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死”的浅薄思考

有人问孔子,人死后是什么情况,孔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不知生,焉知死”。孔子的大白话就是:连生都没搞清楚,谈论什么死亡?同样的情况,有人向王阳明请教生死之道,王阳明则直接回答:“知昼夜,则明生死”,意识是懂得了昼夜交替的道理,就明白生死了。孔子和王阳明面对同一生死的问题,虽然回答不同,但所呈现的境界和表达的内涵确是一致的。有些人则认为,孔子和阳明先生面对这个问题以一种巧妙的方式选择了回避,就像孔子被问及鬼神时说“敬而远之”一样。但在我看来,他们的回答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回答,因为他们回答既是来自于我们日常生活,也是在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

对“生死”的浅薄思考

我们就拿日常生活来举例把。我们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都看电视剧吧,如果有好的电视剧,就会一集不拉的从第一集看到最后一集,整个过程都是在体验电视剧带个我们的愉悦、刺激或是感动。但在看电视的过程中,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去询问,看完这部电视剧后,应该怎么样。因为这个问题很蠢,谁都知道那是没有任何意思的。我们最为关心的是电视剧的情节及画面是否精彩与否,此时的每个人都知道,过程是最重要的,结果没有任何意识。但在看待生和死的问题上,又有多少人能这样思考呢?在询问死亡之前,有多少人像关心电视剧剧情的精彩一样去关心自己人生的意义和精彩程度呢?如果电视剧不好看,我们可以选择关掉电视机或是快进到最后一集,草草看完。但人生如果不如意呢,我们是否可以选择自暴自弃或是选择自杀,草草结束生命呢?电视剧的精彩取决于编剧、导演以及演员等一群人的努力和付出,而我们人生的精彩又能依靠谁呢?我们连人生的真相以及基本的意义都没有搞清楚,又如何讨论精彩程度呢,更有什么资格去探讨死亡呢?孔子“不知生,焉知死”的发问,现在的我们依旧回答不了的。

对“生死”的浅薄思考

我再举一个例子,生活中的我们都有打扑克或下棋的经历,如果你有着正常的水平,然后让你选择对手的话,你一定不会选择新手或水平太差的对手,当然也不会选择水平特别高,让你一盘都赢不了的对手,多数人会选择与自己水平相当的选手吧,因为有输有赢才有乐趣。这个道理很简单,也是人生的常态。总想着赢的人,会活的很累,不想赢的人,会活的很乏味。输和赢,失败和成功,对于我们常人而言,就像是白天和黑夜一样,总会交替到来。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阳明先生一样,时刻保持此心光明的状态,那么在看待输赢得失,在对待生死存亡,就会像看待昼和夜的交替一样,又怎么会去追问死后的状态呢?

对“生死”的浅薄思考

以上仅仅为个人观点,欢迎参与讨论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连生   生死   孔子   浅薄   昼夜   道理   对手   程度   意识   意义   状态   水平   电视剧   情况   人生   精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