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文萃 | 张云鹰:开放式作文的创新点在哪里?

原创 张云鹰 中小学写作教学


开放式作文的创新点在哪里?


张云鹰


阅读是基础,生活是源泉,兴趣是动力,思维是关键,表达是重点。在开放式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教师思维的开放和学生思维的开放,这是关键所在。当然,表达是重点。有些学生想得很好,但是他不会表达。

表达又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口语表达,一个是书面表达。尤其对小学生,他在这两个表达的路径不是完全统一的,有些孩子口语表达先于书面表达,他可能会说,但他不一定会写;有些呢,书面表达先于口语表达,他可能会写,但他的口头表达不够,不是完全同步的。心理学也证明,孩子的年龄越大可能越趋于同步。因此,不管是口语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是我们作文的重点。当然我们更强调,尤其是低年级,说在先,写在后,低年级可以是剪一剪,贴一贴,画一画,说一说,再写一写,是先说后写,从说到写。

开放式作文构建了一个新的体系。就是理念的开放,思维的开放,内容的开放,情感的开放,表达的开放,文体的开放,范式的开放和评价的开放。首先是内容的开放,强调把选材的自由还给学生。少一些让学生奉命去写一些东西,写一些单调乏味的、过时的内容,其实写作更多的是要反应一些生活的外延。包括我们每天置身于社会之中,我们很多的观察、体验、故事等等;第二是要把想象的自由还给学生。“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想象写作的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说我们写《二十年后再相会》《一元钱旅行记》《假如我会飞》《假如地球的寿命只剩三天》,这些就是想象的文章;第三是把体验的自由交给学生。

当然,课本里的命题作文也是不能排除的,如何进行开放的指导?以人教社十一册第二单元习作要求“选择身边的一个人写一篇文章”为例,我们就一改过去小学生只习惯于写《记一个最熟悉的人》《我的妈妈爸爸》《我最尊敬的老师》等做法,极力主张学生进行研究性写作:首先是时间开放。要求学生利用较长的时间去开展一系列的研究活动,比如选题、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分析归类、阅读书籍、得出结论,然后再下笔成文。宽松的时间为学生营造了自由的思维天地,而且还不拘形式,不限文体。第二是过程开放。组织学生留心观察,拍摄现场,捕捉家庭、学校、社会的精彩瞬间,鼓励学生跟踪采访。

比如有四个孩子写《泡在眼泪里的打工一族》,他们就拍打工人的生活场景,跟人访谈,四人小组写调查采访一手素材近7000字。还有写《我与校长亲切“会晤”》,因为我是他们的第五任校长,我让他们采访,他们撰写笔录5000余字。这就比写《我的爸爸妈妈》更有意思,因为它是一个研究性的习作。这样,《“傻”妹妹》《坐在“烟囱”上的爸爸》《黑心老板画像》等反映小学生内心世界的文章破土而出。没有无病呻吟的痛苦,没有无情可抒的烦恼,也没有无人可写的纠结,突破了传统的人物习作“高、大、全”形象的束缚,反应了他的观察体验的所得。第三是形式开放。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优劣搭配,强强联手,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每次研究性习作还可以装订成册,相互传阅。所以每一次开放写作的过程,就是孩子们心灵开放、情感开放、思维开放的过程,就是孩子们人生中最精彩的瞬间,而不是为仅仅完成一篇作文而写一篇文章。

如何进行表达的开放?首先是由重形式指导,改为重内容指导。我也在年轻时教过那种传统写作,比如说写一次活动,我们就按活动前、活动时、活动后,总之就是三段式。现在我们一改过去“出题——讲解——写作”的固定模式,也淡化审题、立意、结构,把重点放在内容上,指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关注喜怒哀乐,让学生从繁杂束缚的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写所闻目睹的真心所感。第二是由重课堂指导改为重课前指导。传统的习作教学特别重视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精心”指导,学生听的天花乱坠,收获却很小,只是一些纯技巧性的东西。应该把这份“辛劳”放在课前,组织学生参与活动,爬山、赏花、讲故事等等。第三就是由重套路指导改为重思路开拓。为考试而作文最可怕的就是告诉套路。

南京师大有个教师,退休后写了一篇文章。他说当时就是教学生写套路,每次考试他们班的语文分数都非常高,但是他自己剖析自己,自己颠覆自己,他说其实我是在害孩子。比如说他不管什么作文题,都是“屈原向我们走来”,“鲁迅向我们走来”,都是“谁向我们走来”。就像杨朔写《荔枝蜜》,最后写“我变成一只蜜蜂”,我们老师就指导,不管写什么,最后都写“我变成了什么”等这些套路,这不符合我们开放式作文的理念。我们不要求怎样写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不再要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比如春天学生游览了公园,有的直接描写公园美丽的春色,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有的再现愉快的活动场面,展示童心童趣;有的刻画了游人的言行,表达了对公园里一草一木的关爱之情。这就不像过去我们写去哪里旅游,参观前一路唱着歌,路上做了什么,到那里看到了什么,最后一天多激动了。

再说开放的文体。小学生作文以记叙文为主,但开放式写作有散文,有诗歌,有童话故事,还有寓言,书信、议论文、说明文,一篇文章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文体方式。我曾经专门上了一节《微型影评》写作课,因为电影是综合性艺术,影评可以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电影不光是看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思考是表达。孩子们的现场表现,他们能够看到电影中美与丑、优与劣,我想一堂影评课,还有可能激发他们去当导演,成为编剧,成为剧作者了。



张云鹰简介


名师文萃 | 张云鹰:开放式作文的创新点在哪里?

张云鹰,广东省首批教授级正高教师,知名语文特级教师,“开放式教育”创始人,全国校长领航班培训实践导师,广东省督学专家,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客座教授,现任深圳市宝安区九年一贯制海旺学校校长,享受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

曾荣获“全国优秀校长”、“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劳动模范”、“深圳市首批名校长”、“深圳市教书育人模范”、“深圳市八大教育名家”、“全国写作教学十大名师”等荣誉称号,研究主持的“开放式语文教学探索性研究”荣获首届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出版《教育智慧与学校创新》《张云鹰与开放式教育》《开放式配方课程》《开放式阅读教学》《开放式作文教学》《开放式活动课程》《通往卓越——一个深圳校长的教育人生》等15部专著;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文章200余篇,曾作为《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师》等杂志封面人物并进行专题报道;应邀到全国各地和部分东南亚地区讲学近500场,自成一派的“开放式教育”理念与实践在全国广有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开放式   文萃   广东省   习作   深圳市   套路   影评   名师   文体   口语   校长   书面   思维   重点   教师   内容   学生   张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