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方法:输入→加工→输出


所有的系统也可归结为“输入→系统→输出”问题。反馈方法也称黑箱方法,“黑箱”指内部结构和机理不能直接观察的系统。黑箱方法就是通过观测外部输入黑箱信息和黑箱输出信息的动态过程及变化关系,来认识系统的结构和机理的方法。黑箱方法注重系统的整体和功能,具有抽象和模型方法的特征。

✧ 输入和输出

环境对系统的作用称为输入,系统对环境的作用称为输出。系统与环境的“输入↔输出”的内容是“质能+时空+信息”。宇宙万物之间的联系表现为系统之间的“质能+时空+信息”交换的过程。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体现系统的功能。“输入→系统→输出”是一般系统的存在方式,“信息反馈”闭环机制是生命生态系统和自动系统的存在方式。

在控制论中,输入特指可控输入,不可控输入为干扰。干扰会使系统产生偏离目标的运动,使控制结果与控制目标产生误差,而可控输入能使系统克服干扰带来的偏差。干扰来自于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的随机变化,控制的目的是要通过控制输入以得到人们愿望的输出。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具有相对性:同一层次的此系统的输入可能是彼系统的输出;上一层次系统的输出的同时是下一层次系统的输入。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是一种因果对称,输入是原因,输出是结果。原因左右着结果,结果反馈于原因,这就是因果反馈方法。

人的行为源自信息与思维:信息→思维→行为。工作过程:根据目标→搜集信息→加工处理→输出结果→实现目标。所谓“会说”是沟通的能力,“会写”是表达的能力,会说+会写都是输出有用的信息,其前提是获取信息并用一定的思维算法进行加工处理。信息(输入)→思维(加工)→新信息(输出),新信息又产生新思维,用信息量(质量+数量)来减少主观片面。什么信息+多少信息→思维方式;信息→思维→判断。凡事对个人增值的关键在:有利于获得信息数量和增加信息渠道+有助于完善和提升思维算法。信息的意义在于平衡,学会一门专业知识只解决一方面的问题,学会平衡思维方法可解决各方面的问题。有什么思维方法就会获取什么信息,从而加工及输出什么结果。

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取有用的输入,经加工处理,输出有用的信息。输入有用的信息应当包括横向的:外部环境+系统结构+系统对称方;纵向的:过去+现时+未来的信息。系统把无序的信息加工成有序的信息输出(无序→有序),或者将原秩序的信息加工处理成新秩序的信息输出(结构→重构)。最高境界是将原本复杂的信息,经系统加工处理后,输出简单的信息(复杂→简单)。加工处理信息的最高境界则是圆融和通透。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信息源源不断,并加上思维方式正确,才能对客观世界保持清醒的认识。

所谓工作都是一个搜集“数据”用“算法”实现目标的过程。在数据化时代,信息数据+思维算法决定一个人的生存空间。对个人而言,信息数据包括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思维算法(思维方式+计算方法)包括种种观念方法。高人高在——思维高人一维,算法高人一筹。“信息数据×思维算法=行为价值”至少说明三点:一是没有思维能力或算法错误,信息再多也等于零;二是只有信息数据充分+思维算法正确→才有价值;三是信息相同→思维不同→判断不同,见仁见智是思维算法不同。信息是客观存在+外部环境,思维是主观意识+内部结构;信息数据不断变化,思维算法相对稳定。数生万物,数是认识的众妙之门。

人认知客观世界取决于信息和思维两大因素——信息数量×思维算法。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只有思维算法对头,才能看到世界真相。人脑结构像硬件,思维算法如软件,人脑与电脑有一大区别就是情绪——人的欲望和偏见会遮蔽信息获取和处理的客观性。心眼决定双眼,思维方式决定你获取怎样的信息及如何获取信息。人们得到的信息往往都是自己想得到的,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自以为的世界。人看到的世界仅仅是已知的部分,你认知了什么就会看到什么。智者见智,愚者见愚;仁者见仁,恶者见恶…你有什么思维就会得到什么信息。所以,人之初输入系统性的信息很关键,思维方式一旦生成就难以更新升级。

修心修行修得是思维方式,也是一个信息的输入、加工和输出过程,只是道儒释三家的思维算法有所不同。道家:宇宙万物(输入)→道(思维)→自然而然(输出)。儒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万种人(输入)→仁+义+礼+智+信(思维)→立德+立功+立言(输出)。佛家:六识(输入)→般若(思维)→空性(输出)。易经信息系统:象+数+理(输入)→易(思维)→占卜信息(输出)。一般平衡论就是:宇宙人生(输入)→平衡思维(算法)→天道自衡(输出)。老庄的“道”、孔孟的“仁”、释家的“空”、程朱的“理”、陆王的“心”…所有理论都有自己的思维算法。佛教的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是修行者的信息输入。六根清净、六尘不染是般若思维算法反作用于信息的结果。

人的思维算法形成于信息正相输入+行为反相输入。“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荀子说的是行为对思维的反作用。思维是理论与实践、信息与行为的统一,信息与思维是人行为的两大关键因素。所有专业训练都是:知识(知)→思维(心)←行为(行)。一个专业的思维算法形成于一万小时的“手脑并用”:专业知识正相输入+专业实践反相输入。道儒释的思维方式也产生于信息与行为、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输入:老子庄子→道心←道家实践;四书五经→仁心←儒家实践;释迦牟尼→佛心←佛教实践。孟子所谓苦劳饿空也是修行炼心的行为和实践反相输入。各种仪式、礼仪动作、甚至闭关…都属于行为和实践的反相输入。

✧ 控制和反馈

控制是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采取的一般手段和方法,其目的是为了系统的平衡和有序。控制的基础是可能性空间——事物在发展变化中面临的所有可能性。控制就是施控部分根据确定目标对被控对象施加主动影响以改善被控对象状态的有目的行为,或视为保持系统的有序而给系统输入适当信息的过程。系统的目标是平衡有序,输入信息可克服系统的无序。实现控制过程往往不是将结果控制在一个固定的点上,而是把可能性空间收缩到一个适当的范围。

反馈是指系统的输出通过一定的通道反送到输入端,从而对系统的输入和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反相输入则是将本该的输出直接反输入思维系统。反馈是为了改变输入结构,反相输入则是为了改变系统结构。用系统活动的结果来调整系统下一步动作的方法就是反馈方法。系统通过不断反馈到达自己的自然位置。反馈式平衡就是利用负反馈信息对系统进行调节,通过减少目标差,克服干扰的影响,以保持系统持续地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开环控制系统的输入不受输出状况影响——无反馈机制。闭环控制系统的输入受到输出状况的影响:控制的传输线路形成一个闭合环——有反馈机制。在反馈机制里,信息是控制的基础,没有信息就没有控制。左传中有个子产不毁乡校的故事,说子产把乡校作为获取群众议论政事反馈信息的来源,并以此来调整治国的政策。听不得、听不到批评意见的人注定是不会自我完善的,平民如此,君主亦然。人不可有负能量,但不可无负反馈。

如果反馈倾向于反抗系统偏离目标的运动,使系统沿减小目标差的方向运动,最终使系统趋于稳定状态,实现动态平衡,这种反馈为负反馈。负反馈是一种通过反复调节来寻求平衡的系统,因为只有负反馈才能使系统沿减小目标差的方向运动。负反馈是系统纠正偏差和错误(相对目标而言)的自我完善机制,也是系统为生存而进行的自我平衡。负反馈符合自然平衡法则,生命系统可持续平衡存在于环境正是因为有负反馈。

反之,假如反馈的结果是倾向于加剧系统正在进行的偏离目标运动,使系统沿着增大目标差的方向运动,使系统越来越不稳定,最终导致系统的解体崩溃,这种反馈为正反馈。负反馈机制有利于维持系统的平衡——良性循环,正反馈机制会加剧系统的不平衡——恶性循环。无负反馈信息的系统是不稳定的,对系统而言,自我完善和负反馈都是学习能力的体现,目标是为了适当环境和求存求活。这也是反对声音的价值,无任什么反面意见总比万马齐喑强。

任何环境中的系统,只要存在目标行为,都是通过“输入↔输出↔反馈”的模式来调节和维持自身与环境的平衡。如生物、机器、团队、社会等都属于反馈式平衡。“与时俱化”一词属于反馈式平衡:“时”就是环境,系统结构通过负反馈机制与环境保持平衡——系统结构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系统内部结构的变化包括进化、退化,也包括停滞不前,以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平衡——在变动的环境中维持自身的生存。个人作为生命系统需与环境保持“质能+时空+信息”的“合一”,特别是内心认知与外部世界之间信息对称。

负反馈是系统保持与环境平衡的一种机制,但在负反馈过程中,从输入到输出及反馈普遍存在时滞现象——行动与结果之间的时间差距。时滞现象往往会使负反馈机制矫枉过正而超过预定的目标。时滞的时间越长,影响越明显,不适当的积极行动常产生相反的结果。如调节淋浴水温,越积极、越猛烈地转动水龙头,要达到目标的温度所花的时间越久。

人的心理平衡——个体心理预期与环境(参照系)之间的平衡,也是一种反馈式平衡。心理不平衡表现为期望值与参照系之间的差距,差距越大越不平衡。负反馈是降低期望值或重新选择参照系,实现自我平衡,而正反馈的结果则是期望值与现实值差距愈来愈大,心理愈来愈不平衡,直到崩溃。个人反馈机制随着年龄增长,由正反馈逐渐向负反馈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负反馈   反馈   参照系   方法   黑箱   算法   思维   机制   过程   目标   结构   加工   环境   数据   系统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