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逝世举国齐哀,葬礼上所有人站立吊唁,唯独一位女性能坐着

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毛主席与世长辞,享年83岁。

毛主席的离世,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的终结。

毛主席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在他离世以后,全国人民都自发地为毛主席守灵。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一连数天都是手捧鲜花和蜡烛祷告的人群。

9月18日下午2时50分,毛主席追悼大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在场所有人神情肃穆,内心悲痛万分,连空气也仿佛凝结了起来。

参加毛主席追悼会的人们全部都是站立吊唁,向毛主席作最后的道别。唯独有一位满头银发的妇女,她静静地坐在现场,参与了追悼大会的全部过程。这位妇女不是别人,正是鼎鼎大名的宋庆龄。

毛主席逝世举国齐哀,葬礼上所有人站立吊唁,唯独一位女性能坐着

少女时代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出生于上海,比毛主席年长11个月。

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接受过西方教育,没有中国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的思想,他认为只要对女儿悉心栽培,她们一样可以取得不输于男子的卓越成绩。因为优渥开明的家庭环境,宋庆龄自幼就接受了远超同龄人的优质教育,气质十分出众。

宋耀如是宋庆龄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他不仅教授女儿中国传统文化,还让她学习英文,了解整个世界的格局和变化。

宋庆龄的母亲倪桂珍也是一位接受过西方教育的新时代女性,她喜欢弹钢琴,重视培养女儿的艺术才华。在母亲的影响下,宋庆龄也刻苦练习钢琴技艺,在音乐的陶冶下,培养出了举止高雅的气度。

毛主席逝世举国齐哀,葬礼上所有人站立吊唁,唯独一位女性能坐着

1909年,宋庆龄在上海完成了中学学业以后,被宋耀如送到了美国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学习,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取得极大成功,成为了辛亥革命的开端。身在美国的孙中山闻知消息十分兴奋,立即回国领导革命。18岁的宋庆龄在异国他乡,得知祖国的革命形势喜人,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一篇文章,名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

少女时代的宋庆龄对中国的革命事业充满热情,对祖国的独立和富强满怀期待。

国父国母

1913年,宋庆龄从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毕业,由于她的姐姐宋霭龄即将同孔祥熙结婚,便推荐她接替自己的工作,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兼翻译。

就这样,20岁出头的宋庆龄来到了日本,陪伴在孙中山身边。

宋庆龄见到孙中山的第一眼,便深深被他身上所散发出的独特领袖气质所吸引,在后来的日常工作中,她更是不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个男人。同时,孙中山也被宋庆龄的美丽和聪慧所吸引,两人情不自禁地坠入爱河。

孙中山与宋耀如是多年的朋友,交情深厚,但他与宋庆龄27岁的巨大年龄差距,让这桩亲事遭到了宋家人的极力阻挠。

为了追逐自己的爱情,永远同孙中山在一起,性格刚烈的宋庆龄毅然同家人断绝了关系。孙中山也毫不掩饰心中的爱意说:“此生若能娶她,即便第二天死亡也无憾!

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东京结婚。婚后,两人生活十分甜蜜,宋庆龄不仅是孙中山工作上的重要助手,在生活上对他的照顾也是细致入微,除了在世俗人眼中巨大的年龄差距以外,一切都显得那么甜蜜幸福。

毛主席逝世举国齐哀,葬礼上所有人站立吊唁,唯独一位女性能坐着

1916年,宋庆龄跟随孙中山回国主持国民党事务,千里奔走、南征北战、讨袁反段、护国护法,用自己的言行支持孙中山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革命斗争。

1918年,宋庆龄为孙中山代拟电文,祝贺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在孙中山致列宁的函电中,大多都出自宋庆龄之手。另外,宋庆龄以孙中山秘书的身份,多次参与了同中国共产党代表、苏联政府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举行的会议,为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中,宋庆龄常常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全力保卫孙中山的安全。

1922年,陈炯明叛变,炮击总统府。在形势万分危急之时,宋庆龄大义凛然地对孙中山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你。”然后坚持先护送孙中山撤离到安全地带,自己则留下来吸引和牵制叛军。十分不幸的是,宋庆龄在这次逃亡过程中意外流产,身体受损严重,没有得到及时调理,永远失去了做母亲的机会。

1924年4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宋庆龄随同孙中山参加了会议,毛主席也以个人身份出席了这次会议。虽然分属不同的党派,但有着相同的革命理想和追求,宋庆龄与毛主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宋庆龄失去了自己的导师、同志和伴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以自己的柔弱之躯和坚强意志,肩负起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捍卫新三民主义和执行三大政策的重大使命。

艰苦岁月

在艰苦的岁月中,宋庆龄始终与中国共产党人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共同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革命事业不断奋斗。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向共产党人挥起了屠刀,国共合作宣告破裂。在革命形势最危急的关头,宋庆龄毅然决然地站在了中国共产党一边,她与多名国民党左派成员以及毛主席等共产党领导人联名发表通电,对蒋介石的罪恶行径予以严厉谴责。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以后,宋庆龄发表了《为抗议违反孙中山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宣布与其彻底决裂,并退出中央执行委员会。

眼看着国民党已经完全背离了孙中山创立时的初衷,宋庆龄深感痛心和失望,心力交瘁之下,她回到了上海。

上海不仅是宋庆龄的老家,也是白色恐怖的中心城市,宋庆龄要以她的身份和威望,尽量为共产党人提供庇护,让他们免遭反动派的毒手。

毛主席逝世举国齐哀,葬礼上所有人站立吊唁,唯独一位女性能坐着

8月,为了挽救病入膏肓的国民党,宋庆龄前往苏联访问,此后又旅居欧洲四年之久。在欧洲的时候,宋庆龄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理论文章,分析世界上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和资本主义性质的大国崛起的形式,致力于研究中国革命的走向和发展问题。

1931年8月,宋庆龄从欧洲回国,之后迅速投入争取民主权利的革命斗争。当宋庆龄得知邓演达等一大批国民党左派成员遭到蒋介石的残酷杀害以后,立即向全国发表声讨宣言:“惟有以工农政策为基础的党才能为社会主义打下基础,才能粉碎军阀的势力并摆脱帝国主义的枷锁。

宋庆龄在这个关键时刻发表支持共产党的宣言,让正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领导武装斗争、对抗蒋介石多次“围剿”的毛主席深受感动。

“九一八”事变爆发以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宋庆龄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并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崇高威望,积极在国共两党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努力。

1934年10月,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失利以后,被迫放弃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长征。

宋庆龄的心,时时刻刻牵挂着红军的前途命运,当她得知红军成功摆脱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时,兴奋得带着鲜花和美酒到友人家中庆祝。

国共合作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宋庆龄出面极力促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要求国民党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全民决议。在宋庆龄等人的不懈努力之下,敌对仇视近十年的国共两党终于再次携手,建立起全国统一抗日战线。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整个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是团结起来对抗外敌。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宋庆龄来到了香港,与共产党在香港设立的办事处取得联系,一同创办了保卫中国同盟,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力。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宋庆龄到重庆重组保卫中国同盟中央委员会,继续向国内外争取援助,支援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而告终。与此同时,国共两党由来已久的矛盾再度爆发,蒋介石暗中授意国民党军队屡屡进犯解放区。

国民党的所作所为不得民心,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内战,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蒋介石被迫假意邀请毛主席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毛主席逝世举国齐哀,葬礼上所有人站立吊唁,唯独一位女性能坐着

8月28日,毛主席一行人飞抵重庆。宋庆龄得知消息十分欣喜,在毛主席抵达重庆的次日便迫不及待登门拜访,这是两人自1927年在武汉短暂相会以后,18年来首次相见。

宋庆龄与毛主席相会之时,并没有谈什么国家民族的大事,反而像多年不见的老友一般闲聊,相互问候。

在毛主席来重庆之前是做过最坏的打算的,但当他知道宋庆龄在重庆以后,之前的顾虑便打消了一大半,共产党人十分清楚,宋庆龄是他们最值得信赖的朋友之一。

9月6日,宋庆龄设宴招待毛主席、周恩来等共产党人,为共产党在重庆的后续工作作了铺垫。

9月8日,毛主席宴请在抗日战争期间为共产党提供过帮助的团体领导人和负责人,宋庆龄作为保卫中国同盟主席,也应邀出席。此次活动,得到了许多爱国人士的拥护。

毛主席说过,在重庆的许多工作都离不开宋庆龄的支持,在她的帮助下,共产党在重庆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建国前后

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撕毁《双十协定》,命令国民党部队向解放区发起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7月23日,宋庆龄于上海发表《关于促成组织联合政府并呼吁美国人民制止他们的政府在军事上援助国民党的声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取得包括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夫人以及美国一些国会议员在内的世界正义人士的支持,有力推动了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的发展和高涨。

1949年初,中国共产党在筹备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时,宋庆龄所在的上海尚未解放。考虑到宋庆龄的安全问题,毛主席、周恩来等人想派人将她接到北京,却被宋庆龄拒绝了,她就要留在上海,欢迎解放军的到来。

5月27日,上海国民党守城部队投降,上海彻底解放,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宋庆龄亲自迎接了解放军进驻上海,并协助陈毅了解上海民情,管理和改造上海。

宋庆龄高兴地说:“国民党的失败,是我意料之中的,因为它敌视人民、反对人民、压迫人民。共产党取得胜利是必然的,因为它代表人民、爱护人民、为人民谋福利。现在全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翻身了,整个民族有了光明的前途。

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纪念日时,宋庆龄写下《向中国共产党致敬》一文,热烈欢呼人民的胜利已在眼前,称中国共产党为“我们的领导者”,满怀激情地“向中国共产党致敬”。

毛主席逝世举国齐哀,葬礼上所有人站立吊唁,唯独一位女性能坐着

8月28日,宋庆龄接受中共中央的诚挚邀请,从上海来到北京参加新的政协会议。这一天,毛主席、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所有在京的共产党高级领导人全部来到火车站,热烈欢迎宋庆龄的到来。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议期间,宋庆龄发表了激情澎湃的讲话:“这是一个历史的跃进,一个建设的巨力,一个新中国的诞生!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胜利实现,因此得到了最可靠的保证。

新中国成立以后,宋庆龄长期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并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将许多精力投入到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

两度返京

1976年,这是宋庆龄最悲痛的一年,也是全国人民最悲痛的一年,缔造新中国的三大伟人相继离世,山河呜咽,天地同悲。

1月8日,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逝世,享年78岁。

虽然早已得知周总理病危的消息,也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真正得知噩耗的那一刻,宋庆龄依然忍不住泪如雨下,无法接受。

在周总理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宋庆龄最后一次端详着这位老朋友的容颜,看着憔悴苍老的周总理,她忍不住再次失声痛哭。

宋庆龄与周恩来相识于1924年,当时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他意气风发,才干超群,给宋庆龄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两人也结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谊。

宋庆龄看着为国家和人民操劳一生的周总理,几乎无法将他现在瘦弱憔悴的样子同当年那个气度不凡的青年联系在一起。

1月15日,宋庆龄抱病出席了周总理的追悼大会,然后回到上海继续养病。

毛主席逝世举国齐哀,葬礼上所有人站立吊唁,唯独一位女性能坐着

7月6日,开国十大元帅之首朱德病逝,享年90岁。

自从参加完周总理的追悼会以后,宋庆龄回到上海便不打算再来北京,没想到短短半年以后,又是一场生离死别。

宋庆龄闻知朱德去世的消息悲痛不已,立即乘坐最近的航班来到北京。

7月11日,宋庆龄参加了朱德的追悼大会,并在几天后再次返回上海。

周总理和朱总司令相继离世,对宋庆龄造成了极大打击,让她的病情一度恶化。没想到的是,就在宋庆龄的身体有所好转之时,一个更为沉痛的消息从北京传来。

最大的悲痛

9月9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享年83岁。

9月10日,宋庆龄从上海再度来到北京,向毛主席作最后的告别。宋庆龄不敢相信,毛主席比自己小11个月,却走在了自己的前面。

宋庆龄当时已经83岁高龄,身患多种老年疾病,但她执意要为毛主席守灵,任谁劝说也不听。

9月14日和16日,中央两次组织了吊唁活动,宋庆龄两次都坚持参加完了活动全过程,坚持为毛主席守灵,无论谁劝说也不肯离开。

毛主席逝世举国齐哀,葬礼上所有人站立吊唁,唯独一位女性能坐着

9月18日下午2时50分,毛主席追悼大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活动刚一开始,宋庆龄便因身体虚弱几乎无法站立,她一只手被人扶着,一只手拄着拐杖,摇摇晃晃,如风中残烛。

中央领导人见到宋庆龄病情如此沉重却还坚持出席毛主席追悼大会,纷纷感动不已,便让人搬来了一张椅子,劝说宋庆龄坐下参加活动。

追悼大会期间,上万人痛哭失声,宋庆龄几度想要站起身来致以哀悼,却终因身体孱弱无力而未能如愿,她成为了唯一一个坐着参加完毛主席追悼大会的人。

永载史册

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身患的冠心病肝癌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

5月15日,中央政治局决定接受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能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宋庆龄的毕生心愿,但由于她的特殊身份,留在党外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所以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等人迟迟没有同意她入党。此时,宋庆龄的心愿终于达成,算是她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的极大安慰。

5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

5月29日,宋庆龄因病在北京寓所逝世,享年88岁。

毛主席逝世举国齐哀,葬礼上所有人站立吊唁,唯独一位女性能坐着

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宋庆龄去世以后,中央为她举行了最高规格的葬礼,天安门广场降半旗致哀,追悼大会于人民大会堂举行,由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主持,邓小平致悼词,华国锋、李先念、陈云、徐向前、聂荣臻、彭真、邓颖超、王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纷纷出席。

作为极少数能被称作“先生”的女性,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国务院为宋庆龄立碑铭文以表纪念:宋庆龄是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她为国家和人民所建树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天安门广场   周恩来   中国共产党   共产党人   享年   举国   重庆   内战   葬礼   蒋介石   国民党   上海   北京   悲痛   中国   共产党   所有人   性能   民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