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映射原理与三元意识学说》第四章 行为意识性质的文化传播


《记忆映射原理与三元意识学说》第四章 行为意识性质的文化传播

作者:哲学猫

“书籍是文化传递的主要载体。”

  类似这样的话自古就有,但它仅仅只适合以前,而且也仅仅限于传递“思维意识层面”的文化。

  而现在时代变了!

  “媒体和影视才是文化的主流载体。”

  “媒体和影视”不仅可以传递“思维意识层面”的文化,而且还能传递“行为意识层面”的文化。

  在讲“行为意识”性质的文化传播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前几章讲的“行为意识”的基本概念以及它的特性。

  “思维意识”决定人怎么去想。

  “行为意识”决定人怎么去做。

  “行为意识”,它是在人与人互动的过程中,通过人的行为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植入了对方的意识库,这个过程是让人豪无觉察,豪无认知。

  “媒体影视”对比“书籍”而言,它最大的特点是提供了影像信息传递,这与现实中人与人互动时传递信息的方式是几乎相同。

  它能通过媒体影视中的人物的“行为”来传递“行为意识”,竟而将“媒体影视”中的人物人格植入观看者的“意识库”中。

  现在我们来看看“行为意识”性质的文化传播在生活中的实例。

  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80年代初在国内上映的美国片——“加里森敢死队”,也许现在的年青人并不太了解,但老一代的人应该还记忆犹新。

  你们知道这部片子对当年的社会治安产生了多大的危害吗?

  此片一出,不到几年里,国内的犯罪率突然一下子暴增,到处都是偷东西的、骗子、拦路抢劫的,杀人越货的。。。。。。

  这也成了1983年开始“严打”的根本性原因。

  现在来分析一下这部片子里边的内容。

  这部片子讲的是二战后期,一个叫加里森的中尉从监狱里找来一些杀人犯、骗子、强盗、小偷组成了一支前所未有的敢死对,他们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使得他们一下子成了民族英雄。

  影片中所塑造杀人犯、骗子、强盗、小偷,虽然通过战争成了民族英雄,但是你们觉得他们的行为方式能表现出什么样的人格?

  那肯定都是社会败类所表现出的人格!

  他们通过影片中人物的行为直接将这些犯罪性质的“行为意识”植入了观看者的意识库里,让观看者直接拥了影片中人物形象的“潜在人格”。

  而更重要的是影片中将这些“杀人犯、骗子、强盗、小偷”进行了英雄化,这些不仅没有给这些“潜在人格”进行限制,反而成了一种鼓励。这就对观看者施放这种“潜在人格”形成了一个驱动力。再加上80年代大多数没有受过太多的教育,他们对这种影片更是没有免疫力。在这部影片播放的几年里,你想想国内的治安能好得起来吗?

  后来,心理学家对当时的社会现象作了仔细的分析,并直接指出了它的根本性原因——“加里森敢死队”,所以这意片子马上被封杀成了禁片。

  如果说现在的年轻人不了解“加里森敢死队”,那“古惑仔”年青人总该了解吧。

  “古惑仔”这本来是揭露当年香港社会的黑暗面,但影片里边的人物的塑造具有太多的暴力和黑社会的行为,观看者在观看的过程中,主角所展现的人格直接通影片中的“行为”植入观看者的“意识库”中,这反而使得“古惑仔文化”在当年产生了大流行,影片中的各种“古惑仔”的人物也成了当时年青人心中的偶像。

  我记得当年,学校里的学生整天都讨论着“古惑仔”,他们秀着影片中各种人物的说话语气、动作、表情,有的还理着一头“古惑仔”式的彩色的发型,还有的甚至在学校里拉帮结派收小弟。。。。。在大街上,我甚至看到有10岁左右的小男孩,嘴里叼着一支香烟,一幅大哥的样子。。。。

  可想而之,当时“古惑仔”的文化已经严重到了什么程度。

  后来一些专家指出“古惑仔”对青少年的毒害,所以也被禁掉了,现在的正规视频网站几乎也看不到这部影片。

  再说一个美国另一部片子“斯巴达克斯”。

  这部片子也很早就被禁,正规的视频网站上也找不到了,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太血腥暴力!在影片中,那些复仇、杀人的场面太多,而这种“行为意识”的人格植入会间接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潜在社会危害。

  我现在还非常清楚地记当年追这部剧的亲身感受,那真是看得整个人都热血沸腾,真想拿着刀找个仇人砍砍,人类原始的兽性就像在体内快要唤醒了一样。

  还有一个美国片子更坑人——“绝命毒师”。

  这里边有太多关于制毒,贩毒、以及一些血腥暴力的情节,这直接会给观看者植入关于制毒和贩毒的潜在的“行为意识”,虽然大部分人因为道德观念可以免疫,但一些免疫力不强的年青人或走途无路的人,他们不一定能控制得了这种犯罪挣钱的冲动。

  所以这部片也被禁掉了,现在的正规的视频网站上也看不到。

  如果说上面的几部片子都很容易分辩得出对社会的危害,那么下面讲讲一部很难直接分辩对社会有很明显危害的影片——“我的野蛮女友”

  这部韩国片大家都应该熟悉吧,当年我看的时候也觉得十分搞笑、十分过瘾。

  但是有多少人能发现过这部片子给社会产生的隐性的负面影响。

  先看这部片子中女主角的形象的刻画,它将野蛮、粗鲁、暴力,任性、神经质。。。。。甚至有些黑社会式的人格参杂在其中,这些都是间接地从主角人物的语气、表情、动作中表现出来,这会直接将影片中塑造人物的人格植入女性观看者的意识库中。

  最关键的是现实中现有文化中没有相对应的文化将这些潜在人格进行约束,使得观看过这部片的女性直接就有女主角的人格影子。

  其实很多韩片对女性人格的塑造与这部片类似,你知道看多了这一类片子的后果吗?

  如果一个男孩和一个韩片中毒很深的女孩谈恋爱,女孩无缘无故地拍的给男孩一巴掌,任性发着脾气,她觉得这样很浪漫,甚至满脑子都是韩片里边的情节,感觉自己就是里边的女主角,但是那个被打得一头问号的男孩一下子懵了,他只觉得眼前女孩太莫名其妙了,甚至有些恐怖,简直跟鬼上身了一样!

  以前古代的男人禽兽一点会在家里打老婆,但是这个时代却在流行着老婆在家里打老公,精神上折腾老公!(当然不是所有的都这样!)

  大部分韩片的影响还不只是如此。

  我是80后,记得我读书那会儿,学校里要是有两个女孩子打架,那真是天的新闻!

  可再看看现在,大多数打架的、校园暴力都是发生在女生之间(以前有过很多新闻播出来过),你们不觉得奇怪吗?

  很早之前,网络上就有这样的传言,女生一看多了韩片很快就会变得所谓的“脑残”,这里边恐怕不是空穴来风,肯定有些深层次的原因。

  男人以阳刚为美,这里边阳代表的意思是“自强不息、有担当、有志气,坚强。。。。。。”,女人以阴柔为美,这里自阴柔的意思是“端庄、大方、有教育、温柔、体贴、善解人意。。。。。”

  一个健康的家庭,男人和女人在人格上必须是要合理的的搭配,这与男人和女人在生活中的角色有关。

  为什么现在很多家庭教育小孩要“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

  “穷养”养出自强不息,“富养”养出女性的高贵优雅。

  很多人却把“富养”理解错了,有的人把它当成了“娇生惯养”,实际上“富养”的意思是让女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让她真正的有教养,有文化、有内涵。只有这样,以后女儿在未来的婚姻生活才能一帆风顺,否则只是害了她们。

  女孩富养应该是个什样子?举一个现实中的例子——娃哈哈老板的女儿“宗馥莉”。要说她的五官长相还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美女,但是她的气质中、行为举止却透着另外一种东西(这不是“长相”可比拟的),这是从小接受过非常良好的教育长期地、慢慢地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东西!如果一个普通家庭出来的女人身上如果也培养出这种东西,它对男人的吸引力和“杀伤力”也是非常强的。

  (当然有钱人家物质条件好,教育资源也更好,这不是普通家庭能比拟的,千万不要被电视里的情节洗脑,以为富二代都是败家仔,相反,富二代因为有优秀父母和教育资源大多数反而大多数会更优秀)

  一个男人可以因为一个女孩的美丽外表而喜欢,一样也会可以因为外表的衰老而嫌弃,但是文化所淬炼出来的优雅气质和高品味人格是不会衰老,一个男人从一开始图的前者和后者的婚姻区别很大。

  而大多数韩片所塑造的女性人物的人格之中有太多潜在的负面人格,只不过通过影视的情节的美化,使人无法察觉,这将会给观看者的女性在未来的婚姻生活埋好了一个雷,现在的离婚率单身率如此之高,这个和韩风的影视文化传播是有大关系的。(当然,这也与现代男性的人格越来越阴柔也有一定关系,前段时间还打击过“娘文化”。)

  我想很多韩片所带很多负面后,不用太过于深入分析,你们心中应该有自己的答案。(当然,不是所有的韩片都不好,也有很多优秀作品,但要有分辩性。)

  最后,我们再聊一个更有深度的问题——拥有同性恋人格的人是否能将普通人给同化。

  关于同性恋的形成,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认为同性恋人格是先天性的,也就是天生的基因里带来的,属于遗传。

  第二种认为同性恋是后天形成的,是后天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所形成的人格。

  如果用我所提出“行为意识”这个概念去分析,同性恋人格除了原于先天,其实后天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

  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一部分的“行为意识”是直接从基因里带来的,人们称它为本能性行为,就好像猴子天生就会爬树,鸟天生就知道怎么飞行一样,这个不用教,天生就会。一部分人同性恋人格也与其类似。

  但是,后天环境的影响对同性恋人格的形成却是不可小视!

  关于后天的影响,除了身边的人的因素影响外,“行为意识性质的同性文化”对人的影响更是非常之大。

  最一年左右,我经常无意中在抖音上刷到“同性恋”群体发的视频,其中有两个我印象最为深刻。

  一个讲的是,有人在大学城边的宾馆和酒店做了一项调查,他们发现00后过来开房的50%是发生在同性之间。而且他们还调查过很多“彩虹族”,其中很多在高中时期就已经入圏。

  这个数据都能让人吓一大跳,这说明现在的“彩虹率”已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

  还有一个视频讲的是有一个学生满脸嬉笑表情地说道:

  “你们知道吗?我们的父母在我们读书都不让我们男生和女生谈恋爱,怕影响学习!但他们不知道是,现在的男生都不跟女生谈恋爱了!所以,你懂的!”

  我估计现在很多父母看到这样的视频都要头皮发麻。

  以前的父母对不在身边的儿子还是比较放心的,只要不干违法就行。

  但是对不在身边的女儿却极其不放心,特别是做父亲的!就怕自己家的“好白菜”被哪头“猪”给拱了。

  但是现在,很多“猪”都不拱“白菜了”,拱你家那颗“好白菜”都不一定是“猪”。

  如果现在有些还很传统的父母要是知道现在年青人的世界,估计晚上都要睡不好觉了。

  “彩虹率”的普及率这么高,它倒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觉得这与“彩虹”性质的“行为意识文化”传播有关。

  在好多年前,我曾经几意中在一些网络视频网站中发现过“同性恋”性质的动画片,我很清楚地记得里边的男性角色之间的互动,都有一些暧昧的语言和表情,而且还有一些尺度非常大的行为和动作。

  我当时就震惊到了,怎么会有这种片子放出来,居然还没有人管(当然现在肯定是被禁掉了!),我一度怀疑是某些国外势力利用利益发动的文化侵略,这太坑人了,这要坑一代人!我当时也预测到了那时候的00后小孩肯定会受到影响!

  果不其然,现在“彩虹率”居然已经达到了这么高的程度了!

  对于先天同性恋和后天已经形成的“彩虹”,我表示尊重、理解和包容,必竟这是已经行成了的事,人都有自己选择人生的权力。

  但是同性恋的文化却不能随意传播!

  你想想如果大部人都被同化了,正常社会的治序肯定发生不可预测的混乱,光是后代的延续就会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

  所以现在很多影视作都要找一些专业的心理学家做一个严格的审核与评价,这个很重要!

  “行为意识性质的文化”是通过影视媒体这个载体进行传播的,它对群体性人格的影响是非常之大,所制作影视影片就必须充满正能量,否则。。。。。

  这一章的“行为意识性的文化传播”就讲这么多,希望大家能将“行为意识”这个概念得到真正意义的理解和吸收,否则后面讲的“记忆映射原因”就像是天书,那个更烧脑细胞。

  “人类寿命秘密”的推理就是建立在《记忆映射理论与三元意识学说》的基础知识之上的,希望大家能将我所讲的东西带到具体生活中去感悟,因为字面意思和我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必竟有一定的差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性质   意识   彩虹   年青人   学说   同性恋   古惑仔   片子   人格   后天   当年   原理   影片   记忆   人物   社会   影视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