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腰腿老,运动防衰老

人年纪大了,身体再怎么好终究是不如年轻人,肢体各部分就要退化,灵活性和敏捷度都差了,上了年纪的人特别有感触的是:人老腰腿老!腰腿不灵敏是人先于衰老的一个信号。

我们经常能遇见,不少老人身体还可以,如体力不错,手劲也很大,甚至超过了年轻人,但就是腰腿不利索,平时弯下腰捡个东西、蹲下站起来都很不爽,急转身站不稳,感觉很无奈!

腰腿具体衰老表现为:身体累了腰就疼,爬楼梯膝盖疼,人蹲久了站立起来很费事。

人老腰腿老,运动防衰老


虽然年纪大了下肢最先老化,但我们也能掌握锻炼方法来延缓衰老!

主要是从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敏捷度、增强肌肉力量三个方面来采取健身措施来改善自己的腰腿功能。

一.促进血液循环

年纪大,腰腿弱的,一般气血不会强,腿脚远离心脏,不锻炼的人更是不容易活血,特别是对于瘀血体质的人,更是需要促进体内血液循环。

所以建议可以慢跑步或快步走,最好每天坚持3~5公里(不用多),一段日子下来心肺功能加强了,下肢血液循环改善了,而且腿的耐久力也会提高。

人老腰腿老,运动防衰老


二.提高敏捷度

提高腰腿的敏捷度要分两个方面:柔韧度和灵活性。具体是对髋关节周围的肌肉、筋膜等大腿后、内侧的肢体组织进行有机的拉伸锻炼,逐步提高灵敏度,使僵硬的腰腿关节和韧带得到松弛和延展,扩大下肢活动范围。

1.正压腿 选择一个合适高度的栏杆或者高台、桌椅等,正面将一腿搁上去,另一着地腿脚尖朝前并挺胸塌腰,两腿伸直,将身体向前下方(上搁之腿)频频下压,保持动作十多下后再交换两腿下压,反复数次练习。

人老腰腿老,运动防衰老


2.侧压腿 同正压腿一样选择一个高度合适的栏杆等物,侧身将一腿搁上去,另一着地腿脚尖侧位,塌腰收髋,两腿伸直,侧身方向(上搁之腿)频频下压,保持动作十多下后再交换两腿下压,反复数次练习。

人老腰腿老,运动防衰老


3.弓步下压 两腿前弓后直弓步站好,上身挺直面对弓腿方向,双手手掌可按在膝盖处,频频下压,保持动作十多下后再交换两腿弓压,反复数次练习。

人老腰腿老,运动防衰老


4.仆步下压 两腿左右分开,一腿屈膝全蹲,膝部与脚尖外展;另一腿伸直平仆,接近地面,面对正面,两脚掌全着地,伸直腿之脚掌稍里扣。频频下压,保持动作十多下后再交换两腿下压,反复数次练习。

人老腰腿老,运动防衰老


5.正踢腿 左脚向前一步并支撑,右脚勾起脚尖向前额处猛踢,两眼平视。动作要求:挺胸立腰;踢腿时,脚尖勾起绷落,收髋猛收腹,腿踢过腰后加速,要用寸劲。再交换两腿轮踢,反复数次练习。

人老腰腿老,运动防衰老


拉伸主要事项:

  1. 拉伸前应先热身 做拉伸锻炼需先关节活动开热身后进行,以免腰腿扭伤、拉伤,尤其在冬天更要注意!

  2. 踢腿应放在压腿之后 应在压腿拉伸结束后做踢腿效果更好,此时筋腱和肌肉韧带都已拉开,有利于踢腿的进一步打开。

三.增强肌肉力量

1.等长静力性力量锻炼——靠墙马步蹲

靠墙马步蹲是等长收缩的静力性力量训练,不容易伤膝盖,坚持做马步蹲,不仅会渐渐提升腿部股四头肌的力量,强化对膝盖的支撑维护;而且也会有利于刺激关节滑膜液的分泌,对改善关节软骨组织的磨损膝盖疼非常有好处。

人老腰腿老,运动防衰老


方法:背靠墙,大、小腿成90度下蹲,膝盖不超出脚尖,用腿力静耗时间,1分~3分钟为一耗时动作(根据自身腿力大小),多做几组。

2.徒手囚式深蹲

双手交叉放颈后作徒手深蹲,此深蹲是利用自重对腿部力量的锻炼,比较安全可靠,如果锻炼者的腿膝没有伤,能经受大的强度,那最好改用哑铃深蹲效果会更好。

人老腰腿老,运动防衰老


3.徒手箭步蹲

两腿轮流前后下蹲,作箭步蹲对单腿的承受力刺激加强,对股四头肌作用更好,对脚前掌肌腱也有作用,同时还能增进身体的平衡控制力。

人老腰腿老,运动防衰老


4.俯卧燕飞运动

以瑜伽垫俯卧,以腹部为支撑点,腰部收紧发力,让上身胸部和下肢腿部作反复上升抬起运动。燕飞运动能提升腰肌力量,维护腰椎健康。

人老腰腿老,运动防衰老


5.臀桥运动

以瑜伽垫仰卧,以头肩位和脚为支撑点,双手两侧扶地,以腰腹部为着力点向上做反复拱起运动,来加强锻炼腰腹力量,这对强化腰肌力量作用很大。


人老腰腿老,运动防衰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弓步   静力   正压   马步   腿脚   下肢   腿部   脚尖   膝盖   关节   衰老   敏捷   肌肉   身体   力量   动作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