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自然原理(50)

经济的自然原理(50)

不可逆结构支配下的社会与经济(22)


四、经济学的前提条件(1)


“经济学和几何学一样,从定义推出结论,在人的生活基础上达成抽象的概念,来表明完全理性的人在市场互动中必会如何行事;它假设所有人的目的都与理论的假设相一致,所有人都是博识的、理性的。”

——阿兰·瑞安《论政治》


为了研究经济规律,经济学家必须先建立一个理论模型。如果模型仅仅建立在一些偏离实际状况的概念之上,即使逻辑上显得很完美,但不能反映经济现象的真实内涵。甚至有些模型是通过数学验算直接演绎出来的,逻辑上不存在任何问题,但这样的理论仍然缺少持久的“生命力”。如何才能使经济模型能够与实际所发生的现象相吻合呢?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似乎并不奏效,直接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归纳出某种规律也不现实,因为归纳法只能适用于比较简单明了的事实。为了与事实更为接近,我们还是要使用演绎法构建更加复杂的模型,再利用经验、事实来验证其真伪。所谓复杂,就是其中所包含的逻辑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逻辑的相互结合、相互制约,所得出的结论以及对未来的预判就会包含更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样的理论模型在处理问题时就会增添很多困难,结论也不会那么明晰,但是我们不能回避它,因为实际的状况就是如此。只有当一个模型能够比较充分地解释复杂多变的经济现象、提供分析复杂问题的完整思路时,我们才能认可这个理论框架的完备性。任何理论与现象之间的不吻合之处就是该理论所留下的“破绽”,未来会成为其他研究者“攻击”的目标。也许有些理论经过局部的改善仍然可以暂时维持它的“生命力”,也许有些理论仅仅因为一个缺陷而被彻底地淘汰,其关键在于缺陷来源于理论的根基还是表面的细微之处。模型代表了经济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其中的逻辑框架则是理论的根基,它决定了该理论的生存空间和未来的命运。

你要得到在概念中所没有的演绎性的方法,是往模型中放入足够的正确结构。这就是在当代经济学中建立模型的方法:你必须确定某些以正确方式约束的情形,才能演绎推导出结果。

——南希·卡特赖特《斑杂的世界——科学边界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赖特   卡特   经济   根基   经济学家   生命力   结论   逻辑   模型   事实   原理   现象   概念   理论   自然   未来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