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1968年12月5日凌晨6点,一架伊尔14飞抵首都机场,距离地面还有400多米时,发动机突发故障,飞机发生爆炸,扎进了机场旁边的玉米地。

飞机残骸中,十来具烧焦的尸体散落一地 ,而其中两具却缠绕在一起无法分开。当前来搜救的人员,像掰断一大块烧焦的木炭一般终于把他们掰开时,发现一个皮质的公文包完好的躺在两人怀中。

熟悉他的人,从他往常一直穿在身上的那件已烧焦了大半的夹克服上辨认出了他,和他紧紧抱在一起的,是他的警卫员,小伙那年只有18岁,名字叫牟方东。

那个被他们保护的很好的公文包里,只装有绝密资料,是有相关氢弹的重要数据。

在场的所有人员,看到这一幕,无不失声痛哭。

当时,总理正在中南海怀仁堂会见外宾,这时,一位秘书慌忙走了进来,对他耳语。总理听到了这个名字,当场痛哭失声。

他叫郭永怀,是我国"两弹一星"的元勋,那年他59岁。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事发突然,他没有机会留下遗言,但他的实际行动,却比任何语言都让人动容。

1968年10月3日,郭永怀来到青海试验基地,为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以及从事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1968年12月4日,在青海基地整整呆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

他要急着赶回北京,就争分夺秒地要人抓紧联系飞机。

5日凌晨,飞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在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

这位老人离去的第22天,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公文包中,就是他发现的重要线索。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1909 年 4 月 4 日,郭永怀出生在一个家境殷实的普通农家。到五六岁时,郭永怀时常缠着大人问天问地,见了陌生人也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弄得人们不知如何作答。略通文墨的郭文吉知道读书的重要,1919年春,便把儿子送进本村小学读书。郭永怀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异,连年跳级。

17 岁那年,郭永怀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青岛大学附中,成为四乡八疃第一个公费中学生。

1929年夏,郭永怀考取了天津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那时,在南开大学的校园内经常活跃着他那瘦削高挑的身影。在校档案馆两本发黄的档案里,至今还保留着郭永怀珍贵的历史资料。

两年后,郭永怀预科班毕业后转入本科学习,由于在数学方面的专长和对光学的爱好,他选择了物理学专业。

当时的南开大学物理系是由著名光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饶毓泰教授任系主任。饶毓泰从欧洲回国后,被北京大学挖去,郭永怀决心追随他所仰慕的饶先生继续深造,于是在南开物理系学习两年后,他便考入了北京大学物理系。

饶毓泰对这位来自南开的学生极为赏识,1935年 7 月便把完成本科学业的郭永怀留了下来,做他的助教和研究生。在此时期,他先后得到过顾静薇、饶毓泰、周培源等教授的指导,不仅具备了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而且也确立了"科学救国"的思想。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1938年郭永怀辗转到了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目睹日军野蛮侵略,郭永怀更加坚定了科学救国信念,他认为要挽救民族危亡,首先要发展军事科学技术,发展航空事业。于是,他在西南联合大学期间,毅然放弃光学,学习航空工程。航空工程与力学研究密切相关,他为此开始了空气动力学的研究。这期间他在周培源教授的指导下学习流体力学,研究流体力学中一个有名的难题—"湍流理论"。

同年夏天,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留学委员会举行了第七届留学生招生考试。在3000多名参考者中,力学专业只招一名。而考试结果是,郭永怀与钱伟长、林家翘一起以5门课超过350分的相同分数同时被录取。

1939年12月,郭永怀和钱伟长、林家翘三人一起从上海登船出发赴加拿大留学。谁知上船后他们发现自己的护照上竟是日本签证,上面赫然写着:"允许在横滨停船三日,上岸游览"。他们认为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宁可不留学,也不能接受侵略者的签证。于是他们不惜牺牲这一难得的留学机会,当即带着行李下了船。

直到 1940 年,他们才又有机会赴加拿大学习应用数学。一年后又赴加利福尼亚州立理工学院研究可压缩流体力学,拜在世界力学大师冯·卡门门下,与钱学森成了师兄弟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1945年,他出色地完成了有关"跨声速流不连续解"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946年,他受邀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航空科学部任教。在这里,他苦心钻研如何提高飞机飞行速度这项国际难题,与钱学森成为了搭档。

在两人的不懈努力下,没过多久就发表了震惊世界的重要数论论文,首次提出"上临界马赫数"概念并在一次次的实验中得到了证实,为解决跨声速飞行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

自此之后,郭永怀在科研界声名大振,不仅被加州理工学院特聘为研究员,还成了康乃尔大学航空工程研究生院的三个著名攻关课题主持人之一。

1949年,郭永怀开创出一种全新、简便、实用性强的数学方法,即奇异摄动理论。这一套理论成功解决了跨声速气体动力学的一个难题,他也因此驰名世界。

1956年,正值郭永怀在康奈尔大学晋升为正教授,成果累累的黄金时期。

当机会来临时,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优厚的待遇和工作环境,毅然决定回国,

同事的挽留丝毫没有动摇他的决心。当时凭着优秀的研究成果和业务能力,郭永怀想到美国任何一家科研单位都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他在回答"为什么要到美国来"这一问题时,却十分明白地说: "到美国来,是为了将来回去报效祖国。"

为了避免麻烦,将自己从未公开的所有书稿、论文统统烧毁,

这些论文是他十几年积累的心血,就这样成捆成捆的丢在火堆中化为一堆灰烬。

他曾说,我不带走美国的只字片纸。但脑海中的知识却是他自己的。

他和夫人李佩终于在1956年11月踏上祖国大陆,实现了他多年的宿愿。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在北京,郭永怀见到了先期回国的钱学森,他兴奋得流下热泪。钱学森推荐他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回国不久,总理便在中南海接见了郭永怀。他问郭永怀有什么要求?郭永怀只是焦急地说了一句话:"我想尽快投入工作。"言出必行。到任后的郭永怀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了高超空气动力学、爆炸力学、电磁流体力学、飞行力学和固体力学的研究和指导工作之中,经常是早出晚归,埋头书案,星期天和节假日也不休息。

在我国"两弹"发展的关键时刻,钱学森再一次推荐了郭永怀。对郭永怀来说,这意味着将要接触机密,将要默默无闻地为祖国去献身。这位在美国坚持拒绝接触机密的科学家,在祖国的召唤下,毫不犹豫地投身到了研制原子弹的秘密工程之中。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1960年5月,郭永怀被调到九院担任副院长,负责力学和工程方面的领导工作。在原子弹的研制过程中,郭永怀对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如对原子弹引爆方式问题,炸药爆轰波的理论计算问题等等。

为了进行大型爆轰试验,为原子弹的爆炸试验作准备,1963年,已年过半百的郭永怀,与九院试验人员一起转人西北核武器试验基地。

该基地位于海拔多米的高原地区,气候变化无常,最低温度零下40多度。郭永怀和年轻的科研人员一起,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使原子弹的研制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在艰苦的条件下,郭永怀带领科研小组解决了许多重要的动力难题,与王淦昌、彭桓武成为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是中国人民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在西北高原浩瀚的沙漠上,一声巨响,中国的第一颗原子爆炸成功!当磨菇状怒云扶摇升腾之时,郭永怀和他的战友们无不欢呼雀跃!

从1964年首次核试验到1968年底的8次核试验,在四年多的时间里,郭永怀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是通宵达旦,吃饭也是大家席地而坐边吃边研究。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在郭永怀致力于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八年多时间里,从原子弹到氢弹装置再到核航弹、导弹核武器,郭永怀究竟倾注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又有谁能说得清楚。

在他牺牲的第22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一颗腾空而起的巨大蘑菇云在荒漠中向世界发出隆隆巨响,仿佛在祭奠他的在天之灵。

在他牺牲不到两年,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68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1999年,他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

由于事发突然,郭永怀没有机会留下遗言

但是他生前最爱说的话是:"作为新中国的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祖国能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辱。"

这就是四位身份高度机密的科学家,像这样的科学家还有很多。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两弹一星元勋

那个年代,有许许多多像郭永怀一样的杰出科学家,中国似乎迎来了一个科学家的黄金时代,有一大批的科学大师。多到连后面的钱学森也不禁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其实,现在中国在教育跟科研上的投入越来越大,中国在科技以及制造领域的成就也越来越多。

举一个例子。

以前我们都是用大电视,后面有了液晶跟等离子的,中国需要升级换代,但当时我们中国没有面板生产线,而日本又不肯供给我们面板,导致我们的厂商要连电视机都生产不出来。

后来三星给了我们面板,但我们生产一台电视机,利润百分之九十多都要给面板厂商,等于中国所有的家电企业在给面板厂商打工。

到了今天,我们有了京东方,在面板上才有了一些谈判权,才能够买到价格合理的面板。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这只是中国上千个追赶的领域之一。中国的科技领域不能只有一个华为,中国的科技进步需要几十个华为。因为中国不是韩国,一个三星可以撑起韩国,但中国不能只靠一个华为。

而近几年,阿里也崛起了。

2009年之前,全世界最好的数据库就是美国的Oracle,而顶尖水平意味着科技地位的垄断, Oracle借助“九七工程”进军中国市场,取名甲骨文,从1997年开始就垄断了中国市场数十年。也就是说,中国的企业想要用好的数据库,只能跟Oracle买。而近几十年来,无论是数据库、芯片还是操作系统,基本上都是被欧美垄断。

而10年前的双十一无意间引起的技术改革,让阿里在这两年接连打破了国外在市场上的垄断。

OceanBase打破了甲骨文数据库的垄断;

平头哥自研的

AI芯片含光800,打破了国外芯片的垄断:

飞天打破了国外操作系统的垄断。

达摩院研发的量子电路模拟器,打破了谷歌的量子计算机霸主地位。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AI芯片含光800,打破了国外芯片的垄断

在将来,中国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这些人才不仅是为中国服务,还为中国企业出海服务,为全世界服务。

我们国家现在从小学就开始上科学课。目标就是在中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科学家。

国家在努力,个人也要努力,家长也要努力。要为国家输送更多的科学苗子。现在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语数英之外,很重视孩子的科学教育。

昨天还有一位家长问我有什么好的科学杂志,他说他以前就是看科学杂志的了解科学的,但现在不知道给孩子定什么杂志好。

他觉得定杂志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买一堆书,孩子有时候会有压力,而且书太多反而不读。杂志一个月一本,看完一本,会对下一本有期待感,能够让孩子珍惜书籍。这其实就是一种延迟满足的效应。

我给他推荐了《万物》杂志。

《万物》杂志是 《科学美国人》的少年版,《科学美国人》是世界上最牛的大众科学杂志,起源于1845年的杂志,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自然》的姐妹出版物。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科学美国人》走普及路线,主要给高知识份子提供科普知识,到目前为止,有151位诺贝尔奖得主为其撰稿。其中包括了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牛。下面是《科学美国人》部分撰稿人: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它的少年版,在美国叫《How it works》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每一期都会讲当时最热门的科技。而且是身边的科技,比如机场安检分解: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未来海上城市的解剖: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超音速赛车内部: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火箭拆解图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还有生物学知识,比如一条鲨鱼的内部是什么样的: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人类的眼球: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人脑发育: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肠道细菌如何影响你的大脑: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地质内容也有讲,大灭绝的时间轴: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核冬天的形成: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天文学也有: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还有历史知识,比如中世纪骑士和日本武士的对比: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古罗马军队强大的秘密。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日本古代城池解剖: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这个杂志包罗科学的各个领域,是陪伴美国数代孩子成长的杂志。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引进后的书名就是《万物》,讲解万物运转的秘密,讲解万物中的科学知识。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杂志知识涉猎广泛,资讯新鲜,有很多前沿科学知识和话题,涉及交通运输、工程机械、生态环境、太空探索、历史人文等等。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杂志图片对知识的呈现让人惊叹,能在纸面上呈现出三维的效果...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大开本,读起来眼睛舒服!比一般的杂志都大,也比A4纸还大点儿,印刷质量精良...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给孩子定上这样的杂志,孩子以后每个月都可以收到来自科学的大礼。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杂志的每一页都特别的美。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孩子一定会喜欢上。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这套书适合5到90岁的孩子。尤其小学高年级到高中的孩子。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送礼最好送杂志,为什么呢?因为订好之后,对方每个月都会收到你的诚意。How It Works 国外订购1年价格是 116 美金(相当于人民币 777元),运费另付。

而中文版《万物》价格就相当给力了.

《万物》2020年征订季开启!现在仅需298元!即可获得

① 原价360元的《万物》杂志一年12期

② 定价98元的科普故事音频集(50集,每集6分钟每周更新)

③ 定价40元的万物冷知识音频集(共20集,每集4-5分钟)

此外,现在头条还有特别的优惠,团购2020年杂志,额外获赠一本2019年的杂志,让孩子能够先暏为快。

中国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临死前,抱着绝密紧紧不放

要看杂志,就看这个品类最杰出的,也应该让孩子接触最新科技。因为现在发展太快了。百年前,一个人不识字也可以过得很好,现在没有文化孩子真的很难出头。

大家可以点下面的横条参团。给孩子每个月的科学养份。

万物:2020年全年杂志【总共十二本】,外送一本2019年杂志 ¥298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三星   中国   科学家   声速   南开   两弹   流体力学   原子弹   美国   绝密   力学   烈士   万物   称号   孩子   杂志   科学   知识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