扩张到两三个院区,从本部发展到分院,从1000多张病床扩充为3000多张病床,超级医疗航母接连诞生。从扩建选址看,新建院区无一例外集中在大城市、主城区、老院区周边,虽然暂时缓解了主院区(老院区)超负荷问题,但从长远看、从根本上看仍然没有解决基层往上层跑、小城市往大城市(主城区)跑的问题,市民获得感不强。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如何科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的新思路,即优质医疗资源既要适度“分散”更要重心“下沉”,只有真正解决了“下”,上的问题、挤的问题、舍近求远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希望有能力的三甲医院尽可能把新院区建设布点到主城外经济或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争取形成双赢格局:以“下”解“堵”,把医疗扩张与方便就医融为一体。果如是,大医院人多喊挤、市民看病难的问题难道还会像现在这样不堪吗?(积量致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概莫能外   医院   都会   门庭若市   舍近求远   无用武之地   医疗机构   病床   大城市   基层   市民   需求   医疗   体育   健康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