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为了工作自愿当副手,与陈赓的一问一答,决定了后半生命运

多年后,钱学森回忆起自己与传奇大将陈赓的会晤,曾感慨地说:“只这一问一答,竟决定了我后半生的命运。”

1955年11月23日,刚刚回国不到一个月的钱学森,在中科院副院长吴有训的陪同下,来到东北参观,因为“中国的重工业都集中在东三省”。

钱学森为了工作自愿当副手,与陈赓的一问一答,决定了后半生命运

2天后,钱学森到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参观,刚刚下车,就有一群身穿军服的人朝他走来,为首的人中等个子,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欢迎你钱先生,我是陈赓。”

传奇大将陈赓的名字,钱学森在美国期间便有所耳闻。后来他才得知,陈赓前一天还在北京开会,为了和他会晤,专程起了大早风风火火地从北京赶到哈尔滨。

出乎钱学森意料的是,他在哈军工看到了很多熟悉面孔,如老同学梁守槃、马明德等人。原来,这些人才都是被陈赓给“挖”过来的。

钱学森为了工作自愿当副手,与陈赓的一问一答,决定了后半生命运

陈赓是个直来直去的性子,在会议室里,还没等钱学森落座,他便抢先开口:“钱先生,你看我们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

钱学森也是爽利人:“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人同样能造出来,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不成?”

陈赓听罢哈哈大笑,他要的就是这句话。

就在这一问一答间,钱学森的研究方向已经确定,回国仅仅一个月,他便由美国的导弹专家,变成了中国的导弹专家。

钱学森为了工作自愿当副手,与陈赓的一问一答,决定了后半生命运

在当时的中国,别说普通老百姓,就连很多物理专家都不清楚什么是导弹。在钱学森回国前,导弹甚至连个统一的译名都没有,有人称它为“可控火箭”,大部分人将其称之为“飞弹”,“导弹”这个名字是由钱学森确定下来的,意为可控制的炸弹,该名词一直沿用到了现在。

由于钱学森这只“领头羊”的归国,“两弹一星”中的导弹工程,立刻提上日程。

可能陈赓早年搞情报工作出身,对于知名科学家的关注度相当高,很早就关注了远在美国的钱学森动向,如今,这个“宝藏男孩”回归中国,他自然不肯放过请教的机会。

在陈赓的邀请下,钱学森在北京积水潭总政文工团连续做了3次演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普及导弹知识。

钱学森在美国呆了很长时间,美国的科研人员要争取基金会的经费支持,必须参加董事会会议,向董事们做10—15分钟的讲解,如果在限定时间内讲不清楚,将得不到金钱上的支持。

经过锻炼的钱学森,把报告作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高层引发了一股“导弹热”。他在台上慷慨激昂地讲解,台下那些身经百战的老帅听得津津有味,还低头做了很多笔记。

钱学森为了工作自愿当副手,与陈赓的一问一答,决定了后半生命运

钱学森对着这群身居高位的学生,在黑板上重重写下了“火箭军”三个字,他是中国第一个提出组建火箭军的人。按照他的设想,这支火箭军不同于海陆空三军,是一支能够远距离、高精度命中目标的部队,也是现代化战争的后起之秀。

尽管此时中国还没有导弹,但钱学森以其卓越的眼光,意识到成立特殊军队的重要性。11年后,二炮部队宣告成立,60年后(2015年12月31日),火箭军正式成立,该部队也成为中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

从回国起,钱学森便马不停蹄地开展工作。在陈赓的努力和周恩来的支持下,1956年3月14日上午,由周恩来主持的军委扩大会议决定,建立导弹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直属国防部管辖,聂荣臻为主任,钱学森担任委员。

1957年2月18日,回国刚刚一年多的钱学森,激动地接过了周恩来亲自签署的任命书,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以下简称五院),也开启了五院一道特殊的风景线:一位不穿军装、没有军衔的人,领导着一群优秀的军人。在这群军人中,少将、大校比比皆是,他们却心甘情愿听从钱学森的任何指示。

钱学森为了工作自愿当副手,与陈赓的一问一答,决定了后半生命运

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钱学森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回国仅5年便完成了代号为“1059”的导弹发射,因为这是在苏联专家撤走后我国独立仿制的,因此也被称为“争气弹”;回国11年后,“东风—2A号”火箭完成了与核弹的结合。从此,中国的核武器不再被外媒嘲笑为“无枪的子弹”,摇身一变成为指哪打哪的利器。

仔细看钱学森履历的话,会发现上面写着“任国防部五院院长、副院长”的字样,也就是说,钱学森由院长降级为副院长,其实,这背后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随着五院规模的扩大,身为院长,要承担很多与科研无关的行政事务。钱学森当时45岁,虽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但他既要主持导弹“扫盲班”,又要进行技术攻关,好不容易有点自己的时间,还要处理桌子上一大堆公文,包括下属幼儿园的报告,通通需要他审批。

于是钱学森专程给聂荣臻写信,“我哪懂幼儿园的事啊”、“让我退下来当副院长吧”。

在他的一再要求下,上级同意了钱学森的请求,从此,钱学森得以从繁杂的事物中脱身,一门心思扑在科研和技术攻关上。有了这次先河,以后钱学森无论是到七机部还是国防科委,都只担任副职。

钱学森为了工作自愿当副手,与陈赓的一问一答,决定了后半生命运

值得注意的是,钱学森在五院研究导弹期间,所有工作都是在保密状态下进行,对外,他的公开身份是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所长。之所以这么做,一来是因为导弹项目属于绝密,二来出于对钱学森安全的考虑。

钱学森的安全,从他与全家人登上开赴香港的邮轮“克利夫兰总统号”时,便已经受到了威胁。

归国前,外交部便以钱学森父亲钱均夫的名义给他发出警示电报,嘱咐他沿途千万不要下船,以免发生意外。果不其然,在船上时,有人接近蒋英,告诉她日本的东西物美价廉,邀请她一起上岸逛逛。

机敏的钱学森心里很清楚,自己名义上是被美国“遣返”的,因此美国当局对他在船上的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一旦下了船来到别国领土上,他极有可能会面临不测。因此,在海上航行的20多天里,钱学森一家始终呆在船上。

钱学森为了工作自愿当副手,与陈赓的一问一答,决定了后半生命运

从下船那一刻起,钱学森便处在了全方位的保护之下。外交部早就提前告知贸易部,全权负责钱学森由香港到深圳的安全,等他的双脚终于踏上新中国的土地时,安保并没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因为相关部门已经得知,鉴于钱学森的巨大影响,美国和国民党已经分别派出特务,打算对他不利。

刚刚回国的钱学森,第一件事是直奔上海看望多年未见的父亲钱均夫。组织上安排他们一家住在离钱均夫住处很近的宾馆里,一天早上,钱学森带着子女,走了5分钟的路去探望老父亲,等他回到宾馆后,接到了一个电话:“钱先生,请坐车,务必注意安全。”

由于钱学森对外担任中科院力学所所长,因此他最初的住处是中科院的专家楼,门口有警卫站岗,左邻右舍也都是知根知底的科学家,看起来安全系数并不低。

然而,1960年前后,就在科研攻关进行到关键节点时,公安部得到消息,台湾方面正在策划针对钱学森的暗杀计划,以便阻挡我国的导弹进程。周恩来专门召开紧急会议,和有关人员商讨对策。

钱学森为了工作自愿当副手,与陈赓的一问一答,决定了后半生命运

这次会议后,钱学森拥有了专门的警卫,负责他家门口和办公室门口的警戒工作。

但时任公安部部长的罗瑞卿认为,单给钱学森派警卫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搬家,同时要配备警卫秘书。

中科院的专家楼门禁比较松懈,陌生人很容易进入,基于这种考量,钱学森全家搬进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家属楼。五院是部队单位,有专门的警卫连执勤,晚上还有哨兵巡逻。并且专家楼只有三层,只要守住单元门口,基本可以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

与此同时,钱学森的警卫秘书刁九勃也上岗了。

钱学森为了工作自愿当副手,与陈赓的一问一答,决定了后半生命运

刁九勃

所谓的警卫秘书,类似于贴身保镖的角色。刁九勃是军人出身,正经拿着枪上朝鲜战场与敌人厮杀过,无论政治素质还是武功底子都十分过硬,再加上他从事过保卫工作,既有能力又有经验。

刁九勃上任前,五院政委刘有光少将专程找他谈话:“小刁哇,把钱学森的安全保卫工作做好,把他的生活照顾好,你就是为国防科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啊。”

刘有光心里清楚,钱学森身为一位品格高尚的科学家,肯定不太习惯有人成天跟着自己,因此对刁九勃千叮咛万嘱咐,核心只有一个:维护好团结,与钱家上上下下打成一片。

领导的担心有点多余,刁九勃的工作相当出色。他到钱学森家的第一天,就里里外外转了个遍,认真评估了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并及时汇报。

因为工作需要,钱学森走到哪里,刁九勃就跟到哪里,就连钱学森去人民大会堂开会,刁九勃也要把他送进大门,然后会议结束时在门口等着,钱学森出门必须由他领到专车上才行。

钱学森为了工作自愿当副手,与陈赓的一问一答,决定了后半生命运

甚至连钱学森晚饭后与妻子散步时,刁九勃也要在后面跟随保卫。

拥有警卫秘书,是组织上对钱学森的重视,在当时的科学家中,只有钱学森和钱三强拥有这种待遇。

1964年3月,钱家又多了一位新成员段恩润。他与刁九勃的角色类似,都负责钱学森的安全,但段恩润不会功夫,他的职责是化验员,专门负责检验钱家所有入口的食品,就连十大元帅都没有专门的食品化验员,可见对钱学森的保护已经“严密到了牙齿”。

当然,对钱学森的保护再仔细也不为过,因为他的人身安全确确实实受到了严重威胁。

就在钱学森1955年回国之际,他的名字就已经被列入暗杀名单中,此后,随着东风火箭的发射成功,海外出版的报纸上,屡屡提到钱学森的名字,并把他与核武器牢牢划上了等号。

钱学森为了工作自愿当副手,与陈赓的一问一答,决定了后半生命运

钱学森一家

1964年,发生了一起特务在科学家食品中投毒的案件,立刻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经组织批准,决定给钱学森增派食品化验员。

段恩润上岗后,在物资上得到了大力支持,德国造高倍显微镜、全中国都没几台的电冰箱,通通运到钱学森家中。在方方面面的支持下,段恩润在钱家造起了一个小型的食品化验室。

从此,钱学森家里所有食用或饮用的东西,都需要经过段恩润的检测后才可以入口,因为段恩润的认真,他还曾经和管理员产生了一次小小的冲突。

钱学森是南方人,喜欢吃鱼。因此在鲥鱼上市时,尽管价格不菲,管理员在精打细算后,专门为他买回来一条。谁知道刚到家,这条鱼就被段恩润判处了“死刑”,令管理员心痛无比。

原来,鲥鱼产自长江流域,北京市面上能买到的全都是冷冻鱼。段恩润经过检查,发现这条鱼不新鲜,坚决不肯让鱼上桌。

除了身边的工作人员外,领导们对钱学森的安全也给予了高度关注。

有次开完会,聂荣臻和钱学森并肩走出来,当看到钱学森的车后,聂荣臻愣了一下,随后拍着钱学森的肩膀说:“我给你换辆车吧。”

钱学森为了工作自愿当副手,与陈赓的一问一答,决定了后半生命运

原来,聂帅发现,钱学森的车是一辆天蓝色的外国生产的汽车,颜色太过扎眼,型号又过于小众,全北京市面上只有两台,这样太容易被认出来。

第二天,钱学森的座驾就换成了一辆黑色的国产轿车,低调舒适且不容易被人盯梢。

就在众人的保护和帮助之下,钱学森得以将全部心思放在科研工作上,成果十分喜人,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直接领导了“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行的发展规划,还培养了一大批航天科技人才,使我国航天事业得以连续不断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国防部   周恩来   外交部   化验员   副手   后半生   警卫   美国   中科院   北京   导弹   中国   院长   科学家   火箭   命运   食品   专家   工作   钱学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