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旧照片的随想

一张旧照片的随想

  今天,偶然看到电脑里的一张翻拍照片,挺有纪念意义的。

  儿子考入南师大附中省招班后,我数次去他的高中校园。一次在他的校园里观游,见校史馆“桃李阁”前有一尊巴金先生的半身铜像,座上刻着巴金先生亲笔题写的“掏出心来”几个大字。走到巴金塑像前,让儿子为我拍了这张珍贵的照片,留下了自己当年的“芳华”。

  没有和文坛巨匠合影的机会,就是与其铜像一起入照也是一种满足。

  巴金1923年夏考入南京国立东南大学附中(1928年改名中央大学附中、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附中,1952年改为南师附中),故而1992年附中九十周年校庆时专门竖立起这一尊雕像。

一张旧照片的随想

  说来惭愧,作为文科生我竟然没有通读过巴金的《家》《春》《秋》和《雾》《雨》《电》,不过对其《随想录》印象还是挺深刻的。

  巴金以罕见的勇气“说真话”,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一座丰碑。这部历时八年、全长四十二万字的散文巨著,对于年届八旬的巴金来说,不仅意味着工作的艰辛,更是一次老人对自己心灵的无情拷问,是一次伴随着内心巨大冲突而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这部巨著值得愿意“独立思考”的读者细细品味,深深思索。

  2003年,巴金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其颁奖词为: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

  老舍先生于1963年春书赠巴金的一副嵌名联,我特别欣赏。联曰:

  云水巴山雨;

  文章金石声。

一张旧照片的随想

  上联化用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名句“却话巴山夜雨时”,“云水”是暗喻文笔的流畅,“巴山”,则扣合了巴金的籍贯。下联既是对友人作品的称颂,又是对作家人品的赞扬。全联言简义丰,巧妙地嵌入了受赠者的笔名“巴金”两字。这一幅联墨俱馨的作品,见证了现代文学史上两位巨匠的友谊。

  一张旧照,随想多多,留待他日再来絮叨。忽然觉得巴金铜像上的“掏出心来”可以作为出句,朋友们不妨对一对,不知可有与我一样的对句?

  (据许祖云回忆,南师附中校友会盛情邀请巴老题字,巴老寄来“掏出心来”。当时,许祖云回信给巴老,说“掏出心来”有点血淋淋的,能不能改成“捧出心来”。巴老不同意,说如果要换,可以换成“化作泥土”。最后,学校还是尊重巴老的意见,用了“掏出心来”。)


巴金《随想录·合订本新记》(摘录)

  我从来不是战士。而且就在《随想录》开始发表的时候,我还在另一本集子的序文中称“文革”为“伟大的革命”。十多年中在全国报刊上,在人们的口头上,“伟大的”桂冠总是和“文革”连在一起,我惶恐地高呼万岁也一直未停。但是在《嚼火集》的序里我已经看出那顶纸糊的桂冠不过是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衣”。我的眼睛终于给拨开了,即使是睡眼蒙眬,我也看出那个“伟大的”骗局。于是我下了决心:不再说假话!然后又是:要多说真话!开始我还是在保护自己。为了净化心灵,不让内部留下肮脏的东西,我不得不挖掉心上的垃圾,不使它们污染空气。我没有想到就这样我的笔会变成了扫帚,会变成了弓箭,会变成了解剖刀。要消除垃圾,净化空气,单单对我个人要求严格是不够的,大家都有责任。我们必须弄明白毛病出在哪里,在我身上,也在别人身上……那么就挖吧!

  ……

  我说过“随想”是我的“无力的叫喊”。但五卷书却不是我个人的私有物,我也不能为它们的命运作任何安排。既然它们“无力”,不会引起人们注意或关心,那么就让它们自生自灭吧。在我们这样大的文明古国,几声甚至几十声间断的叫喊对任何人的生存都不会有妨碍。它们多么微弱,可以说是患病老人的叹息。

  绝没有想到《随想录》在《大公报》上连载不到十几篇,就有各种各类唧唧喳喳传到我的耳里。有人扬言我在香港发表文章犯了错误;朋友从北京来信说是上海要对我进行批评;还有人在某种场合宣传我坚持“不同政见”。点名批判对我已非新鲜事情,一声勒令不会再使我低头屈膝。我纵然无权无势,也不会一骂就倒,任人宰割。我反复思考,我想不通,既然说是“百家争鸣”,为什么连老病人的有气无力的叹息也容忍不了?有些熟人怀着好意劝我尽早搁笔安心养病。我没有表态。“随想”继续发表,内地报刊经常转载它们,关于我的小道消息也愈传愈多。仿佛有一个大网迎头撒下。我已经没有“脱胎换骨”的机会了,只好站直身子眼睁睁看着网怎样给收紧。网越收越小,快逼得我无路可走了。我就这样给逼着用老人无力的叫喊,用病人间断的叹息,然后用受难者的血泪建立起我的“文革博物馆”来。

  ……

  我写好第一百五十篇“随想”就声明“搁笔”,这合订本的“新记”可能是我的最后一篇文章。我有满腹的话,不能信手写去,思前想后我考虑很多。六十年的写作生活并不使我留恋什么。和当初一样我并不为个人的前途担心。把自己的一切奉献出来,虽然只有这么一点点,我总算“说话算数”,尽了职责。

  讲出了真话,我可以心安理得地离开人世了。可以说,这五卷书就是用真话建立起来的揭露“文革”的“博物馆”吧。

   巴金

   一九八七年六月十九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中央大学   老舍   随想   合订本   巨匠   铜像   巨著   桂冠   附中   真话   文革   巴金   无力   说是   心灵   照片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