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4亿公里外的深空,飞船拍到疑似波涛汹涌的景象,时亮时暗

土星与地球的距离非常遥远,前往14亿公里外的土星需要飞行很多年。在1977年发射升空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1980年11月旅行者1号成功从土星的附近飞过,同年发射升空的旅行者2号就稍晚些,但是也在1981年8月25日成功飞越了土星。旅行者1号、2号探测器先后飞越土星大约需要3-4年时间,这个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毕竟它们发射升空时刚刚好遇到176年一遇的行星几何排列,能够借助各个行星的引力加速,没有借助行星加速的其他探测器就没那么快了,如1973年发射升空的先驱者11号飞行了6年多才飞越土星,在1997年10月15日发射升空的卡西尼号探测器也飞行了6年多时间,在2004年7月1日才到达土星。

在14亿公里外的深空,飞船拍到疑似波涛汹涌的景象,时亮时暗

卡西尼号无人飞船

卡西尼-惠更斯号任务和国际空间站的情况有点类似,都是国际合作的项目,由17个国家参与建造了这一艘无人飞船,其中NASA负责建造卡西尼号轨道器,欧空局负责建造惠更斯号探测器,意大利航天局则为卡西尼号探测器提供用于通讯的高增益天线。这是我们人类历史上复杂程度最高的行星探测器,重量超过6吨。

在14亿公里外的深空,飞船拍到疑似波涛汹涌的景象,时亮时暗

在2004年7月1日进入土星轨道后,卡西尼-惠更斯号探测器先环绕土星飞行了一段时间,然后在2004年12月24日卡西尼号探测器和惠更斯号探测器分离,其中卡西尼号探测器继续环绕土星运行,而惠更斯号探测器则前往土卫六。

在14亿公里外的深空,飞船拍到疑似波涛汹涌的景象,时亮时暗

在环绕预选飞行期间,卡西尼号探测器不仅对土星进行了观测、拍照,还对土星系统的一些卫星进行了拍摄,也收集到一些数据。科学家在分析卡西尼号探测器在2007年至2015年期间拍摄到的土卫六雷达画面时,发现在土卫六的表面有一个亮度不断变化的明亮的“图案”,看起来像小岛,它时暗时亮。

在14亿公里外的深空,飞船拍到疑似波涛汹涌的景象,时亮时暗

土卫六和土星一样远离太阳中心,接收到的太阳能量比较少,所以温度非常低,如土卫六表面的温度大约为-180℃。虽然极为低温,土卫六表面却依旧存在液态碳水化合物的湖泊、海洋。卡西尼号探测器拍摄到的忽明忽暗的区域就是土卫六表面的丽姬娅海,它的面积大约为13万平方公里,是土卫六表面由液态碳水化合物构成的第二大湖泊。此前在土卫六最大液态碳水化合物湖泊克拉肯海上也发现了类似不断变化的图案。科学家表示,这些现象表明,土卫六表面的湖泊并非风平浪静,而是波涛汹涌,这些忽明忽暗的现象可能是由土卫六表面或者表面下方的波浪造成的。

在14亿公里外的深空,飞船拍到疑似波涛汹涌的景象,时亮时暗

科学家埃拉奇表示,在土卫六上也会出现下雨的情况,不过下的不是水,而是“甲烷雨”、“乙烷雨”,这些雨落到地面后会汇入低洼的湖泊内,在这些湖泊内可能存在不为人知的生物,这些潜在的生物可能与地球生物的形态不相同,它们可能是从液态甲烷湖泊中演化而来,以甲烷或者其他碳水化合物为食。

在14亿公里外的深空,飞船拍到疑似波涛汹涌的景象,时亮时暗

​卡西尼的一张照片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卡西尼号探测器除了对土星及其卫星进行观测、拍照外,还从土星环之间的缝隙中拍摄到地球和月球照片。由于这一张照片是在距离地球大约14亿公里外拍摄到的,所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地球、月球都只是漆黑星空中的一个小亮点而已。

在14亿公里外的深空,飞船拍到疑似波涛汹涌的景象,时亮时暗

我们站在地球表面时会感到地球家园之大,超乎我们的现象,所以在古代人们甚至还以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但是从这些照片中,我们看到的地球只是浩瀚宇宙中不起眼的一颗星球而已,和其他的行星没有明显的差别,这刷新了我们对地球家园的认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碳水化合物   旅行者   惠更斯   甲烷   忽明忽暗   液态   土星   波涛汹涌   探测器   飞船   行星   湖泊   景象   科学家   表面   地球   现象   生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