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文集》|诸葛亮,一个被时代耽误了的教育家


《诸葛亮文集》|诸葛亮,一个被时代耽误了的教育家


01

被时代耽误了的教育家

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是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我们大家所熟悉。但是近日读《诸葛亮文集》,感觉他是一个被时代耽误了的教育家。

诸葛亮生活在东汉末年,据陈寿的《三国志 蜀国书 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字孔明,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人,诸葛亮在青少年时代,长期跟随叔父诸葛玄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饱尝了战乱的痛苦。他耳闻目睹了黄巾农民起义军对东汉王朝封建统治的沉重打击,以及割据称雄的军阀们的混战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在叔父病逝后,他带着弟、妹定居隆中,过着躬耕苦读的隐居生活。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很熟悉了,公元207年,46岁的刘备三顾茅庐,他待人诚恳的态度,对人才迫切的心情,感动了27岁的诸葛亮,他以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身份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诸葛亮文集》|诸葛亮,一个被时代耽误了的教育家

时势造英雄。如果诸葛亮不是生活在一个战乱的时代,那他的军事才能甚或政治才能都无法表现出来,中国历史就很可能少了一个军事家和政治家。根据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原理,最大的概率是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可以说,诸葛亮是一个被时代耽误了的教育家。这一点,从我们现在还能看到的《诸葛亮文集》就足可以证明。

《诸葛亮文集》原本的收集者是写了《三国志》的陈寿,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失传,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是清代张澍在已有史料堆里,靠搜关键词整理的残篇诸葛亮集。但是也基本能反映诸葛亮的思想意识。

《诸葛亮文集》|诸葛亮,一个被时代耽误了的教育家

《诸葛亮文集》字数不多,大约十多万字,相当于现在学者的十多篇论文,或者网络小说的十分之一。但是内容却十分丰富,从这十多万字中,我们可以追寻到将近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忠诚的象征的诸葛亮留给我们的许多宝贵精神财富。

文集中,和教育有关的文章不足500字,但是却是满满的干货,而且影响深远。这些都足以说明诸葛亮有当一个教育家的潜质。

02

德才并重的教育理念

《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自己8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我们知道诸葛亮死在征伐魏国征途中。他平时为蜀国操劳,应该没有多余的时间亲自管教自己的儿子,临终前,想到还只有8岁的儿子,把自己最深的父爱,浓缩在短短的86个字的这封信中。通篇都是一个智者的教育智慧: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其实中国人对这篇短文都很熟悉,直到今天,这里面的许多句子都是很多人的座右铭,几千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的精神。

《诸葛亮文集》|诸葛亮,一个被时代耽误了的教育家

在这里诸葛亮强调的是做人首先要重视自己品德修养清心寡欲对一个人品德修养的作用,阐述了学习对增长才干的意义,以及远大志向与成就学业的关系。

这个教育思想是很超前的。现代教育,我们也强调理想对一个人的意义,也重视德育对一个人的影响。

除了《诫子书》,诸葛亮在另外一封给自己外甥的信中,特别强调了“养德”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与外甥书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这篇教育外甥的短文的关键词还是重德、寡欲和远大志向。

03

重视锻炼,拒绝溺爱的教育理念

公元234年(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写信给兄长诸葛瑾,谈了嫡长子诸葛瞻的情况。而这一年,正是他为完成统一大业而心力交瘁、病逝于军中之际,这更体现了他对后辈寄予的厚望。

与兄瑾言子瞻书

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诸葛亮47岁时,才有了儿子诸葛瞻。诸葛瞻很聪明,诸葛亮却担心自己聪明的儿子“恐不为重器耳”,成不了大才,诸葛亮懂得聪明发被聪明误的道理。

他写信提醒自己和亲人,不要为自己孩子的聪明而放松教育,越是天资好的孩子,越要加强教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溺爱孩子,是教育的大忌。

在另外一封给自己的哥哥诸葛瑾的信中,诸葛亮谈到了自己的嫡长子诸葛乔:

《诸葛亮文集》|诸葛亮,一个被时代耽误了的教育家


与兄瑾言子乔书

乔本当还成都,今诸将子弟皆得传运,思惟宜同荣辱,今使乔督五六百兵,与诸子弟传于谷中。

将子弟皆得传运,思惟宜同荣辱,今使乔督五六百兵,与诸子弟传于谷中。

诸葛亮夫妻婚后多年无子,于是他们请求哥哥诸葛瑾把自己的次子诸葛乔过继给他们。诸葛亮对诸葛乔非常好,视为自己的亲生儿子。但是他对这个孩子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并重视对他进行锻炼和严格要求。

建兴五年,也就是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北伐时,让诸葛乔随军到汉中。那一年诸葛乔24岁,官拜驸马都尉,作为丞相的儿子,又是皇帝的女婿,完全可以留在成都安享荣华富贵。

可是,诸葛亮还是安排他跟其他将领的子弟一起率兵押运粮草,以便在艰苦环境中经受锻炼。

这封写给诸葛瑾的书信,一方面是想对哥哥说明一下,以免哥哥误解,更主要的是他也传达了诸葛亮的教育理念。不让孩子有特殊化,是诸葛亮爱子,教子的英明之举。

这种锻炼,增强了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培养了他不依赖别人,独立生存的意志力。

04

了解孩子,才尽其能的教育理念

《诸葛亮文集》|诸葛亮,一个被时代耽误了的教育家

公元233年,诸葛亮53岁。他听说孙权打算打算用他的侄儿诸葛恪“典掌军粮”的消息后,给陆逊写了一封信:

与陆逊书

家兄年老,而恪性疏,今使典主粮谷,粮谷军之要最,仆虽在远,窃用不安。足下特为启至尊转之。

诸葛亮认为侄子诸葛恪“性疏”,粗心大意,不是个心细的人,不宜担当主管军粮这一重任,特意请陆逊转告孙权,后来孙权改让诸葛恪领兵。从这件事,可以看到诸葛亮对侄儿的关心和严格要求。

这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举措。让人想起中国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故事,就是赵括母亲的故事。看似严格的表面,了解孩子,其实才是对孩子最深沉的爱。

诸葛恪后来在东吴过的风生水起,在孙权死后,一度成为东吴的权臣。如果他早早的被重用,由于自己的原因犯了错误,恐怕也就没有后面的那些发达了。

05

诸葛亮的教育理念,虽然言简,但是意赅,而且效果明显。

虽然诸葛乔25岁就去世了,没有显示出他的才能,但是当时的人却有这样的评论:诸葛乔的才华虽不及诸葛恪,但就品行修养而言,则超过了诸葛恪。这与在诸葛亮身边接受的的教育分不开。

而诸葛瞻更没有让诸葛亮失望。据《三国志》记载,诸葛瞻长大后,多才多艺。17岁娶公主,官职升迁,受到百姓的爱戴。

《诸葛亮文集》|诸葛亮,一个被时代耽误了的教育家


公元263年冬天,邓艾带兵攻打蜀国,诸葛瞻在前线带兵抵抗,邓艾派人用“琅琊王”的地位来劝降,遭到诸葛瞻的拒绝,后来,37岁的诸葛瞻和自己的大儿子19岁的诸葛尚一同为国殉难。这与诸葛亮的《诫子书》书中重视品德的思想有直接的关系。

诸葛亮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后世历代的家教,例如南北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唐代的《太公家教》、北宋司马光的《家范》等都能看到诸葛亮教育理念的影响。而这些家教思想,对中国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形成,也影响深远。

参考资料 《诸葛亮文集译注》诸葛亮著 罗志林译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教育家   东吴   文集   子书   蜀国   军事家   外甥   品德   诸葛   公元   聪明   重视   儿子   思想   孩子   时代   体育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