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交流为何变得越来越少?


医患交流为何变得越来越少?

人吃五谷杂粮免不了生病就医。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患者感觉诊疗变成流水线上的机械操作,大有向傻瓜和无人化方向发展,病人较少能充分地向医生倾诉,医生也少了倾听的时间与耐心,医患之间的埋怨与不解不断瘀结。

疾病使人痛苦,医学回应着病人的痛苦。但很多人未必想到,疾病之痛来自两个方面:疼痛本身和悲情怜悯。病人不仅需要缓解疼痛的妙药,也需要抚慰悲情的灵丹。如果这份关爱来自于医生,那无异于帮病人打了一剂强心针,可能起到药未入口病好三分的效果。病人希望与医生多交流,得到医生家人般的照顾,看到医生鼓励的眼神,希望医生把治疗过程与人文关怀紧密结合,建立起“性命相托、充满爱心”的医患共同体。

现在,不知道是医生少了还是病人多了,医生看病总感到时间比较紧迫,突出表现是倾听病人诉说不够,耐心细致解答不够。从医生方面来看,在丰富的临床经验下,可能听病人几句病情介绍就心里有底可以开方下药,因此没有必要多听多说;从病人来说,总希望医生多倾听多交流,似乎医生问得细听得全才是对己负责,心里才踏实。但现实中,除了名老专家之外,医生“抢时间”不在少数,交流不够、解说不够、关怀不够是普遍现象,医生偏重医疗技术和药物治疗,缺少医患之间的心灵沟通与换位思考。这可能是导致医患关系复杂的重要原因。什么时候我们的医学多些温情、温度、温暖,医生既治病又暖心,我们的医疗效果肯定会更好、医患关系肯定会更和谐。当然,作为矛盾次要方面的患者,也要多些宽容、包容、笑容,互信友好的医患关系也少不了患者的良好心态和素养。(积量致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妙药   共同体   不在少数   病人   患者   疼痛   耐心   痛苦   疾病   医生   效果   关系   医学   医疗   时间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