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余秋雨,你为何不忏悔》的作者,一炮成名,结局让人意外

1999 年 12 月,当时还是北大中文系学生余杰在《南方周末》发表《余秋雨,你何不忏悔?》一文,一下子轰动全国。

在这之前,因为1992年出版《文化苦旅》,余秋雨先生声名远扬,他的这种散文体被称为“文化散文”,他的散文集人们争相购买,用“洛阳纸贵”来形容,都一点不为过。余秋雨先生也因此成了许多青年崇拜的偶像,他的文风,他的历史思想影响了许许多多的人。

写《余秋雨,你为何不忏悔》的作者,一炮成名,结局让人意外

人红是非多。当时名气不大的余杰的这篇轰动文章,针对的是当红的余秋雨先生难免有蹭流量的嫌疑。当然蹭的很成功。

余杰的文章里,对《文化苦旅》为代表的的文化散文,文笔、思想是肯定的,当然他也提不出什么否定的意见,他炮轰的是余秋雨先生对1949年前的历史有那么深刻的反思,为什么没有见到他对49年后的历史有反思呢?

这个问题本来就可以看出提问者的司马昭之心了,但是他的目的还不是这个,这只是个引子,他在文章的后面有一个爆料:余秋雨是“文革余孽”,是“文化流氓”,这个就严重了。

此料一爆,多家媒体竞相转发,影响深远。

但是余杰爆出的这么多大料,只是声称,他根据的是一个余秋雨“当年同事”的揭发,余秋雨在文革中参加过一个叫“石一歌”的写作组,写过几十篇有严重政治问题的文章,因此是“文革余孽”、“文化流氓”。

当时,余秋雨先生正在和凤凰卫视联合拍千禧年的文明之旅。

写《余秋雨,你为何不忏悔》的作者,一炮成名,结局让人意外


2000 年 1 月,余秋雨随考察队从尼泊尔回国,途经四川,得知此事,也完全没有重视,只是托一个记者交了一封信给正在四川结婚的余杰。

后来那个记者公布了那封信,看得出来,余秋雨在信中以很轻松的口气判断余杰是不小心误信了捕风捉影的谣传,并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文革后才出生的余杰,自己在文革中遭受大难,只在林彪事件后大学全面复课时参加过教材编写,所谓“石一歌”是“复旦大学、上海师大教材编写组”的一个笔名,自己曾写过《读一篇新发现的鲁迅佚文》和《胡适传》的一个开头,用的全是自己的真名,从未发现有任何与文革有关的“政治问题”。

余杰一定没有估及到余秋雨会亲自给他写一封这么充满善意的信,他接信后又在四川作家魏明伦家见了余秋雨,并很快发表对余秋雨的道歉文章,承认自己在谈论文革时也用了文革的思维方式,他还表示钦佩余秋雨的宽容大度。

当时很多人都以为,一场误会已经解除。

相信熟悉余杰的朋友并不多,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余杰。

写《余秋雨,你为何不忏悔》的作者,一炮成名,结局让人意外

号称“北大怪才”的余杰


四川成都人余杰,北大研究生。他从小就有文才,上中学的时候就发表过不少作品,上大学后,更是写了不少文章,有不少崇拜者。炮轰之后,他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作家,最有名的三本书是《铁屋中的呐喊》、《火与冰》、《说还是不说》,书中喜欢揭露现实中的一些弊端,语言大胆,得到当时一些人的吹捧,被人比作“鲁迅”“李敖”。也算是个小有名气的公子。

但是当时批评一开始,就停不下来了,很多人加入了批评余秋雨的大军,在这种情况下,余杰也一改他的道歉态度,声称要“战斗到底”了。

余杰在这整个过程中,心态发生了多次转折。他一开始 害怕余秋雨起诉他的造谣,因此先在一份小报上发表道歉文章;后来又怕自己点燃的批余风潮被别人抢了头功,便放弃道歉,继续批余,但闭口不说事实,只是上纲上线;再后来他发现在目前中国的传媒环境和法制环境下,诽谤、诬陷不仅很安全,而且还能得到更大的利益,于是胆子更大了。

下面就是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从 2002 年开始,余杰开始以“批判过重要人物”的履历,向美国政府申请人权保护。由于美国政府和早就去美国的中国“异见分子”并不知道真相,误以为余杰揭开了一个国家领导人(余秋里?)的历史面目,而这个国家领导人又残酷地迫害了余杰,因此,居然被余杰申请成功。他以“反政府的异见分子”的身份成了美国政府和美国特殊机构向中国政府开列的“人权保护名单”中的一员。

为了符合这个身份,余杰在美国等地对余秋雨的批判用词越来越高,现在直接称余秋雨是“文革打手”、“四人帮打手”。

余杰的聪明在于:如果中国政府查问他受到美国政府保护的原因,他写的文章虽然不少,真正造成社会影响的仍然只是“批判余秋雨”,与国家安全丝毫无关,中国政府也不能对他怎么样。

他的主要麻烦,是要让美国方面继续相信他,因此他还要把余秋雨的事情闹得更大一点。

2004 年 7 月,由余杰间接授意,北京几个三流文人策划,《南方周末》和《新京报》的记者张英等人拜访孙光萱,根据孙光萱的思路对余秋雨三十多年前的“历史问题”进行“调查”,并公布孙光萱自称从家里拿出来的所谓“清查材料”。

这件事的结果引起了上海市各个政府机构的高度重视,开始了历时一年之久的反调查。调查结果证明,作为全部批余事件起点和重点的“石一歌”事件,与事实完全不符。

闹腾的结果就是国家出手,最终证明了余秋雨先生的清白。

2012年1月,公知余杰出走美国。刚到美国的余杰,在18号就迫不及待在华盛顿专门开记者会,讲述自己“被迫”离开中国的故事,并大批中国政府对他的言论管制,以及中国社会的“黑暗”。

这件事情还让环球时报发表过社评:《单仁平:“老意见领袖”们在快速出局》,文章说余杰等人出走,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中国舆论中已经被边缘化。他们认为是政府的限制造成了他们的边缘化。这大概是原因之一。但如果他们带给中国社会的话题和主张真的有强大生命力,他们的淡出决不会像实际发生的这样快,这样彻底。

靠吃余秋雨先生获利的公知余杰走了,终于到了他向往的美国。

但是秋雨先生对这些伤害自己的人,大部分都基本采取了淡然处之的态度,他说“马行千里,不洗沙尘”

千里马之所以能行千里,是因为他们不会总是浪费时间去洗澡,因为尘沙是千里之途上必然会有的东西。

人不能总是在意非议毁谤,把时间浪费在解释上,人走的高远了,那些东西就来了,理会那些人言只会浪费你的时间,拖累你的意志。

这种心态,也是秋雨先生散文中表现出的一种精神和情怀。

写《余秋雨,你为何不忏悔》的作者,一炮成名,结局让人意外

当年《文化苦旅》刚一出版,伴随着的就是盗版,甚至市面上你读十八本书,里面可能只有一本正版。那些年,正是中国盗版文化流行的年代。盗版中,错误连篇,有人拿着盗版的错误,也批评余秋雨不专业,现在看来好气又好笑,也说明了《文化苦旅》的魅力。

我自己觉得,余秋雨先生的文化散文,是给许多人的文化启蒙,弥补教材的不足,是最好的学生课外读物。没有先生的《道士塔》,这篇已经被选入中学课本的文章,多少人对敦煌文卷的事情是无知无感的?敦煌只是历史书里的一个佛教艺术宝库而已。

读了《都江堰》,我们对古代的伟大不只是历史书里的单调词汇的堆砌。

多少人是读了书才知道天一阁?

为什么那么多的人黑余秋雨?记得秋雨先生最喜欢的文人苏东坡有一句话:“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所幸在现代,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用销量让《文化苦旅》回归。

上海读者投票评选三十年来影响最大的一本文学书,是《文化苦旅》;

有关部门统计历年来中国家长邮寄给留学子女最多的一本书,是《文化苦旅》;

全国文学书籍十年排行榜前列,有《文化苦旅》;

全球华文书籍十年排行榜前列,有《文化苦旅》;

连读者数量不大的TW,曾经庆祝《文化苦旅》发行达几十万册;

万里之外的学者,也在当地华文报纸上连续反驳大陆文人对的《文化苦旅》糟蹋;

后来,余秋雨先生认真的重新修订了《文化苦旅》,并把它重新出版,余秋雨对《文化苦旅》的感情就是曾经认为它给自己带来祸端,后来发现它其实是一个受委屈的孩子,自己心中反而有了歉意。

不用多说,读先生的书就好。

写《余秋雨,你为何不忏悔》的作者,一炮成名,结局让人意外


有位网友说:阅读秋雨先生的书籍以后,带给我的那份笃定、大视野磅礴的角度、对人性的思考,从此让我铁定了心,此刻做余粉,终生做余粉。#遇见好书##618好物趋势##文史好物大赏#

#618好物推荐##文史好物大赏#赶上#618好物趋势# 原价52元的《文化苦旅》最新修订版,现在只要31元,推荐给大家,是一本绝对值得收藏的书,是一本可以和孩子一起读的书。

【当当】文化苦旅 ¥31.2 购买


还有这一套余秋雨经典作品集全四册,包括《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中国文脉》限时优惠,原价208元,限时优惠价只需要124.8元,而且还是余秋雨最新修订版,与原版变动增幅近50%,新加了余秋雨注,用当下的视角来解读。

四本经典书籍,优惠价只需要124.8元,合下来一本30多元,不到一杯咖啡的钱,却可以了解到中国和世界的文化精髓和人文精神!简直太划算了,这波精神食粮必不可少,点击下面链接即可优惠下单。

【当当】余秋雨作品集(文化苦旅+中国文脉+千年一叹+行者无疆 ¥124.8 购买


是孩子课外阅读的首选,现在很多试卷阅读都从这里选材。余秋雨先生的文笔也很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秋雨   美国政府   敦煌   中国政府   鲁迅   文脉   余孽   美国   文革   中国   散文   结局   意外   书籍   作者   体育   文化   历史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