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这个建筑师的家

藏在上海市中心隐秘的角落


Wutopia Lab接受建筑师高栋委托历经六年为他完成了位于上海市中心的带有一个黑院子的隐秘的收藏者之家“一米藏”。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楔子:雅集


2020年7月11日下午,妆容整齐的昆曲演员从收藏者之家大门款款走入黑院子的镜花水月时,这个历经六年波折的闹市小宅院终于宣告落成。

它是小博物馆,showroom,可以做会所,也是家,更是高栋送给自己妻女的礼物。对设计师而言,隐秘的收藏者之家则是一次值得的复杂生活和建筑学文本实验。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01

Plot很简洁


建筑师常常埋怨甲方由于举棋不定而造成设计上不断反复而成为试错工具。然而当建筑师成为甲方时一样会犹豫。高栋从最初的设想的会所或者微型美术馆,到自宅到最后展示藏品社交会友和居住兼顾的一米藏。这个变化的过程是其生活和定位变化的过程。

这种不确定性到确定性是人生必然的历程。作为设计师,不能在不确定性中耗光自己的耐性和体力,而最后在确定性来临的时刻退却。所以设计师一开始就为项目设定了一个基本框架不变而可以灵活调整局部的建筑学剧本。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轴测图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剖面图


设计师用一道连续的界面(样式其实不重要)把建筑分成两部分。界面前朝南的生活空间和界面背后的服务空间。生活空间可以根据业主要求调整。

一开始就把起居空间设计成一个综合图书和陈列的多功能空间,无论未来是起居室,藏品展厅还是图书馆,只要对家具和软装微调都可以成立。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俞挺把庭院看成是生活空间的延伸和下句。应当表现出一种克制的戏剧性。所以针对庭院的小屋,把庭院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可以做舞台的平台,一个是精致的中式院子。前者是延续长生殿舞台的设计思路,而后者是俞挺一直着迷的80年代中式庭院公共空间化的摹写。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6年来,对于如何塑造庭院和舞台的细部有了很大的不同,但作为基本plot的庭院和舞台却没有被调整过。一个设计的plot如果保持不变,那么调整plot之上的场景和情节就容易多了,也不必费心一遍遍重头开始。


02

基本文本


最终确定一米藏的功能后,基本文本就很清楚。在连续的界面以南是兼顾展厅和图书馆的起居室,餐厅和主卧室以及独立在院子里的茶室,院子则还是分花园和舞台。

连续界面之后是厨房,厕所,设备空间以及一个女主人空间——一个展示藏品的闺蜜室,夹层空间用来作为服务人员休息,男主人空间,家庭起居和储藏。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一层平面图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二层平面图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总平面图


生活空间


生活空间的高潮无疑是设计成图书室式的具有仪式感的起居室。两侧黑色书架还可以展示业主的收藏品并限定了起居室的方向感。毕竟轴线感是老建筑师的习惯使然。

起居室是整栋房子层高最高的,与此相对是一墙之隔的层高偏低的餐厅,建筑师用了阳极氧化铝板作为吊顶来削弱压抑感。餐厅和卧室是建筑师审美的,四壁不着一物,但窗外即景。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起居室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餐厅


夹层和闺蜜室


夹层的主要空间是属于男主人的。这个有些暗的私人居处通过窗口联系着门厅,卧室和起居室,这种合理窥探的设置来自于设计师念念不忘的索恩博士博物馆的体验。

而女主人空间是界面背后的闺蜜室,这是整个设计最后才确定方案的空间。它是彩蛋,和整个房子调性不一样的惊喜。

打开门后,你们发现的是在蓝色宇宙中闪闪发亮的星系。每颗星都是用透明亚克力球定制的展品架,这是阿那亚儿童餐厅中泡泡装置的缩微版,是俞挺念念不忘的纳宇宙于心的回想。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玄关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夹层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闺蜜室


茶室和黑院子


设计师希望用黑色来塑造这个微型的院子。黑色是极好的背景基调衬托绿树和白色房子。在设计过程中,俞挺在其他项目中尝试了黑色枯山水和大理石铺装,他觉得尽管漂亮但少了中式园林的生机。

由于院子保留了紫藤,紫荆和香樟,俞挺借鉴了上海商城的太湖石花坛处理,以黑色火山岩铺装作为基色,以太湖石作为花坛的堆石,配合如龙蛇的紫藤和长势喜人的紫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地打造一个微型的黑色当代中式花园。就此将原来庭院中的独立小屋改建成引入连续不遮断风景的视觉开放的茶室就顺利成章了。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黑院子


立面


立面不能大动,用连续的檐口线脚,硅藻泥涂料和大玻璃窗将原来松松垮垮的建筑变得挺括和有些矜持。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南立面图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西立面图


03

隐藏的技术文本


三益设计团队平日里以大型公建为主,这次被要求能舞大刀,也要在这100平米的一米藏里使绣花针。


按捺不住的炫技


俞挺要求茶室转角不能有柱子,连续的玻璃窗在角部要开放,这意味上人屋面做出4米的悬挑。俞挺希望从卧室到夹层的楼梯要轻薄,不要有踢面,不能看到楼梯的侧梁,踏面还要有灯,高栋的验收标准是楼梯踏板要让两个人站上去不晃。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这意味着先要在才120厚的墙里预埋侧梁,然后悬挑踏面。卧室里的夹层因为被楼梯打断,无法落在墙上,俞挺也不允许落柱,也只能悬挑(你们看到的钢索是防坠落,而非结构)。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最后在黑院子里的镜花水月的紫藤花架,在被高栋否决了钢结构和混凝土壁龛做法后,俞挺最终选择了悬挑来支撑古老但生机勃勃的紫藤。这一切最后结构工程师都做到了。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最小的设备空间


而对设备工种,俞挺和高栋要求最小的空间占用,布线,插座和风口在满足需要的要求下按照建筑师的设计尽量隐蔽布置。设备工程师们也做到了。这些非专业人员不能一眼明之的设计展示了深化设计团队极高的专业素养和配合度。

你们可以在《三益DESIGN》看那篇《一米藏:在一百平米的院子里不动声色地炫技》里的详细报道以及体会工程师那种骄傲而按捺不住的炫技。

04

记忆和情绪都是

建筑学文本的一部分


突如其来的戏剧性


设计师把已经拆除的长生殿昆曲舞台中重要的记忆作为文本改写在一米藏中。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升降梯

昆曲舞台中使用的升降梯手法被再次作为居室到夹层的垂直交通工具。平台和地面一样是黑色,但支架要金光闪闪来强化这戏剧性的一幕。高栋颇费周折换了几个厂家才定制成功。

雅集那天,俞挺站在升降梯上,在惊讶的眼光中缓缓登顶,室外的风景随着变化,看着的人和站在平台上的人都是彼此的风景。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帷幕

长生殿的帷幕是由上而下收放的。庭院里的帷幕是由下而上收放,这样在没有帷幕的时候就不会因为悬空的窗帘盒而打破空间连续性。设想是简单的,但落实起来有许多难点需要处理,帷幕两侧和建筑物的交接,收纳后的防水和排水处理等等。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但经过三益团队的技术攻关后,你看到帷幕徐徐升起,把庭院分成舞台和花园两个部分,树影落在帷幕之上,或者半透明的帷幕背后若隐若现的景物和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模糊了时间和空间的戏剧性那一刻,所有的折腾都是值得的。(长生殿链接)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刻意保留的痕迹


壁炉

属于房子旧有的部件并不多,比较特别的是废弃的壁炉和入户门。设计师保留壁炉的沧桑感,将其变为了一个壁龛,成为一米藏一个沉默的历史记录。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踢脚

在起居室,你会发现一条贯穿书架和墙壁的连续金属线条。这被当成墙裙装饰的线脚暗示的是建筑的零零标高,这条线脚是一个细微的历史文本证据。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大门

原来试图保留的原木门尺寸偏小,于是俞挺就重新设计构造,补了一块黑色钢板作为门的下档,也正好和室内墙裙线脚取平。同时设计了一个H型钢槽作为门箍保证了大门的结构稳定性 同时也能密闭扩大的门洞口。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业主反对原来大门的斑驳的红漆以及俞挺试图替换的蓝色玻璃。他把漆刨掉后,露出沧桑历史的大门的本来材质,居然是柚木的。被覆盖的文本仿佛考古般恢复了原貌的特征。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隐秘的暗示

米字纹勒脚和大门

庭院大门和建筑物勒脚上的米字纹暗示了一米藏。米得之于屋主女儿小名中的一个字。表明一米藏是屋主送给家人的礼物。俞挺认为具有象征以及隐喻的符号是建筑物作为文本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建筑物历史和回忆的记录。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大门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米字纹勒脚


紫藤花纹穿孔板

设计师在卧室和餐厅的出口设计了雨篷。把舞台帷幕的卡口,保留的香樟树都整合在这个完整的建筑构件中。三益结构工程师贯彻高栋和俞挺都坚持的轻薄的视觉特征。但很长时间里,高栋不满意的是雨篷的花纹,并不是雨篷样式。

俞挺最后以庭院紫藤花为范本设计了穿孔板的花纹,配上灯光仿佛烟火瀑布,正所谓花拂衣,而成为那棵盘龙般紫藤的下句。这样,这两种紫藤花同时成为了一米藏作为hiding house的文本要素,而联系了场地的历史和当下。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紫藤花纹穿孔板


雨篷

俞挺早年的执业经历中,受了国际式的影响,非常排斥立面上的雨篷。但上海的天气教育了他。在居所入口加设雨篷是more,而不是less。考虑到上海东面迎雨,所以单单挑一块板也是不够的。所以他设计了一个出挑约80公分的拱形钢板门套作为雨篷,即兴地斜切一刀成为定稿。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雨篷


那些闪现的小情绪


不黏连:折过的水管

俞挺不想让落水管打断屋檐连续的黑线。他排斥任何粘连的设计。他特地画了草图给业主,希望水管呈现之字状让黑线穿过。高栋思考了一周,最后还是同意改掉已经全部做好的落水管。作品要有完整性,这也是他坚持的信条。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想好看:排水口

对漩涡纹排水口,解释仅仅是为了好看,配得上周边如云雾的太湖石。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黑有时比白好:墙裙

高栋说服俞挺把立面的黑色米字纹墙裙改成白色。但落成后他审视了白色墙裙和白色墙体模糊不清的关系,决定还是刷成黑色。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苔痕:壁柱

雅集那天,俞挺很满意连日大雨后,在围墙壁柱上生出的青苔。他曾想保留原来斑驳风化的混凝土质感,但工人们把壁柱用水泥抹平光整了。不得不强调壁柱不再要和围墙一样刷成白色。看到青苔沿着水泥肌理慢慢爬上柱顶。这也蛮好,终究有了些许岁月的痕迹。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05

镶嵌个人化趣味文本


晦涩的典故


俞挺在曲折有致攀附到墙顶的楝树的中段加了一个支撑,灵感来自于时常出现在达利绘画中的拐杖。他坚持要求把做好的支撑改得细一些,因为要表现那种刚刚撑得住的那个状态。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少人知的渊源


门厅入口装饰的渊源是art’deco。这是俞挺在大学四年级一度着迷的风格。这也是他在现场发现夹层男主人空间毗邻门厅的隔墙没有砌筑时的灵感而即兴设计的,范本是他大学四年级旅馆设计的室内灯具的改写。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执念


大玻璃窗是俞挺执念。他是通过密斯的作品爱上建筑的。他在草图上勾画了好几次,都不满意茶室的玻璃分割。最后他对高栋说,就整扇玻璃安装吧,高栋苦笑说,你总把最难的事留给我,最后12个工人合力把15平米见方的两整块玻璃沿着狭长的弄堂搬进院子,惊险的是只差3厘米就运不进来了。工人们几乎花了一个通宵才把茶室的玻璃安装好。

尽管茶室的玻璃会被格栅遮挡,但有玻璃档和没有档的区别,在室内一眼明之,那种认为既然有了格栅就可以隐藏玻璃档的小聪明在和煦的阳光下显得毫无意义。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06

临时增加的文本


灵机一动的应变

勾线

高栋原本想让檐口和墙面用不同肌理的涂料,但都在一个面上,如何交接?俞挺即兴说就勾一条黑色的细金属线吧。这条挺括的线脚最终把松垮不整齐的老房子轮廓给限定得精致起来。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扶手

楼梯扶手要精致,高栋对俞挺不断强调。最后俞挺用黑色扁钢设计了一个连续线条作为扶手,仿佛放松地用狼毫花了一根有弹性的线。他还用这个手法代替了原来圆钢截面的室外楼梯扶手。为东山墙做了有力的一顿。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树洞

在安装茶室立面的格栅的时候发现楝树的根系紧紧贴着茶室,格栅无法按照原设计整齐落地。设计师就树根盘踞的范围设计了一个黑色的铁制拱形,让格栅依次落在拱上。拱的下面则是蜿蜒而出欲起的楝树。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树池

整理舞台地坪时发现卧室门前的香樟树的根系庞大。原计划的圆形树池如果要容纳树根的话,半径就很大而破坏了舞台的完整性。设计师最后设计了抛物线树池解决了这个问题。并用汀步略微打破了曲线的完整性。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造黑院子


高栋邀请俞挺一起指挥堆石那天,前者特地为后者开了瓶稀有香槟A.Robert,堆石是写意的工作,而酒能助兴,俞挺以石为笔触,疏密缓急来塑造如云烟的造型。他在一大堆石头中选了一部分钟意的,交代好基本位置就登上屋顶指挥。

堆石对建筑师和工人都是漫长艰苦的工作。太湖石因为相邻石头不同关系而能表现出不同状态的。所以当石头落位后,经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和判断后,调整角度或者索性替换,堆石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惊喜。最后50平米的石院费时六个小时才稍具规模。让俞挺感慨的是工匠最年轻也要50岁了,这繁重的体力活变成老年人的工作,他们不由得想到未来应该开发机器人来代替工人。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07

文本修订


节制的色系


高栋不是个喜欢夸张色彩的人,从一开始就制约俞挺使用颜色,否决了他的黄色,绿色以及蓝色玻璃窗建议。并对黑色主色始终非常谨慎,俞挺不得不在新办公室做了一个墙面的黑色书架来说服他。最后整个调子确定了以黑色和珍珠白最为基色。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随着工程推进,俞挺不断建议在合适位置运用色彩作为某种戏剧性的暗示。高栋谨慎地同意在卧室上空毗邻夹层的地方开一个红色玻璃窗。这个红色仿佛一点星火活跃了两边的空间气氛。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最后在闺蜜室,俞挺和高栋夫人一拍即合采用深蓝色来烘托行星般的展陈。成为整个克制的室内中隐藏的高潮。一天高栋拉着俞挺去看他选中的沙发,深军绿色沙发很平静克制地埋在黑色地坪和书架中,这是清淡色彩的高栋的一点改变。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六年中两个中年建筑师都在成长


2014年5月8日,高栋在俞挺展示广富林咖啡馆的朋友圈下提出设计的邀约开始到落成雅集,整整74个月。

高栋回忆说当时他的确不太确定他要一个怎么样功能的房子,但有一点很明确是要展现生活里那种闪光的戏剧性,但又不能浮夸。看上有些漫不经心的俞挺是在现场一张空白草图纸上手绘讲明他其实思考很久的想法,说服高栋夫妇并非心血来潮的即兴发挥。

他和性格严谨不苟言笑的高栋的合作可以看成两个互相尊重但各自坚持底线的中年人的修炼。双方都在倾听对方的意见并阐述自己的理由然后以作品完整性作为最后评价标准作为各自退让或者调整的依据。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08


微风拂面


那天俞挺从医院回来,恰巧有风,不由得感慨,人生时如微风拂面。正好李宗泽来问迟迟无法定稿的茶室立面。他说就用肌理变化来表达风过心头吹出涟漪的这个愉悦的时刻吧。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风继续吹


作为分割生活空间和辅助空间的连续的界面的具体形式一直没有确定。最后决定沿用风的灵感,用转不同角度的格栅从起居室到卧室形成一个仿佛被扰动过但突然停止的连续格栅屏风而界定了内外。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克制的自由


最后大家可以沿着茶室东侧的楼梯走上屋顶,然后躺下来。你们会感受到微微风,在喧闹和始终战斗着的上海市中心由衷地吐一口轻松的气。在大隐隐于市的一米藏里,这一刻的自由,克制而愉悦。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09

作为文本的场所


俞挺设想的时间和空间在一米藏,这个场所里汇合,这个场所具有隐喻和象征意义。这个多重编织的文本其实比建筑所呈现的形式更为深刻。作为场所的一米藏,具有个人身份的核心层面文本,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或者交织在一起。

场所是可能性,假设性和幻想中的一个复杂文本—-有可能发生事件的场所。它存在于Space之中,渗透着不同的社会概念,形成外观或者文化的Scape,有的会引起强烈的生理和情绪反应,唤醒身体意识,场所具有的物质和符号价值能够创造变动的不同纬度的Spirit。

任何人对场所的审视和观察以及认知都是渗透着社会概念,少数人会注意到天气和光线可以象征投射到场所上的人类情感。如此社会概念创造作为文本的场所也持续在外观上改写场所。

在一米藏,公共和私人之间的界限有时变得模糊不清。如果以事件的角度看。真实和虚构,公共和私人彼此以不同尺度的场所互相镶嵌成暧昧的文本。而场所作为文本也不拘泥于固定的地点或者事件甚至时间被移置或者改写。文本甚至没有尽头,不断综合事件发展出更新的文本,而让人持续发现和重新认识“一米藏的场所”。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所有过去皆为序曲:人间两婵娟


杜丽娘从房子的大门缓缓走到庭院中。灯光将墙壁上的圆形壁龛变成了一轮满月,倒映在地面镜面上,这就是黑院子里的镜花水月。杜丽娘清歌曼舞,何似在人间。这个短暂瞬间的美丽,之后回忆起来仿佛幻觉,但在那个时刻,则是永恒的。这大约是俞挺真正想要表达的主题。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我们要明白有些东西的暂时性存在仅仅是为了体验目睹某个想法变成现实而带来的乐趣,甚至花时间去创造那类基本无任何用途的建筑也是有价值的。短暂,转瞬即逝然而又自相矛盾具有了更永恒的意味。”


——俞挺


-


宅二三 × 俞挺

独家专访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Wutopia Lab 两位创始人

左:俞挺,右:闵而尼

Wutopia Lab建筑事务所,由俞挺和闵而尼于2013年创立于上海,以魔幻现实主义,创造日常奇迹的全球本地化先锋建筑设计事务所。


Q1:Wutopia Lab拥有商业空间、公共空间、私宅等众多类型的设计作品,对您而言,私宅和其他类型空间的设计有什么不同之处?有共通点吗?

A:私宅和其他类型公共空间,对于我而言,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为人设计的,只不过其他类型的公共空间,它可能是面对某一群人或是泛义上一个大系的人,而私宅很重要的就是直接面对具体的人,这是他们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Q2:从建筑师视角来看,您如何认知室内设计?如何处理它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A:从建筑师的角度来说,处理室内设计要从两个角度看,如果是在我自己设计的建筑中,事实上我的室内设计是跟着我所塑造的室内空间做更深入的表现。如果涉及其他人的建筑室内设计,那么我更倾向于用建筑师的习惯,在他的建筑空间内部,以建造的方式再造一个室内空间。

室内设计师和建筑设计师有个很大的不同,室内设计师往往倾向于在建筑的主体空间上附着地、有如化妆术一样地表演,即便对室内空间做了规划和分割,但更像是不同场景之间的联系。那么建筑师把更倾向于塑造微型场所来区别不同空间的规划和风格。


Q3:您也做了很多像一米藏这样的改造类项目,有什么理念或做法是您一以贯之的?

A:我们一以贯之的方法,首先我们不急着设计,不急着把室内设计变成一种风格的演示,我们更注重的是对业主的了解、理解以及共情。

至于在建筑风格上,那么可能是我坚持的一种口号叫做 “ More is Like Less ”,即“多看上去像少”,我们希望用宽容的极简主义去创造出丰富的内容,包括空间、象征意义,包括业主和建筑师各自或共同的记忆。

那么我们会熟练地运用到我们工作室所追求的材料,比如半透明的阳光板或穿孔铝板,还有黑白灰的调子,以及适当的点彩,精致地选用一些能体现建筑质感的涂料、木材等等。


Q4:在Wutopia Lab对自己作品的描述中,常常能看到“文本”、“戏剧性”、“符号”、“隐喻”、“虚实”等词语,在我们看来,Wutopia Lab设计的建筑是有生命的,被注入了想象、情感和思想。很好奇,在您眼中,建筑、空间意味着什么?您希望您的设计带给使用者什么?

A:文本这个词,事实上是我非常崇拜的伟大哲学家罗兰巴特经常用的一个词:text。对我来说text涵盖了跟我们有关的场所、情绪、记忆、历史、材料、肌理、颜色等等,它们都是不同的文本。我们创造建筑就是在创造一个文本,只不过我们在讲建筑的时候,由于习惯性会把一些情绪化的东西,甚至近几年来会极端地会把一些象征主义的东西给撇掉。

那么当把建筑创作变成是一个可见的文本创造地话,那么我就可以容纳进关于我们的情绪、记忆,我们的某些冲动、微笑、失落等等。当你把建筑创作变成一个文本创作,我们当然就会毫不犹豫地去使用符号、象征,我们一点都不忌讳它们,我们反而乐于使用它,鞭策它。当我们把建筑创作当成一个巨大文本来看,我们更倾向于将它组织成像一首五言绝句那么简单精致,或者像一个长篇小说那么复杂精巧,往复不同。以此来塑造出空间的体验感,场所的精神等等。

有了文本创作,你就自然而然会创造一种戏剧性,你会传递一种隐喻。你有了文本创作,希望有的时候利用空白的力量,有的时候用极其复杂有力的、让人目不暇接的手法,这就是虚和实。

其实建筑学本来就应该是一个有感情的东西,但我们很长一段时间把这些感情给给消除掉了。那么回到文本创作的时候,你感受到的想象、情感和思想,都因文本的复杂传递、编织、制作、写作、创作而传递出来。所以对我来说建筑和空间都是文本的一部分,都是文本的不同表现形式。

那么我希望设计给使用者带来什么?我的本意是让他们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棒,能够满足他们欲望,同时又能让它促进生活当中久已遗忘的思想性或灵魂的思考。但我更愿意遵循我所崇拜的罗兰巴特说的——文本创作成功,读者会自行解读文本而瓦解作者的权威,他们从中获得什么?是他们的自由。


Q5:对于大众而言,如果他们想要自己打造一个有诗意的家居空间,您有什么小建议?(比如分享一下您寻找设计灵感的方式和经验。)

A:这个其实是有点大的问题,因为大众代表了不同人,每个人的诗意都不一样。对于大众的建议,就是先别急着去找别人怎么做。王尔德说过,如果想与众不同,就不要去模仿别人做自己就行了,因为别人已经把你想要做的都做掉了。

所以诗意的空间要反之求自于自己,这句话虽然有一些泛泛,但是你有没有想过生活当中打动你的某些东西,可能别人一点都不感动,但是你只要把你那种微弱细碎的小的感动,能够以一种具体化的方式,在你的设计当中、家居空间当中体现出来,哪怕在一个平庸的空间当中只体现一小部分,那也足够令你自豪。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一米藏

设计团队:Wutopia Lab+三益中国
策划人:高栋,俞挺
主持建筑师:俞挺

方案设计团队:Wutopia Lab
项目建筑师:李宗泽,穆芝霖
设计师:潘大力,孙悟天,戴欣旸,林晨,葛俊,葛宇斐,黄河

深化设计团队:上海三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总负责人:祝宇梅
建筑设计:祝宇梅、叶霞
室内设计:于兵、周一翔、高克凡、葛鸿源;
景观设计:王粲、郑志诚、靖子樾
结构加固及设计:胡文晓
机电设计:蒋虹、茅雅倩、毛浡、徐炜栋、于晓慧、忻洁颖、程晓虎

其他合作团队:
照明顾问:张宸露
家居及艺术品顾问:王芳
标识顾问:张琪
摄影:CreatAR Images

图纸整理:胡哲雨、项文威、王赢

项目经理及总协调:张昊
施工负责人:陈育文


地址:上海,中国

时间:2014.5~2020.7

面积:建筑面积139平方米,庭院面积105平方米

材料:火山岩、太湖石、穿孔铝板、玻璃、钢板、硅藻泥、木材、白色水泥


-


主编:牧之、鹤鹤

监制:安琪

执行主编:涩々

编辑:youyou

撰稿:Wutopia

摄影:由Wutopia提供

平面设计:二歪

校对:youyou


魔都市中心100㎡隐世老宅,历经6年化身“收藏者之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起居室   收藏者   茶室   夹层   紫藤   建筑师   帷幕   上海   庭院   院子   化身   设计师   文本   场所   黑色   建筑   都市   空间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