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立“爸爸接送日”,强制父亲带娃?校长的手未免伸得太长

如何解决丧偶式育儿的问题?

武汉一名小学校长的答案是:设立“爸爸接送日”,规定每月的8、18、28号必须由爸爸接孩子回家。

仔细琢磨,这条规定似乎意义不大,校长的手未免伸得太长。

小学立“爸爸接送日”,强制父亲带娃?校长的手未免伸得太长

1

好心可能办坏事。

武汉某小学校长张校长注意到,来校接送孩子、参加家长会、听取教育讲座的往往是妈妈。为改变父亲缺席孩童教育这一现状,张校长决定设置一个“爸爸接送日”。

何为“爸爸接送日”?即每月的8、18、28号,爸爸一定要去校门口接孩子,与孩子手牵手回家。同时又表示,如果爸爸当天没空,这项任务可由叔叔、伯伯、舅舅代替完成。总而言之,学生的男性家属每月得接放学三次。

小学立“爸爸接送日”,强制父亲带娃?校长的手未免伸得太长

对此,网友反应不一。有人赞许:“父亲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着孩子的三观塑造,在育儿道路上,父爱与母爱缺一不可。”

也有人反对。

单亲家庭怎么办?

留守儿童怎么办?

并非丧偶式育儿,而是真正丧偶的怎么办?

医生、警察、军人等特殊职业怎么办?

男性家属实在没时间,女性家属来接学校能拒绝吗?

最重要的是,这项措施真的能起到作用吗?

小学立“爸爸接送日”,强制父亲带娃?校长的手未免伸得太长

2

张校长的想法是好的,但着眼点抓错。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父亲没来接不代表他缺席教育。育儿的模式不可能全球统一,势必会因家庭情况的不同而产生差异。校长的目光应放在学校教育上,想用一刀切的方法干涉数千名学生的家庭教育是不现实的。

当学校插手家庭教育,家庭插手学校教育时,大概率会发生矛盾。

小学立“爸爸接送日”,强制父亲带娃?校长的手未免伸得太长

老师希望父母多陪伴学生,于是布置“与父母一起春游并合影留念”的课后作业,却没考虑到父母离异家庭的难处。家长希望老师尽心尽责,于是联名建议在教室内安装实时监控器,却不体谅老师在监控下工作的紧张与焦虑。

出发点或许都是为了孩子,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有时甚至会起反作用。归根结底,还是管太多的缘故。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是一项繁复而浩大的工作,贸然将手伸进不归自己管的区域,就会引发一系列衍生麻烦。

小学立“爸爸接送日”,强制父亲带娃?校长的手未免伸得太长

3

在职责范围内,做到尽量好,就已是理想情况。

学校想让父亲参与育儿,可以大型活动中用艺术表演的形式传达理念,或搜集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毕竟爸爸没来接真不代表他不育儿)。想让学生更有阳刚之气,多设几节体育课,多买点锻炼设备,比立“爸爸接送日”靠谱得多。

小学立“爸爸接送日”,强制父亲带娃?校长的手未免伸得太长

校长强制爸爸接孩子与老师强制家长改作业,本质上都是不考虑实际情况,仅凭一腔“为孩子好”的热血初心贸然制定措施。

养老院不会设立“子女探望日”,因为它的职责是照顾好老人。

医院不会设立“儿子陪护日”,因为它的职责是治好病人。

各司其职,其实不难。

设立“爸爸接送日”,既不能照顾到特殊家庭的实际情况,又不能保证该项措施的硬性实施,还起不到让爸爸重视育儿的作用,综合来说,它的意义是不太明显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校长   爸爸   父亲   作业   武汉   家庭教育   家属   职责   父母   措施   孩子   小学   家庭   学校   体育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