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上的一处错误,导致无数学生面临危险,我们还该相信它吗?

所有你看到的都只是一个视角 所有你听到都只是一个观点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变得多元化起来,不过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产生了“为什么网上的这个知识点和书上不一样”的疑问,可以想象在得知教科书有可能存在问题时学生会感到多么震撼与迷茫。

教科书上的一处错误,导致无数学生面临危险,我们还该相信它吗?

迷茫的学生

在震惊与迷茫之后,他们也会继续探求真相,然而换来的却是网上模棱两可的回答,老师那苍白无力的解释,学生们更加迷茫了。教科书是该信,还是不该信?

作为一个曾经也质疑过教科书的人,我认为我很有资格谈一下我对此时的看法。

教科书上的一处错误,导致无数学生面临危险,我们还该相信它吗?

教科书

教科书应该信,至少学生时代应该信

教科书上的知识并不一定全是正确的,但教科书一定是学生阶段最可信的。

教科书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虽然不是权威著作,但是经过无数专家学者审核,整体是富有科学性的。

教科书上的一处错误,导致无数学生面临危险,我们还该相信它吗?

然而,教科书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在某些知识方面,还是存在一定错误的。

比如下面这个知识点: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

相信很多人在初中或者高中的化学课上都学到过,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避免慌张,应该及时使用干布擦拭,再用大量清水冲洗,最后涂抹上碱性溶液。

教科书解释这样做是因为浓硫酸吸水放热,直接冲洗会导致皮肤灼伤,无数人对此深信不疑,不信的话可以问一下身边已经毕业的学生,是否还记得这个知识点。

教科书上的一处错误,导致无数学生面临危险,我们还该相信它吗?

旧版教科书内容

只能说,希望笃信这个知识的人一辈子都不要接触到浓硫酸,因为在那种状况下采取这个做法是致命的!教科书上的这个知识点可能导致无数学生面临危险!

浓硫酸的破坏性来自脱水性、放热、强氧化性等方面。在遇到人体时,表现出最明显的性质就是脱水性,浓硫酸可以把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强行剥离,只留下碳等比较稳定的元素,俗称碳化。

从下面的对比图就能看出浓硫酸的威力:

教科书上的一处错误,导致无数学生面临危险,我们还该相信它吗?

将鲜活的玫瑰浸入浓硫酸

静置片刻后

教科书上的一处错误,导致无数学生面临危险,我们还该相信它吗?

不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玫瑰就会变成这个样子

如果是按照教科书上的方法先使用干布擦拭,那么与硫酸一起被擦去还有人的皮肤,被碳化的皮肤变得极易脱落,干布的擦拭会将那一部分皮肤剥离,人的身体将会受到不可逆的损伤。

在经历了多次不当操作引发的事故后,教科书的内容也改为了立即使用大量清水冲洗。

教科书上的一处错误,导致无数学生面临危险,我们还该相信它吗?

修改后的教科书内容

举出这个例子的目的不是让大家去质疑教材的权威性,相反,在发现这个纰漏后,编辑们能够及时更正,更加表现出专家们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所以说,至少在学生阶段,教科书是最可信的知识来源。

教科书上的一处错误,导致无数学生面临危险,我们还该相信它吗?

那么既然有怎么多用心编写、审核的专家学者,为什么教科书中还存在着一些有争议或者说错误的地方呢?

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学生无法完全理解某些知识

在中学阶段,有些知识是不适合展开讲的,因为将真实且完整的知识完全地讲给初高中生听,他们很难理解。

大多数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

上了高中才知道,初中物理就是在扯淡;

上了大学才知道,高中物理就是在扯淡。

教科书上的一处错误,导致无数学生面临危险,我们还该相信它吗?

高中课堂

虽然这句话戏谑的意味居多,但也真实的反映了学生在面对更高一级知识时的迷茫以及教科书存在的局限性。

很多知识的性质注定了它不能在中学阶段展开讲,因为学习这门知识所需要的“工具学科(例如高等数学、形式逻辑学等)”在中学阶段无法使用,展开讲述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

这便是教科书的局限之处,它不如科学刊物一样严谨,可能出现便于师生或非专业人士理解的简化说法,但是只要不篡改其本意,就依然能够认为是非常可靠的。

教科书上的一处错误,导致无数学生面临危险,我们还该相信它吗?

教科书存在局限性

高考答案的唯一性

高考是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的,不然无法体现出它的公平与严谨,这从2018年全国卷某个理综题出现模棱两可的争议性答案后引发的舆论风波就可以看出。

教科书上的一处错误,导致无数学生面临危险,我们还该相信它吗?

2018年全国理综卷争议

由于高考答案的唯一性,与某些知识点的争议性存在天然冲突,这导致很多有争议性知识点都渐渐被高考放弃,还有一些知识点选择了一种高中生能理解并且更为靠谱的一种说法作为了统一的标准答案,以此来适应高考。

这也就造成了教科书某些地方出现了与其他资料不符的现象,而且此时老师也很难拿出有力的解释来维护知识点的正确性,只能说出“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当以教科书为准”这样苍白无力的解释。

教科书上的一处错误,导致无数学生面临危险,我们还该相信它吗?

苍白的解释

比如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关水分子跨膜运输方式的介绍,一直以来都是自由扩散,然而在很多习题上还存在有关通道蛋白的描述,老师在面对学生的疑问时无论怎样解释会影响到教科书在学生心中的权威地位。

教科书上的一处错误,导致无数学生面临危险,我们还该相信它吗?

水分子跨膜运输方式

不过后来的教材中,在扩展资料部分加上了有关通道蛋白的知识,这也是教科书不得不采取的一种妥协,用于降低矛盾的影响,不过这样的矛盾根本无法完全消除。

时代的发展速度快于教科书的更新速度

现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有可能前一天还认为某些事情是不现实的,第二天科学技术就完成了一次新的突破,而教科书的安排是以学年甚至是以一届学生为周期的,所以教科书很难做到紧随时代。

比如臭名昭著的艾滋病,曾经的教科书上写的世上仅有一例被治愈,且治愈方式不可复制,但是在2019年,世界上又出现了第二例被治愈的患者,方法依旧是难以被复制。虽然现在出现两例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是医学奇迹,但教科书显然不会因为这个原因撤回修改。

教科书上的一处错误,导致无数学生面临危险,我们还该相信它吗?

世界艾滋病日

总结

还是一开始的那个结论,教科书上的知识并不一定全都是正确的,但是教科书是学生阶段最可信的。

作为学生,在考试时要严格按照老师所讲和教科书上的内容,不要因噎废食,对教科书的权威性产生怀疑;如果已经参加工作,则要辩证地看待教科书,不能盲目地依靠书中的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的重要性,浓硫酸的事件还历历在目,不要让悲剧重演。


这里是@怪兽科普,一只喜欢科普的小怪兽,关注我,给你分享各种奇奇怪怪的科学知识。

下面有一个关于以上内容的小调查: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该怎么办? 单选 00% 使用干布擦拭后使用大量清水冲洗 00% 直接使用大量清水冲洗 00% 冷静下来,听天由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书上   学生   模棱两可   知识点   苍白无力   教科书   可信   迷茫   危险   皮肤   错误   阶段   答案   教材   老师   知识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