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自然原理(45)

经济的自然原理(45)

不可逆结构支配下的社会与经济(17)


二、经济的本质及其社会地位(4)


过程的结果,非逻辑行动则主要出于某种心理状态、情感和无意识等等。经济行为则是连接目的和手段的中介部分,它属于逻辑行为;而终极手段、条件和目的都是非经济性因素,也是非逻辑的,它们包括遗传、环境和价值体系等。财富和权力则是实现终极目的的手段。然而,个人或群体之间的终极目的不尽相同,便表现为个人或群体为财富和权力所进行的斗争。经济行为包含了三个层面的目的:谋求技术效能、谋求对财富的控制和谋求对强制力量的控制,最后一点则是想借助权力。因此,经济活动只占据了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它相对而言是逻辑的、理性的。“而同他人有关的‘经济’成分,同样包括着与他人的权力关系如何决定的问题。权力关系不解决,他只考虑在单纯经济情况下这些手段的作用,就是不合理的。”(塔尔科特·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

帕累托将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都放在了一个框架内来考虑,并对它们进行了一定的区分。当我们深入观察一个社会经济的起源和发展时,就很容易发现一个稳定、有序的经济模式并不单单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其它相关的社会因素都会对经济产生作用,有时甚至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作用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模式,主要的差异体现在:如果经济主要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经济的自由度、活跃度就会比较高,但集中度较低,稳定性较差;如果经济受到政治、宗教等权力因素的影响较大,经济就会受到这些社会力量的约束,集中度也会得到相应地提高,因此经济的稳定性较高,但经济的活力就会欠缺。虽然经济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不可或缺,它解决了人类的衣食住行等重大问题,但是在古代社会,由于经济并不太发达,经济对其它社会因素并不具有主宰能力。经济在成长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大都依靠群体间的共识,较少使用强制性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地位,因而经济通常需要与政治或宗教联合起来使自身的力量得到加强,这使得经济模式被注入了明显的政治或宗教的特征。由此我们知道,经济模式并非单纯是生产和消费方式的集中体现,经济关系也并非只包含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而是体现了经济在各种社会因素作用下的综合特征。

如果我们使用单一的逻辑,把眼光聚焦在局部的事物上,就很难将社会整体的特征和变化描述得很清楚,而且各种描绘局部规律的理论之间会产生很多逻辑上的冲突。我们经常看到,社会学家或经济学家利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来分析社会现象或经济现象,虽然他们阐述的逻辑很清晰,但仍然会得出很多“似是而非”的结论。只是相比形而上学或者缺乏逻辑的凭空想象,这种“科学的”方法仍然是可取的。例如,法国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就曾尝试用“实证主义”的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社会问题,这在当时这是一大进步,它打破了旧时神学家和僧侣的思想方法,提倡了科学精神。他相信:“在数学、天文、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里取得胜利的思想方法,最终也应当在政治学领域里取得胜利,并达到创建一门新的实证社会科学——社会学的目的。”(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然而,现实的困难也让孔德意识到,自然科学的解析性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自然科学研究的是局部的、孤立的现象,而社会科学研究的则是一个进化的整体,部分必须放在整体中来观察和分析,将部分与整体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充分地解释和相互印证。孔德努力完善的是一个综合的、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他希望找到社会的基本秩序和普遍规律,但他可能因为当时科学理论的局限性而陷入了“决定论”的泥沼。如果我们使用单一的逻辑,并且忽略事物变化的不确定性,我们就可以轻易地建立起一个看似完美的理论。但是,这种理论具有先天的缺陷,它仅能描绘事物的某一阶段或者某个局部的运动状态或规律,并不能给出一个总体上完备的描述。正是基于这种“走捷径”的想法,很多学者都尝试建立了形形色色的理论或者数学模型,这些理论通常与他们所偏好的某个逻辑相关。比如,“孟德斯鸠和托克维尔重视的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和形式;马克思注重的是经济组织;奥古斯特·孔德的理论则是以只有精神上协调一致社会才能存在的思想为基础的。只有当社会成员有了共同的信仰时,才有社会。”(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这些理论在逻辑上具有明显的偏向性,自然也存在某种“事实上的”缺陷。为了证明该理论的正确性,理论的创立者就会过度强调自己的逻辑,而忽略其他人的逻辑,这就造成了各种理论体系之间的对立。这种“各行其是”的局面无益于知识的融合,必须得到纠正。实际上,各个理论所描述的逻辑必然性并非代表了事实的全部,它们只是经过“人为过度处理后”的理想结果。哈佛大学历史学和经济学教授戴维·兰德斯历数了经济学的错误方法:坚持绝对的确定性;相信反事实假定;把数学的虚构模型当成事实;把复杂的过程看成概率近乎为零的偶然事件;无视问题或不进行深入研究。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虽然没有提出较好的解决办法,但是他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同样地深刻:“科学规律中的‘必然性’成分仅仅是它的逻辑中所固有的。……不能武断地把科学理论的逻辑上闭合的体系变为经验上闭合的体系。恰恰相反,理论在经验运用中只能产生可能性,不能产生必然性。”(塔尔科特·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孔德   目的   经济   必然性   局部   逻辑   权力   规律   手段   原理   因素   作用   理论   自然   政治   科学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