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同课异构:慢慢懂你

原创 章登享 林大伟 水先生的语文生活

《秋天的怀念》同课异构:慢慢懂你


本文选自《初中语文“同课异构”教例选粹》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 教例简述 /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内涵极为丰富,既有苦难中的坚强,又含着自责与追悔;既有博大深沉的母爱,又有对生命意义的反思。文本通篇没有出现一个“爱”字,也没有“母爱” 二字,但所有平实内敛的描写,都深沉而热烈地指向“母爱”这个感人的主题。

窦桂梅老师的教例以简驭繁,三个教学层次“眉清目秀”:感受“娘儿俩”的好好儿活——探究“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像一根彩带,串起了“母爱”的内涵,串起了“爱母”的思绪,串起了“自己”的思考。教者的品析细腻深沉,极具情感张力。

李前尚老师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特别明确,针对“美读课文,读出情感”“品读课文,读出美点”“随文抒写,妙笔生花”三个学习目标,老师引领学生循序渐进,一一落实,完成了从读到品再到写的教学设想。其目标教学的方式方法颇有启迪意义。

林大伟老师的教学设计颇有新意,教者借两首流行歌曲串联起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一系列贴近文本与学生实际的活动设计,为学生建构阅读的框架,教学过程中间穿插史铁生的其他作品片段,在文本互释中让学生体会深沉的母爱和积极向上的生命观。





一、导入

1.朗读下面两段话,猜猜是谁写的? 说说理由。

  把身体比作一架飞机,要是两条腿(起落架)和两个肾一起失灵,这故障不能算小,料必机长就会走出来,请大家留些遗言。

  躺在“透析室”的病床上,看鲜红的血在“透析器”里汩汩地走——从我的身体里出来,再回到我的身体里去,那时,我常仿佛听见飞机在天上挣扎的声音,猜想上帝的剧本里这一幕是如何编排。

(«病隙碎笔»)

2.学生猜出史铁生,老师简介作者。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特别提醒:诀别——不再相见的分别,也指生离死别;央求——恳求、乞求;烂漫——颜色绚丽多彩,十分美丽。(准确理解这几个词,能帮助理解文意)

2.整体感知。

文中只写了一件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秋天去北海看菊花。(第一次没去成,第二次和妹妹一起去)


三、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

1.下面是多年前的一首流行歌曲,是写爱情的。但将它移植到本课中用来表达母子之情,也是比较恰当的。如果从母子情来理解,省略号前是谁的语气,省略号后又是谁的语气?(屏显)

我给你爱你总是说不难道我让你真的痛苦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我等待着那最后孤独

(«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

2.我“不懂”

(1)屏显: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史铁生«我与地坛»)

(2)活动设计:点名朗读,然后学生概括“我”为什么“不懂”。

明确:瘫痪之后,“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又因为“太年轻”还不能设身处地为母亲着想。

(3)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的痛苦的?(将屏显的两句话与原文比较反复诵读,体会原文在表情达意上的妙处)(屏显)

  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突然”与“猛地”表示没有任何征兆,动作具有突发性。“猛地”还表示动作幅度很大。“望着望着”和“听着听着”是“望着”和“听着”的同义叠词,与“突然”“猛地”相呼应,具体形象地诠释了“我”的“暴怒无常”。

——“不,我不去!”与“我不去!”相比,对否定词“不”的反复使用,更情绪化,增强了否定的效果。“我可活什么劲儿!”比“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更短促有力,“可”字也有情调的意味,因而更能表现“我”内心的无助与绝望。

3.母亲的“柔情”

(1)面对这样“暴怒无常”的儿子,母亲的“柔情”是怎样体现的? (屏显)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2)活动设计:反复朗读上述语段,注意众多叠词的朗读处理。

——“偷偷”“红红”和两个“悄悄”这四个叠词,突出表现了母亲的隐忍——内心的痛苦挣扎与言行举止上的如履薄冰、小心翼翼。(读出悔恨与自责)

——“好好儿”意思是于绝境中探寻希望。(读出压抑中的坚韧)

4.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

(1)活动设计:仔细阅读第3段,揣摩母亲和“我”对话时双方的表情和动作,填在相应括号里。再结合括号里的提示,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体会母爱的伟大。

母亲(①):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我(②):什么时候?

母亲(③):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我(④):好吧,就明天。

母亲(⑤):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我(⑥):哎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母亲(⑦):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一种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⑧)

(2)学生填写并诵读。

  ① 满脸憔悴,央求;② 爱理不理,敷衍;③ 喜出望外,小心翼翼、试探、商量;④ 漫不经心;⑤ 高兴,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来;⑥ 不耐烦,烦躁;⑦ 兴奋,絮絮叨叨;⑧ 后悔、愧疚,悄悄离开。


四、懂你

1.屏显歌词:

花,静静地绽放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多想告诉你其实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迹

(«懂你»)

2.活动设计:自由朗读最后一段,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与深意,然后从以下四个角度中任选一个,用给出的句式说话。

这是一次迟来的看花之行。

(1)如果将此次看花之行当作“忏悔”,“我”会对母亲说:      

(2)如果将此次看花之行当作“还愿”(了却母亲当年心愿),“我”会对母亲说:      

(3)如果将此次看花之行当作“怀念”,“我”会对母亲说:      

(4)如果将此次看花之行当作“告慰”,“我”会对母亲说:      

小 结

  “我”带着无限悔恨和深深自责,更带着对“好好儿活”的坚定信念,来朝拜母亲为“我”树立的崇高的精神丰碑。此时的菊花已具有某种神性,附着了母亲的灵魂。而不仅仅象征“傲雪凌霜的精神气质”。从这个意义说,结尾“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俨然成了这场生命仪式上无声的告白。这是对母亲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鞭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秋天   北海   块儿   省略号   暴怒   母爱   自责   深沉   菊花   柔情   文本   痛苦   母亲   老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