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强大的中国,这点要做好,这个洋教授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

2018年,有一个“洋教授”在快手视频上“火了”,他的节目短短时间收获了200多万的粉丝,而且人民日报也报道了他,他还获得了中国政府颁发的“中国政府友谊奖”,“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有网友看了他的事迹,直接说,这不就是新时代的“白求恩”吗?

他的背景其实很厉害。现在他的身份是北京化工大学的特聘教授,英国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北京分会主席。2008年戴伟还获得由英国皇室颁发的大英帝国勋章中的官佐勋章;2014获得国家外国专家局“功勋外教”奖。

一个强大的中国,这点要做好,这个洋教授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

他就是英国人戴伟,一个热爱中国的英国人。

戴伟来北京前,是牛津大学博士,已来中国任教23年。戴伟博士曾经说,自己刚懂事时最喜欢的两件事是喜欢化学和喜欢中国。

他长大后上了牛津大学,当了化学博士。由于从小对中国的向往,他1987 年来到中国,那时候中国还并不发达,但他觉得中国一定会发展的更好。

1996年,戴伟辞去了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化学系教学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带着一本红皮英汉词典,来到中国成为访问学者,加入北京化工大学化学研究所段雪教授的实验室。这个举动,认识他的朋友都说他“简直疯了”,对他很不理解。因为那个时候,咱中国无论是实验室条件还是科学家待遇,与发达国家英国相比,差距相当大。

一个强大的中国,这点要做好,这个洋教授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

当然也有人知道他的中国情结,佩服他的勇气。

那时戴伟博士是受到北京化工大学段雪博士的邀请,到段雪实验室工作。他研究的领域是无机化学领域的基础研究,研究催化剂材料。现在实验室的工作现在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

但就在几年前,他却做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举动,开始到中国的子弟学校和偏远山区做化学科普,也在城市里做一些科普。由一个搞科研的科学家,变成了一个给孩子们科普的科普工作者。

一个强大的中国,这点要做好,这个洋教授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

在四川山区给孩子们科普的戴伟博士

为什么从做科研到做科普?是不是大材小用?相信好多人都有这个疑问。

戴伟博士却说,科普和科研一样重要。他自己对化学的兴趣就是很小的时候产生的。在英国,有比较深厚的科普传统和文化。他自己印象很深刻的,有一个很著名的化学家,每周都有个科普节目。

去做科普,戴伟完全不觉得自己是大材小用。他说,如果缺乏深厚的学术训练,其实很难胜任科普工作。因为科普人员要承担的是引导孩子们建立科学分析的习惯。

而且,中国传统的科普从业人员,基本上是以放PPT和视频为主。戴伟做科普很不一样,就是每次都必须要演示实验或者让孩子们动手做实验。

一个半小时的课,戴伟需要提前一个半小时到现场,准备实验设备和溶液;做完试验后,还需要一小时清洗设备。有时候在外地,戴伟一天需要做两次,甚至三次实验,要忙到半夜才结束。

一个强大的中国,这点要做好,这个洋教授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

在农民工学校给孩子们科普的戴伟博士

60岁的人,经常一个人搬着大箱仪器试剂去讲课

这在很多人看来是很没有必要的。

戴伟说了一点给人印象特别深刻的话。他说,给中国小孩子做实验,他们会说,哇!很神奇。给英国小孩子做化学实验,他们也会说,哇!很神奇。

但是不同的是给中学生做实验。按照他的经验,他给中国中学生做实验,他们反应也常常是,哇!很神奇。但是给英国孩子们做同样的化学实验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很无动于衷。原因在于,这些英国孩子们已经都亲手做过,或者至少见过这个实验了。

所以这就体现出科普做与不做的差距了。

作为一个外国友人,他很为我们的科普事业着急。他说,要赶在孩子们有好奇心的时候,让他们接触到科学,最主要的是接触到科学的思维。第一要问为什么?第二要学会用动手实验的方式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轻易听到某某的回答。

据他说,每年他在北京展览馆的展台前都排满了想去做实验的小孩,有些孩子家长为了做上他的实验还要提前住一晚去排队,可见孩子们的兴致是很大的。

而且他的科普方式确实很系统。包括选择什么样的实验,严格遵守的安全原则(必须戴护目镜,实验材料基本都是日用品,孩子用的实验器皿基本都是塑料。),演示方法(他说自己是个导演,要把实验演绎成魔术一样好看),还有最后的分析,甚至包括通过快手这样的短视频平台,把科普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尤其是一些偏远地方,没有办法接触到科技馆这些地方的家长和孩子。

一个强大的中国,这点要做好,这个洋教授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

2014年的冬天,戴伟参与筹办了一场化学赛事。闭幕式上,一名高二男生在台上眼眶泛红,几度哽咽,他一直喜欢化学,但课堂上少有的几次化学实验,坐在后排的他都看不清,这次终于有机会自己操作三个实验,“原来化学不只是死记元素周期表,死背公式。”

在实验后的讨论中,学生无一例外把“让化学学习更有意思”排在建议的第一位,实际上,他们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做过实验。

可是,他发现,在咱们中国,给孩子们专门科普的人实在太少了。虽然他每年要到边远地区给孩子们做实验,每年去全国二十多个城市、八十多所学校演示化学实验。但是中国这么大,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2018年2月起,“戴博士实验室”发布了185个短视频,单条视频播放量最高超过1500万。做实验、讲段子、录视频、开直播……戴伟成了“网红”教师,他正尝试用最有趣的实验、最流行的平台科普化学,“好玩的背后,是科学的思维。”

他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能看到他的科普。

戴伟将自己的“科学秀”和其他人的实验表演区分,“一些表演只停留在表面,”他会引导孩子们讨论,戴伟说,“科普的目的有两个,在一些人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他们会成为科学家;另一些人则学会提出问题,搜集证据论证问题。”这是戴伟希望传达的“科学思维”。

一个强大的中国,这点要做好,这个洋教授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

“超级大象牙膏”实验

戴伟为什么要这样重视对孩子们科普呢?戴伟的这一段话,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更看重的是未来,未来的科技发展。孩子兴趣要从小培养,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有很重的好奇心,对未来充满了探索,就像一张白纸一样,我们必须在他们小的时候引领孩子探索、在属于他们的“白纸”上绘画。我教过很多孩子,我不保证他们都是未来的科学家,但我相信他们肯定会有一部分人成为将来的科学家,成为国家将来的科技主力,中国的未来不属于白头发的我们,将来肯定会由黑头发的你们来建设…

这是我听过的外国人说的最动听的话。这才是真爱中国,是热爱中国的正确打开方式。

戴伟先生的这段话,也给我们很多启示。咱中国要强大,就需要有许许多多有科学素养的下一代。任正非也说过类似的话:“未来20-30年,人类一定要爆发巨大的革命。如果我们投资教育,从现在抓农村基础教育,20-30年后,农村的孩子都是硕士博士,在国家在创新领域拼搏,这是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这才是未来。”

希望我们中国能有这一天,到处可以看到硕士跟博士。当主持人董倩问任正非,为什么要重视中国的基础教育,是不是为了华为的时候,任正非说:因为我爱这个国家,我希望他强大,不要再被人家欺负了。

现在咱的经济的确强大了,但是要变成一个科技强大的国家,才是真正的强大。戴伟先生也看到了这一点,他已经用个人的力量开始行动了。

只要有科普的平台,就能看到戴伟的身影。中央电视台的《走进科学》节目,有关化学的知识,也能见到戴伟博士的身影。记得有一期,他科普了点石成金的原理。给人的印象深刻。

戴伟博士还说,现在中国已经到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中国人口多的二三线城市的孩子,科学的普及远远不够,没有见过科学馆的孩子还有许多。

一个热爱中国的外国人,都知道中国的未来是给孩子们科普,作为我们更应该在这方面做得更好。可惜,我们目前的状况,不仅缺少像戴伟博士这样热心该孩子们科普的科学家,连科普宣传的平台都不多。

一个强大的中国,这点要做好,这个洋教授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

几个月前,中央电视台一个科普栏目,曾经也很有影响力的《走进科学》这个节目停播了。原因是网上有许多不好的评论,有人说它是一个搞笑的节目。

其实这个节目还是有意义的,人家办栏目的初衷就是宣传科学,破除迷信。大家现在觉得好笑,觉得不知道是道德的沦丧,还是收视率的下降。那是因为大家文化水平提高了。对科普的要求提高了,但我们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国家,其实有很多人还是需要这些知识的。

期待央视有新的高水平的科普节目。

但现在娱乐节日大行其道,什么相亲节日、明星综艺节日太多。现在这种科学普及的节日反而生存不下去。

跟电视节日一样,现在好多科学杂志也没有了。以前中国是有一个科普杂志的黄金时代。什么《奥秘》《科技之谜》《发现之旅》《科学世界》、《世界科学》、《科学画报》、《大科技》《百科知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窗》……等等,总数有五六百种。

《科学画报》、《大众医学》、《科学生活》等单期发行量都超过了100万份,而《无线电》甚至逼近200万份。

但现在大多数杂志都不行了,很少有人给孩子订科普杂志了。

其实在发达国家,杂志的订量非常大,像美国的《科学美国人》订量在一百万以上,因为杂志上的知识往往比较新,而且给孩子订杂志,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满足延误感,一下给孩子一堆书,孩子有压力,可能也看不完,订杂志,一个月一本,孩子看了一本,就会期待下一本,就会有一种期待感。

前些天还有一位家长问我有什么好的科学杂志,他说他以前就是看科学杂志的了解科学的,但现在不知道给孩子定什么杂志好。

我给他推荐了《万物》杂志。

《万物》杂志是 《环球科学》的少儿科普版杂志,《环球科学》引进自世界上最牛的大众科学杂志《科学美国人》,这本起源于1845年的杂志,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自然》的姐妹出版物。

一个强大的中国,这点要做好,这个洋教授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

《科学美国人》走普及路线,主要给高知识份子提供科普知识,到目前为止,有151位诺贝尔奖得主为其撰稿。其中包括了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牛。下面是《环球科学》部分撰稿人:

一个强大的中国,这点要做好,这个洋教授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

《环球科学》引进了少儿版的科普杂志,同样是世界顶级的,在美国叫《How it works》

一个强大的中国,这点要做好,这个洋教授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

每一期都会讲当时最热门的科技。而且是身边的科技,比如机场安检分解:

一个强大的中国,这点要做好,这个洋教授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

未来海上城市的解剖:

一个强大的中国,这点要做好,这个洋教授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

超音速赛车内部:

一个强大的中国,这点要做好,这个洋教授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

火箭拆解图

一个强大的中国,这点要做好,这个洋教授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

还有生物学知识,比如一条鲨鱼的内部是什么样的:

一个强大的中国,这点要做好,这个洋教授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

人类的眼球:

一个强大的中国,这点要做好,这个洋教授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

人脑发育:

一个强大的中国,这点要做好,这个洋教授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

肠道细菌如何影响你的大脑:

一个强大的中国,这点要做好,这个洋教授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

地质内容也有讲,大灭绝的时间轴:

一个强大的中国,这点要做好,这个洋教授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

核冬天的形成:

一个强大的中国,这点要做好,这个洋教授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

天文学也有:

一个强大的中国,这点要做好,这个洋教授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

还有历史知识,比如中世纪骑士和日本武士的对比:

一个强大的中国,这点要做好,这个洋教授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

古罗马军队强大的秘密。

一个强大的中国,这点要做好,这个洋教授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

日本古代城池解剖:

一个强大的中国,这点要做好,这个洋教授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


一个强大的中国,这点要做好,这个洋教授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

这个杂志包罗科学的各个领域,是陪伴美国数代孩子成长的杂志。

一个强大的中国,这点要做好,这个洋教授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

引进后的书名就是《万物》,讲解万物运转的秘密,讲解万物中的科学知识。

一个强大的中国,这点要做好,这个洋教授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

杂志知识涉猎广泛,资讯新鲜,有很多前沿科学知识和话题,涉及交通运输、工程机械、生态环境、太空探索、历史人文等等。

一个强大的中国,这点要做好,这个洋教授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

大开本,读起来眼睛舒服!比一般的杂志都大,也比A4纸还大点儿,印刷质量精良...

一个强大的中国,这点要做好,这个洋教授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

杂志的每一页都特别的美。给孩子定上这样的杂志,孩子以后每个月都可以收到来自科学的大礼。

一个强大的中国,这点要做好,这个洋教授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

这套书适合5到90岁的孩子。尤其小学高年级到高中的孩子。

一个强大的中国,这点要做好,这个洋教授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

送礼最好送杂志,为什么呢?因为订好之后,对方每个月都会收到你的诚意。

一个强大的中国,这点要做好,这个洋教授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

How It Works 国外订购1年价格是 116 美金(相当于人民币 777元),运费另付。

而中文版《万物》价格就相当给力了.

《万物》2020年征订季开启!现在仅需298元!即可获得

① 原价360元的《万物》杂志一年12期

② 定价98元的科普故事音频集(50集,每集6分钟每周更新)

③ 定价40元的万物冷知识音频集(共20集,每集4-5分钟)

此外,现在头条还有特别的优惠,团购2020年杂志,额外获赠一本2019年《环球科学》或者孩子看的《万物》,如果你收到了《万物》,可以让孩子能够先暏为快。如果你收到的是《环球科学》,这个难度有点大,可以家长看,然后讲给孩子听。

要知道,《环球科学》也是启发刘慈欣写出《三体》小说的杂志。

当年刘慈欣写科幻小说,最新的科学知识都来自《环球科学》,而这个杂志还有一个故事,是当年杨振宁回国,向国家推荐引进的。

现在有些网友因为杨振宁反对中国建高能对撞机,就把杨振宁称为锁死中国科技的三体人,这就太荒谬了。真正要锁死中国科技的是瓦森纳协议,而杨振宁是中国科技的执剑人!

一个强大的中国,这点要做好,这个洋教授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

要看杂志,就看这个品类最杰出的,也应该让孩子接触最新科技。因为现在发展太快了。百年前,一个人不识字也可以过得很好,现在没有文化孩子真的很难出头。就像“洋教授”戴伟所说,孩子兴趣要从小培养,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有很重的好奇心,对未来充满了探索,就像一张白纸一样,我们必须在他们小的时候引领孩子探索、在属于他们的“白纸”上绘画。

大家可以点下面的横条参团。给孩子每个月的科学养份。

万物:2020年全年杂志【总共十二本】 ¥298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中国   英国   环球   北京   万物   科学家   启示   做法   强大   教授   博士   节目   化学   未来   孩子   杂志   科学   知识   体育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