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娃娃”事件厂家宣称产品合格,难道想把责任推给父母吗?

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看到有关“大头娃娃”的新闻,相信无论多么佛系的人都会感到愤怒,然而等到今天晚上的新闻厂家宣称产品合格时,风向却发生了很微妙的变化。

有人开始去指着责孩子的父母粗心大意,把固体饮料当成特医奶粉,而这,正是落入了他们的圈套。

“大头娃娃”事件厂家宣称产品合格,难道想把责任推给父母吗?

大头娃娃

首先大家在指责孩子父母之前要明白这个事件的性质,这是一起典型的三四线县城母婴店母婴馆之类的欺诈销售假冒伪劣的恶性事件

之所以说这件十分恶劣,就在于它可复制性强,很容易出现效仿事件。

而效仿的成本,只需满足下面三个方面即可。

“大头娃娃”事件厂家宣称产品合格,难道想把责任推给父母吗?

商家目标客户的“精准定位”

这种事件一般都会发生在三四线小城市的母婴店内,越是一线的城市,这种状况就越少。就像那些推销保健品的商家不会去大学内售卖一样,这种母婴店有着精准的定位,目标客户就是那些生活在小城市或农村对这些产品没什么了解的父母。

可能大家很难想象三四线城市的母婴店会混乱到什么程度,大部分的店售卖的都是一些不出名的小品牌,这些产品利润极高,也就使得导购们宁可昧着良心也要推销这种它们。

“大头娃娃”事件厂家宣称产品合格,难道想把责任推给父母吗?

很多来这些地方买奶粉的人都是农村父母,根本不了解有哪些母婴品牌,听到导购的一套话术就直接被洗脑了,也就不会在意奶粉上是不是写着“固体饮料”。

这种母婴店的目标客群本来文化水平就不高,导购的稍微一说服,就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

消费群体的局限性

在和身边的人交流时我发现,认为这个事件父母有很大责任的人不在少数,但是我认为虽然父母存在过错,但是不应该成为这个事件中被攻讦的对象。

记得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一句话:

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要记住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优势。

“大头娃娃”事件厂家宣称产品合格,难道想把责任推给父母吗?

《了不起的盖茨比》剧照

我身边的人认为分辨奶粉的好坏伪劣是很轻松的事情,但是对于这些母婴店的目标用户来说,固体饮料和奶粉可能并没有太大差别。

举一个例子或许能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

如果一款类似食品的包装袋上写着内含剧毒物质,相信所有人都不会去购买;

但是如果这个类似食品包装袋上写着内含氢氰酸,会有多少不了解的人认为氢氰酸可能和氨基酸一样是营养物质从而购买食用呢?

(注:氢氰酸是一种剧毒物质,有时电视剧里的刺客会用氰化物自杀)

而这就是消费群体存在的局限性,导购抓住了这个弱点,利用消费者的无知,恶意宣传引导,是引发这个事件的主要原因。

“大头娃娃”事件厂家宣称产品合格,难道想把责任推给父母吗?

受害孩子的母亲

厂家的“擦边球”行为

严格按照法律来看,厂家的产品符合规范,他们生产的是符合国家标准(固体饮料)的食品。但是为什么把固体饮料的包装做成和奶粉包装一样就十分值得人思考了。

“大头娃娃”事件厂家宣称产品合格,难道想把责任推给父母吗?

这款产品看起来是不是很像奶粉?

配方粉与配方奶粉的差别消费者可能不太注意,但是厂家难道不清楚其中的猫腻吗?生产与奶粉包装类似的固体饮料,这种擦边球行为像极了“雷碧”与“雪碧”的差别,我生产的东西符合标准,消费者买错了是自己的问题。

“大头娃娃”事件厂家宣称产品合格,难道想把责任推给父母吗?

“雪碧”与“雷碧”

这三个方面看似独立,但是一旦组合起来就非常令人怀疑了。

可能存在的成熟产业

本部分为个人猜测,并不针对此事,读者请勿无端联想。

或许这样的行为已经成为了一个成熟的产业,通过把犯罪链条切割从而将损失降到最低。

如果是某个厂家生产并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被查到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但是如果把犯罪链条切割,让收益最低的环节承担风险最高的部分,那么就会出现厂家生产符合标准的擦边球产品,销售负责虚假宣传,高价卖出。

哪怕东窗事发,厂家符合标准全身而退,销售违反广告法罚钱了事,孩子的痛苦,父母的眼泪,与钱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

“大头娃娃”事件厂家宣称产品合格,难道想把责任推给父母吗?

马克思的一句话放在这里特别符合:

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

“大头娃娃”事件厂家宣称产品合格,难道想把责任推给父母吗?

马克思

这个产业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可以复制,只要厂家+销售达成秘密协议,就能去往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地区大肆吸血,利用那些文化程度并不高的父母的血汗钱来填充自己的腰包,最终赚得盆满钵满。

写在最后

以上仅仅是我的猜测,不针对哪个厂家,但是作为父母的人一定要警惕这方面的事情。

给要做父母的人一些建议:

1、多学习一些科学育儿的知识,这样才能在应对一些状况时不至于手忙脚乱。有很多育儿类的书可以学习,如果实在没有时间看书,知乎,头条都有很多育儿的大V,多关注几个,用碎片化时间学习。

2、育儿知识注意更新,有很多已经落后淘汰的育儿方法要及时摒弃,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学习最新的育儿知识。

3、购买孩子的食品和用品时要擦亮眼睛,不要听信导购的一家之言,货比三家,购买前在网上查看一下网友评价都是很好的方法。

“大头娃娃”事件厂家宣称产品合格,难道想把责任推给父母吗?

育儿


家长分不清“固体饮料”和奶粉也暴露了现阶段科普的必要性,我国拥有科学素养的人只占不到10%,如果有人通过科学知识的信息差来赚黑心钱,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科普工作,任重道远

希望看到文章的你能转发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

你的转发,也是一种科普!

这里是@怪兽科普,关注我,让我们一起长知识!

你认为个事件的主要责任在哪一方? 单选 00% 厂家的产品问题 00% 导购的虚假宣传 00% 父母的粗心大意 00% 三方都有,不分主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雪碧   氢氰酸   父母   厂家   事件   擦边球   产品   奶粉   固体   母婴   大头   合格   导购   饮料   利润   娃娃   资本   孩子   责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