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什么让人这么心疼

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

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什么让人这么心疼

撰文:梦貘貘

编辑:吃硬盘吧

插画:发达蚊


大历5年(公元770年),一位在中小学生课本里很忙的唐代大诗人在一只小船上默默地逝去。两年后,郑州新郑县东郭宅村,一个男婴呱呱坠地。


#01.


明代学者高棅在《唐诗品汇》中把唐诗的流变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大历5年匆忙谢幕的杜甫和两年后登场的白居易正是后人们用来划分盛唐和中唐的一道分水岭。


据近代学者罗振玉考据,白居易的母亲颖川陈氏是其父亲白季庚的外甥女,他们夫妻二人的年龄差有26岁之多。罗振玉老先生对此评价说:“唐人取甥为妇,可骇听闻,其出自乐天先人,尤可骇也。”(《贞松老人遗稿·后丁戊稿》)


即便是在相对比较开放的唐朝,白居易父母的这种婚配关系也会受到他人的诟病,据传白居易的母亲陈氏后来患了“心疾”,大概率是源于此。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以明经入仕,在白居易九岁的时候,被任命为彭城县令。一年后,因为抵抗反寇有功,白季庚受到唐德宗的嘉奖,升任襄州别驾。


白居易早慧,五、六岁时便开始学习写诗。他在《朱陈村》自叙:“十岁解读书,十五能属文。二十举秀才,三十为谏臣。”


白居易最先发表的诗作并非我们所熟知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而是《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题下有他的自注:“时年15岁”。那段时间,因为战乱,他们举家东迁,寄居在越中。诗云:“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


家里的生活一直不宽裕,这让白居易产生了一种焦虑感,而且他幼时身体就不太好,常常生病。从他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自律。“郊居人事少,昼卧对林峦。穷巷厌多雨,贫家愁早寒。葛衣秋未换,书卷病仍看。若问生涯计,前溪一钓竿。”(《秋暮郊居书怀》)


公元794年,父亲白季庚因病离世,陷于困顿的一家人只好回到符离的祖屋居住。


相对于盛唐时期的李、杜,白居易的仕宦生涯算是幸运的。他27岁才开始自己的举业活动。28岁考中乡试,第二年春天中举。


不过,我们从他那个时期的作品中可以发现,他内心的焦灼从来就没有消散过。“明月满深浦,愁人卧孤舟。烦冤寝不得,夏夜长于秋。苦乏衣食资,远为江海游。光阴坐迟暮,乡国行阻修。身病向鄱阳,家贫寄徐州。前事与后事,岂堪心并忧。忧来起长望,但见江水流。云树霭苍苍,烟波澹悠悠。故园迷处所,一念堪白头。”这首《将之饶州,江浦夜泊》创作于798年,彼时,27岁的白居易于饶州依附任浮梁县主簿的长兄白幼文。


那一年的春天(公元800年),他一个人住在长安备考,写下了“轩车歌吹喧都邑,中有一人向隅立。夜深明月卷帘愁,日暮青山望乡泣。风吹新绿草芽坼,雨洒轻黄柳条湿。此生知负少年春,不展愁眉欲三十。”字里行间,对自己考试能否顺利过关充满了不安。


两年后,白居易再次来到长安,参加当年的吏部拔选。从他一生的经历来看,白居易是一位学霸型考试人才,逢考必过!


果然考试结果出来,他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


这一年登科者有八人,其中年龄最小的那个人叫元稹。同时“授秘书省校书郎”是他们俩人相识的伊始。


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什么让人这么心疼


#02.


此时已经32岁的白居易还是个大龄单身,不过他的内心住着一个倩影,那就是他的初恋。


年轻的白居易给自己的初恋写下了很多美好的词句,“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邻女》)


他和邻家的少女湘灵的恋情遭到了家里长辈的反对,俩个人只能黯然分手。“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舂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潜别离》)


这种爱而不得的怅惘之情,几乎伴随了他的一生。多年后,握着恋人给自己做的那双鞋,他依然无法释怀。“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自吾谪江郡,漂荡三千里。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今朝一惆怅,反覆看未已。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况经梅雨来,色黯花草死。”(《感情》)


公元806年,白居易校书郎任满,他决定参加制举考试。这一次中举者有十八人,他和元稹都成功晋级,元稹“不小心”还考了个第一名。


同年四月,白居易授官周至县尉。年底,白居易和友人们相携同游仙游寺,几个人谈及本朝往事,不禁有些唏嘘。在朋友的建议下,白居易即兴创作了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即使他不愿意忘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灵深处那个伶仃的身影也会渐渐地淡去。此时,36岁还依然单着的白居易,有了结婚的想法。“移根易地莫憔悴,野外庭前一种春。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当夫人。”(《戏题新栽蔷薇(时尉盩厔)》)


公元807年,在周至县呆了一年,白居易又调回了长安,担任集贤殿校理,11月,召为翰林学士。第二年四月,授左拾遗。就在这年的夏天,他和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为夫妻。


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什么让人这么心疼


#03.


公元810年四月,白居易左拾遗的任期届满,唐宪宗竟然主动过问起他的去留,让崔群通知他自己选择官职。


他倒也不客气,上奏痛陈悲惨身世,“臣母多病,臣家素贫,甘旨或亏,无以为养,药饵或缺,空致其忧,情迫于中,言形于口。伏以自拾遗授京兆府判司,往年院中,曾有此例,资序相类,俸禄稍多。傥授此官,臣实幸甚。则及亲之禄,稍得优丰,荷恩之心,不胜感激。”


那个时候,他和皇帝的感情很好,野史记载:“白居易在翰林,赐防风粥一瓯。剔取防风得五合余,食之口香七日。”(《金銮密记》)


他如愿以偿地获授京兆府户曹参军,不久,白居易就高兴地在朋友圈里晒出了自己的工资条:“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凛禄二百石,岁可盈仓囷。”


眼看着家人能够跟着自己过上小康生活,他的内心喜悦溢于言表。可是先哲早就告诉我们:“祸兮福之所倚”。风光过后,总会有人去楼空的故事发生。


公元811年四月,四十岁的白居易遭遇了母丧。


白居易的母亲有“心疾”,早年就时有发作。父亲去世后,全家失去经济支柱,白居易和弟弟白行简常常去族里到处赊米,母亲为此日夜忧虑,身上的病症便日益严重起来。有一两次,母亲甚至会拿着一把刀呼喊着要割颈自杀。


白居易遍访过许多名医,母亲的病也时好时坏。生活条件好了一点之后,白居易给母亲安排了两个健壮的女婢,让她们随时陪伴着母亲。这次,两个女婢稍有懈怠,母亲就掉落到了坎井里。


京兆府的人认为这件失足案有虐待长辈的嫌疑,一纸申堂状送到了他的顶头上司裴度的手上。当时,裴度正在办公室里接待客人,诉状送过来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


幸好,给事中薛存诚居住在白居易家隔壁,他站出来证实,“闻其母久苦心疾,叫呼往往达于邻里。”这件事才没有人继续追究,但是母亲的疯狂最终还是暴露在所有人的面前。


不幸接连降临,年底在老家下邽居丧的他又送走了年仅三岁的长女金銮子。“朝哭心所爱,暮哭心所亲。亲爱零落尽,安用身独存。几许平生欢,无限骨肉恩。结为肠间痛,聚作鼻头辛。悲来四支缓,泣尽双眸昏。所以年四十,心如七十人。”(《自觉》)


因为心痛,他的牙齿早早地开始脱落,两眼也开始昏花,本就羸弱的外貌显得更加苍老。


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什么让人这么心疼


#04.


白居易再一次回到长安已经是三年之后的冬天,这一年,他四十三岁,诏授太子左赞善大夫。他此刻入京的心态和早年已经有所不同,“病身初谒青宫日,衰貌新垂白发年。寂寞曹司非热地,萧条风雪是寒天。远坊早起常侵鼓,瘦马行迟苦费鞭。一种共君官职冷,不如犹得日高眠。”(《初授赞善大夫早朝,寄李二十助教》)


第二年七月(公元815年),宰相武元衡被人当街暗杀,御史中丞裴度也险遭人暗算。白居易第一个上疏,请求捉拿杀人凶手。


宰相张弘靖、韦贯之几位主政者认为他作为东宫的官员,根本就没有谏言的资格。有些居心叵测的人趁机造谣说,白居易的母亲是看花坠井而亡,而白居易竟然作了几首《赏花》和《新井》诗。


众人投射过来的鄙视目光,犹如将他刚刚愈合的创口撕开并撒上了一把盐。随后,他被贬为江表刺史。中书舍人王涯进言说,他这种品行没有管理州郡的资格,于是他再一次被贬为江州司马。


他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会受到这样的对待,在写给内兄杨虞卿的信中,他陈述道:“赞善大夫诚贱冗耳,朝廷有非常事,即日独进封章,谓之忠,谓之愤,亦无愧矣!谓之妄,谓之狂,又敢逃乎?以此获辜,顾何如耳,况又不以此为罪名乎!”


诏书下来的第二天,他就匆匆地离开了长安。此时的他内心满含着失落,“草草辞家忧后事,迟迟去国问前途。望秦岭上回头立,无限秋风吹白须。”(《初贬官过望秦岭》)


在江州司马的任上,白居易过得很是轻闲,他闲来无事在自己的官舍里种满了山樱桃。日常写写诗、泛泛舟、登登山,寻访一下陶潜的故居。外表看上去,他似乎走出了心中的阴霾。


他在回复友人的信中说:“自到浔阳,忽已周岁,外物尽遣,中心甚虚。虽赋命之间,则有厚薄,而忘怀之後,亦无穷通,用此道推,颓然自足。”


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什么让人这么心疼


#05.


816年深秋,白居易到湓浦口送客。离别之际,他们只是沉默地饮着酒,在这种寂寞的对视中,几个人感觉仿佛映照在江水中的月亮也泛着冷冷的光。


恰在此时,附近的船上传来了弹奏琵琶的声音,听着那音乐声,铮铮铿铿的像是从前京都流行的声韵。


他们派人隔船相问,对方回答说:她原先是长安的一名歌女,年轻时曾经师从几位大家,现在年纪大了,红颜已老,风光不再,只好嫁给商人为妻。


燃起了兴致的几个人连忙邀请对方过来相见,琵琶女过来之后,弹奏了数曲,曲罢她神情落寞,和白居易几个人聊起自己往昔的快乐时光,感叹着自己而今却只能独守寒夜,形容憔悴。


她的一席话,白居易初闻时不停地叹息,想到自己这半生的际遇,让他突然萌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触。此刻,他才发现,心中的伤口并没有愈合,自己一直用貌似随性的行为去掩饰那浮浮沉沉的过往带给自己的伤害。


这种共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琵琶女坐了下来再次弹奏了一曲,从她的手下流淌出来的音乐委婉哀怨,他好像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在音乐声他无声地流泪,可能只有眼泪才能洗去心中所有的愧疚和遗憾。


这是一段不朽的传奇,是一种上天注定的缘分,是音乐在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了心仪的诗歌。只是我们知道,从这一夜之后,那个仗义直言的中年文人从此埋葬了自己所有的真心。这场邂逅成为他一生的绝唱。


推荐阅读:

中国古代十大闲人,个个悠闲自在,却名扬天下

胡雪岩为何娶那么多姨太太,这些姨太太又是如何对待他的

史上第一奸臣与皇帝的对话,句句在理,现在对每个人都适用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京兆   秦岭   盛唐   史记   司马   大历   姨太太   长安   几个人   琵琶   公元   琵琶行   心疼   内心   父亲   时期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