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师政委负伤,乡亲送2根拐杖和讨饭碗,1983年将军找到恩人

四野战将系列36:段苏权(一)

作者:桅杆

段苏权在红军、抗战、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均立下战功,1955年授开国少将。很多人认为,段苏权的少将军衔偏低,至少应是中将。

一个重要的对比,是辽沈战役期间东野12个主力纵队,纵队司令55年授衔时,有5位上将、4位中将、3位少将。段苏权是3位少将之一,另外2位是贺晋年、钟伟。以此来看,似乎段苏权的军衔偏低了。事实上,段苏权授少将是有原因的,并且也不是最委屈的。本文就来说一说这事。

红军师政委负伤,乡亲送2根拐杖和讨饭碗,1983年将军找到恩人

(一)长征路上,曾为段苏权开过追悼会

1932年8月,16岁的段苏权参加红军。由于读过6年高小,在当年算是大知识分子了,所以参军后一起从事政工和宣传工作,先后任红8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红6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1934年8月,红6军团在任弼时、萧克、王震的率领下,先行西征,于10月下旬在贵州东部与红2军团会师。会师后,红2、6军团决定立即回师湘西,策应红一方面军西征。行动前,决定组建黔东独立师,留在当地坚持斗争。独立师只有800多人,400多条枪,18岁的段苏权被任命为师政委,师长为王光泽。独立师的任务是伪装成主力,向西进攻,迷惑和牵制敌军,掩护主力东进。这实际上是丢卒保车,在优势敌军的围攻下,这样的牵制部队大多凶多吉少。

红军师政委负伤,乡亲送2根拐杖和讨饭碗,1983年将军找到恩人

独立师在经历1个月的血战之后,最终在敌军10个团的围攻之下全军覆没,师长王光泽英勇牺牲;政委段苏权历经九死一生,捡回一条命。

1934年11月,在四川秀山县的一次战斗中,段苏权脚部负重伤。由于部队正在突围,情况危急,无法带伤员行动,师长王光泽只好把段苏权安置在当地。一位名叫李木富的老乡,将段苏权安置在村后的1个山洞,最初每天送一顿红薯粥。由于李木富家境贫穷,自家粮食也不够吃,后来一天一顿粥也无法保证。

在山洞里大概住了半个月后,段苏权的伤略有好转,决定回湖南老家。李木富请邻居苏仕华帮他做了2根拐杖和一个竹筒做的讨饭碗。段苏权拄着拐杖,拖着伤脚,一路乞讨,历经9个月时间,终于在1935年9月回到湖南茶陵。

红军师政委负伤,乡亲送2根拐杖和讨饭碗,1983年将军找到恩人

1983年10月,时任军事学院政委的段苏权回到当年落难之地,在当地的帮助下,终于找到李木富等救命恩人,这是后话了。

1937年9月,段苏权得知红军已经改编为八路军并东进抗日的消息后,便立即赶往山西,在太原找到了老领导任弼时。见到段苏权,任弼时高兴地说:原来你还活着啊。我们曾给你开过追悼会呢。

(二)任8纵司令,辽沈战役挨批

回到部队后,段苏权进入抗大,结业后任抗大教员、总政宣传部教育科长。1940年5月重返前线,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区平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政委,开展根据地建设。抗战胜利后,段苏权先后任热河军区司令员、冀热察军区司令员,1948年3月接替黄永胜出任8纵司令员。实事求是地说,段苏权任8纵司令员之前,主要从事政工和军区工作,指挥打仗的机会不多。

红军师政委负伤,乡亲送2根拐杖和讨饭碗,1983年将军找到恩人

1983年,段苏权(前排左二)重回黔东独立师战斗过的地方

任8纵司令员后,段苏权率领8纵在八面城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大练兵。1948年9月,段苏权率8纵参加辽沈战役。应当说,8纵在辽沈战役中也是浴血奋战,但总体表现不大好,3次被东总批评:一次是未及时封锁机场,二是丢失小紫荆山,三是锦州攻城突破过慢。虽然这3件事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可以专题讨论),但毕竟仗没打好。战争年代就是这样:打了胜仗,是指挥员的荣耀;仗没打好,指挥员当然脱不了干系。8纵在辽沈战役期间出的3个问题,不能不说与段苏权有一定关系:一是对东野及林彪的指挥风格不大熟悉;二是原则性强,执行命令坚决,但机动灵活性不够,过于谨小慎微,驭下也不够严格。辽沈战役后,段苏权调东北军区任参谋处长,降了半级;1949年4月任东北军区副参谋长,恢复军级。

红军师政委负伤,乡亲送2根拐杖和讨饭碗,1983年将军找到恩人

(二)授衔仪式上扯掉了将星?

有文章说:段苏权对自己仅授少将军衔“很不满”“愤怒不已”,甚至说“在授衔仪式上扯掉了将星”,等等。笔者对此始终表示怀疑,不知这种说法出自何处。希望知情的读者朋友能提供依据。笔者表示怀疑的原因有三:

一是那一代的战将,个个历经九死一生,大多对名誉看得比较淡。任弼时曾这样评价段苏权:有办法,能吃苦,有韧性,能经受挫折,对事业忠诚。对于军衔偏低,内心有意见、不舒服可能会有,但绝不至于“扯掉将星”。此种说法也有辱将军的格局。

事实证明,段苏权对授衔并没有过多计较:他在工作岗位上勤恳尽责,1964年被外派任援老工作组组长,还先后担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军事学院政委。如果他是那种格局的人,会有后来的重用?

红军师政委负伤,乡亲送2根拐杖和讨饭碗,1983年将军找到恩人

二是相较而言,段苏权的少将军衔并不是最委屈的。不比别的,就以辽沈战役期间12位纵队司令中授少将军衔的贺晋年、钟伟相比,段苏权授少将就不算委屈。这三位是1948年3月前后几乎同时出任纵队司令的。贺晋年在红军时期曾任红27军军长,解放战争时期曾任11纵司令员、15兵团副司令兼48军军长,无论是资历还是战功,都要高于段苏权。与段苏权相比,钟伟的资历也不低,战功则明显高出一截。关于这三位少将的战功对比,不服气的朋友可以去查。

三是段苏权确实存在没有查清的“历史遗留问题”。1934年11月至1937年9月,段苏权因伤离开队伍近3年时间。虽然他将这段时间的情况向组织做了专门的汇报,但当时是战争年代,组织上无法核实,只能将问题“遗留”了下来。这不是说他一定有问题,而无法证明他没问题。

在那个时代,组织上对离队期间的审查是相当严格的。可以说,这个问题肯定会影响授衔。身处那个时代的段苏权应该很清楚,也应该理解,更不会对授少将“愤怒不已”。可以佐证的是: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部重建,专门成立一个审查委员会,严格审查突围出来的干部。审查过程极其严厉,红军出身、经历过长征的原军部作战科长李志高,就是受不了这种严厉审查和无端怀疑,愤而结束自己生命。即便那些审查过关的人,在使用上也大多另类对待,如皖南事变时任第1纵队司令员的傅秋涛,审查结束后就一直负责后勤,不再担任一线指挥员。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段苏权没有被追究,算是幸运的了。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皖南事变   政委   军事学院   辽沈   解放战争   指挥员   司令员   纵队   军衔   战功   少将   军师   恩人   拐杖   乡亲   军区   司令   饭碗   红军   战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