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映射原理与三元意识学说》第三章“行为意识”的实用性


《记忆映射原理与三元意识学说》第三章“行为意识”的实用性

作者:哲学猫

上面的一章,我将“行为意识”的基本概念提了出来,希望大家能够吸收。没有看过的,最好看一下,否则之后的章节不好理解的。

  现在,我先重新讲一下“行为意识”的特性,再讲一下“行为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

  “思维意识”决定人怎么去想。

  “行为意识”决定人怎么去做。

  “行为意识”有一个特性,它是在人与人互动的过程中,通过人的行为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植入了对方的意识库,这个过程是让人豪无觉察,豪无认知。

  当一个人有了对方的“行为意识”,也就有了对方的某些人格,这连他自己本人都不知道。

  他不知道自己释放的某些行为,其实是从别人那里复制过来的“行为意识”所主导的。

  再说“行为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关系?

  (关于“潜意识”,我高中时就特别喜欢研究这个,这对于我以后思想辩证分析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原材料”。)

  其实,大部分所谓的“潜意识”,和我提出的“行为意识”是同一种东西(也有的不是)。

  只不过“潜意识”这个概念太过于含糊不清,甚至于有些混乱。

  很多现象在这种概念的解释下也都不清不晰,甚至错误。

  如果说“潜意识”这个概念只是一个方向,那“行为意识”才是实质性的东西,

  “行为意识”其实就是将“潜意识”的面纱揭开,让大家看看这背后倒底是个什么“鬼东西”!

  (关于弗洛伊德和荣格的一些“潜意识”知识,那些都是我早年研究的东西,他们那些东西都早已过时,甚至太过于小儿科,局限性太强,所以我不想在这里多讲什么,你们自己去看。等你们吸收完我的《记忆映射原理和三元意识学说》这一整套理论,你们自己也会和我有一样的想法。)

  下面,我开始举例来说说“行为意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假如现在有一位父亲,他一边正享受地抽着烟、喝着酒,一边给自己的儿子讲着抽烟喝酒有害健康、浪费钱的大道理。

  针对这个场景,我们先分析一下。

  “抽烟、喝酒”是一种行为,父亲在儿子面前抽烟喝酒,其实已将“抽烟喝酒”相对应的“行为意识”通过他这种行为植入了儿子的意识库里。

  “抽烟喝酒”的这个“行为意识”,会在他儿子未来的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在一定条件下释放抽烟喝酒的这种行为。

  将来,他的儿子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也会和自己父亲一样也沾染了“抽烟喝酒”的恶行,他明明记自己的父亲以前告戒过自己“抽烟喝酒”是不对的。

  但他哪里知道父亲“告戒他抽烟喝酒是不对的”只是一个“思维意识层面”的东西,这是不能直接支配一个人的行为的。

  (这就和很多人明明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但自己却做不到!)

  换句话说,父亲用他的行为给他儿子植入的抽烟喝酒的“行为意识”,这个“行为意识”在他儿子的意识库里潜藏了起来,等到在某种条件成熟了,这种“行为意识”就会莫名其妙地释放出来,就好像命运中注定了一样。

  这就是“行为意识”潜移默化的去支配一个人人格的特性。

  所以,作为一个父亲,如果你认为什么行为不对,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展现出来,很多小孩人生中的一部分恶习其实都来自己自己的父母。

  如果这个父亲,突然哪一天发现了自己的儿子小小年纪已经沾染上了“抽烟喝酒”。(儿子偷偷地抽自己的烟,喝自己的酒。)

  大部分父亲会怎么样做呢?

  基本上都是给自己儿一顿暴揍!想用挫折教育的方式来纠正儿子的行为。

  当然,这种方式确实能收到立杆见影的效果!

  但是一但条件发生了变化呢?比如说父亲不在儿子身边了?或儿子成年出社会后?他儿子这种“抽烟喝酒”的行为又会被释放出来。

  可是更重要是,父亲在暴揍儿子的过程中,也将“打孩子”的暴力“行为意识”也植入了孩子的“意识库”。

  很多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小时候经常被家暴,等到他成年后,基本上也会对自己的小孩家暴!

  父母打自己越凶,以后他们打自己的小孩也会越凶。

  就算他们小时候很反感、很排斥“家暴”这种行为,甚至理性地也认为家暴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但是在某种条件和状态下,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忍不住地去打自己孩子,就像不受自己理性控制一样。

  “行为意识”支配人的“行为”,就像有魔力一样。

  所以,在读到我这套理论的朋友们!

  你们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好的一面的行为和人格展现在你们儿女后代面前。

  那些消极的、负面,错误的行为和人格千万不要展现出来,否则。。。。。。

  如果你们看懂了我提出的“行为意识”这个的概念的话,你们应该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下面我们继续下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我们有很多做父亲的,可能因为工作原因,很少能与自己的儿子亲近互动,其实这对小孩的成长是非常不好的。

  因为很多研究表明,如果父亲与儿子从小就能经常地亲近和互动,小男孩长大了之后就会更有男子气魄,更有阳刚之气。

  而那些从小长期和母亲待在一起,长期接触不到父亲的男孩,性格普遍都有些阴柔。

  这里边的原因,只要你看懂了“行为意识”的基本概念,你是应该能明白是怎么回事。

  再说一个关于“带小孩”的问题。

  现在的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父母辈的那个时代完全不同。

  父母那个时代的人基本上都几代人生活在一起。

  但是我们这一代人,年轻人基本上都是满世界跑。

  很多人有了小孩之后,出于某些原因,会是把小孩丢给自己的父母带。

  如果你的父母是一个非常有文化,非常有修养的人,那么把小孩丢给他们带的话,这是非常好的。

  可我们这个时代,虽然大部分人受过教育,甚至高等教育,但父母却并没有。

  他们在思维和人格有些哪些缺陷和局限性,我们做儿女能不知道吗?

  我们是最了解我们父母的人。

  再看看我们自己,在社会上,在生活中,我们明明知道自己性格上有哪些问题,可我们就是改不过来。

  如果你心细,你的观察力敏锐,你们会发现这些人格的很多问题好像都是源于我们父母。

  我们太像我们的父母了!

  古话说:“三岁定终身”!这句话是有它一定道理的。

  虽然大部分人不记得三岁之前的记忆(思维意识层面),但三岁之前的“行为意识”却早已经形成,它早就在支配着我们的行为,甚至是成为我们“人格的基本框架”。

  你们希望你的孩子也继续继承你父母的人格缺限吗?(这些人格缺限是你们这辈子花了大量时间改都不改过来的人格缺限。)

  要知道,虽然我们这一代人的“人格问题”很多都是源于我们的父母,但毕竟我们这一代的父母都差不多啊。

  如果你将你的下一代丢给你的父母养,别人的小孩都自己养自己教育,那么,在这个时代,这个小孩之间差距就大了!

  我不多说,你们应该能明白这里边深层次的东西。

  所以自己的小孩到底丢给父母带,还是自己带,你们要考虑清!(这还不包括老一代人惯孩子的因素)

  下面的例子,我不去仔细分析,你们自己去消化。

  为什么父母的最怕自己家的宝贝孩子和一些“坏小子”“坏丫头”在一起?怕他们被坏孩子带坏了,怕他们误入岐途?

  为什么很多家长为了小孩争着买昂贵的学区房,好让他们上好的幼儿园、小学?

  这不单单只是学校教育的问题吧,这里还有小孩子对小孩子的人格影响。

  我记得我上海有一个朋友,小孩子以前放在老家乡下,来的时候调皮得不得了,谁看见谁头疼又讨厌。

  后来花钱弄到上海这边的一个很好的幼儿里,就三个月的时间,小孩的性格和气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我想这不仅仅是幼儿园教育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小孩子与小孩子之间的行为相互影响。

  这也是为什么有钱人会将小孩送到贵族学校。

  在这里,再聊一下“富二代”。

  一提到“富二代”,很多人就会想到“败家仔”!

  果真的是这样子的吗?

  你想想,那些“富二代”的父母,能这么富有,在社会上基本上都是人中龙凤。

  他们的眼界、思维、人格肯定要比社会上的底层人不知道超前多少!不然别人也不会成所谓的“成功人士”。

  他们对小孩子的思维,人格的影响,自然能让自己的小孩子成长地比普通家庭的小孩更优秀。

  更何况有钱人那么有钱,他们的孩子从小受“教育”的资源也不是穷人可以想象的。

  小孩在这样的父母辈影响和学习的环境下,未来怎么可能会比普通人差。

  如果有钱人真的出了“败家子”,那只有一种可能,这“富二代”从小是奶妈和管家带大的,而且奶妈和管家的素质都特别低,甚至是恶习。。。

  最后,我再分析一个特殊的案例——“传销”

  “传销”,大家都不陌生吧,已经在社会上祸害了很多年。

  我估计很多心理学家都不知传销是怎么“洗脑”的。

  要知道很多被骗进传销的都是很聪明的人,而且一开始就有很强的防范意识。但最后,还是被坑进去了。

  以前新闻里不是报道有一个记者本来是打算潜入传销组织,后来在跟踪报道时,突然发现这个人的话风发生了变化,原来他成功地被传销组织成功洗脑了。

  “传销洗澡”怎么会这么厉害?

  它是怎么把一个戒备心这么强的一个人成功地洗脑的?

  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出在传销组织给他讲的“道理”上(思维意识层面,虽然它起到了一些作用,但不是最主要的),而是他骗进传销组织之后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的过程中。

  长时间的这种“互动”,会潜移默化地将传销人员的“行为意识”直接植入了“被传销人员”的意识库之中,慢慢地就被洗脑了。

  (“行为意识”的植入,之前已经讲过好多遍了,你们应该知道这里边的原理!特别是群体性“行为意识”的植入更厉害。)

  你想想,一个戒备极强的人在进入传销之前,给他讲道理是很难成功给他洗脑。

  为什么一把他骗到传销的群体中,就很快就被成功洗脑了呢?

这就是“行为意识”植入起到的作用!甚至到最后,连这些人之前的防范意识也被屏蔽掉了。

  群体“行为意识”的植入,这就是传销洗脑的根本性原理。

  (不知道我今天就讲的好不好理解,希望你们能消化掉,下一章讲“行为意识性的文化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意识   潜移默化   传销   学说   实用性   潜意识   有钱人   人格   小孩子   小孩   思维   儿子   原理   父亲   父母   记忆   东西   组织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