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决心逆转风气,“彭宇案”带来的恶果几时能消失?

当讹诈不需要担责时,再懦弱的被救者也能有勇气去反咬一口。

作为最早引发“扶不扶”讨论浪潮的“彭宇案”,又被称为中国公民道德成长的里程碑事件,一审判决的理由引发了整个社会的“道德滑坡”,法制周末评论,本案的一审判决“足以颠覆社会正义观念”,也有人说:“40多年的学雷锋教育,1个彭宇案打回解放前”

最高法决心逆转风气,“彭宇案”带来的恶果几时能消失?

见义勇为却被讹诈的彭宇

一审法官的判决理由如下:

如果彭宇是见义勇为,那么应该抓住撞倒原告的人,而不仅仅是好心相扶;如果是做好事,那么可以在言明事实经过并让原告的家人将原告送往医院,然后自行离开,但彭宇陪同去了医院。因此,这些行为是与情理相悖的。

法官这样的推理使得一大批热心人士寒了心,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去想,那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应该也被谴责。

最高法决心逆转风气,“彭宇案”带来的恶果几时能消失?

讽刺漫画

彭宇案的恶劣影响短时间内几乎是不可逆的,夸张一点来说,一夜之间,所有的父母都开始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去扶老太太,不要去做好人,做好事是没有回报的,是会将整个家庭拖下水的。

最高法决心逆转风气,“彭宇案”带来的恶果几时能消失?

当讹诈不用担责时,被救的老人也就有了反咬一口的勇气;

当热心会被曲解时,高尚的群众也会失去见义勇为的动力;

因为冷漠不触犯法律,所以越来越多的好心人选择了沉默。

最高法决心逆转风气,“彭宇案”带来的恶果几时能消失?


虽然“老人惨死路边无人扶”,“女子被多次碾压无人救助”的新闻一次次刺痛着我们的神经,但是我们却没理由去指责冷漠的看客,因为大家都知道去扶意味后续的很多事情,选择冷漠,无可厚非,社会的道德滑坡几乎难以遏制。
彭宇案距今已经有了14年,但当时不公正判决的恶果依然没有消失,“扶不扶”依然还是一个社会性难题。

最高法决心逆转风气,“彭宇案”带来的恶果几时能消失?

沈腾小品——《扶不扶》

不过经过这次疫情,所有人都见识到了社会中依然存在着的正能量,每一个逆行者的背影都是对社会道德的一次提炼,在这个时机,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趁热打铁,在13日以发布典型案例的形式重申,要让“扶不扶”“救不救”等问题不再成为困扰社会的两难选择

最高法决心逆转风气,“彭宇案”带来的恶果几时能消失?

逆行者彰显出社会道德

罗翔老师说过一句话:“一次犯罪不过污染了水流,而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却会污染水源”,彭宇案的恶果污染了社会的风气,引发了道德滑坡,也使得“扶不扶”成为一个争议长达14年的话题。

最高法决心逆转风气,“彭宇案”带来的恶果几时能消失?

罗翔老师

希望这次最高法能够力挽狂澜,真正让“扶不扶”“救不救”等问题不再成为困扰社会的两难选择!

这里是@怪兽科普,关注我,你一定不会后悔!


如果你遇到摔倒的老人,你会怎么办呢? 单选 00% 救人要紧,立即去扶 00% 深思熟虑,理智行事 00% 叹息一声,冷眼旁观 00% 帮助报警,而后离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恶果   言明   最高人民法院   见义勇为   原告   风气   判决   法官   中国   滑坡   热心   冷漠   高法   决心   道德   老人   理由   社会   彭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