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转公”大潮来袭,家长的坚守,能否改变民办学校未来的命运?

最近教育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可谓是接二连三,也对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瞬间引发热议,我们知道继打击学区房,整顿校外培训之后,民办教育的“瘦身行动”正式打响,因为近几年民办教育引起的合同纠纷和教学事故让整个教育的焦点转向了民办教育,很多人担忧的背后也正是社会的担忧,特别是最近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发文,全面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公参民”办学,过渡期两年。这也就意味着一批民办将转公办或停止办学,各地“民转公”工作纷纷开启,民办学校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寒冰期。

“民转公”大潮来袭,家长的坚守,能否改变民办学校未来的命运?其实我们反观在很多大城市,包括农村,民办教育学生比重达到了30%—60%,这种现象是全世界其他地方没有的。而这种比例也造成了公办学校优秀学生数量的减少,很多孩子在选择小学和初高中的时候被民办学校所谓的减免政策所吸引,大量孩子甚至会接到所谓的补偿政策,最终选择民办学校,这样的情况也造成了教育的失衡,公办学校的优秀教师和学生极度不对等,同时公办学校的优秀教师也被民办学校以高薪挖走,甚至直接挖走一个教学团队。

“民转公”大潮来袭,家长的坚守,能否改变民办学校未来的命运?民办教育具有很强的营利性,到今天已经形成一种成熟的规模化的商业模式,通过与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结合来营利。我们看民办学校的前身,狠多集团之前都是进行金融产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巨头,在资本高速增长的同时,开办民办教育,摇身一变成为了某某教育集团,在一些民办学校的简介中不难发现,其教育团队曾经是某某学校的校长之类,这种往往就是整个团队直接从公立学校转为私立学校,这无形之中已经打破了教育的宗旨,打破了教育的平等性。

“民转公”大潮来袭,家长的坚守,能否改变民办学校未来的命运?更有甚者是很多“公参民”的学校,利用公办学校的优质品牌打出名声,比如某某小学的某某分校,看似是公立学校,实际上地产或者商业行为,在介绍中也是聘用某某小学教学团队等等,但其实却采用民办的收费机制,对公办和民办都不公平,这种第三者一样的学校更是无形中影响着公平的教育环境,也无形中就稀释了公办本身的品牌资源,“掐尖”优势下,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焦虑。所以这一次政策的出台,对于这些部分“公参民”的民办学校退出历史舞台,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然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够去资本化,维护教育公平,降低教育成本,真正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身。

“民转公”大潮来袭,家长的坚守,能否改变民办学校未来的命运?但是执行政策往往都有困难之处,民办学校的社会支持力量不容小觑,正所谓存在即合理,特别是一部分家庭条件优越的家长,这类家长更偏向于公办与民办并存,共同发展、齐头并进,有竞争才有进步。而在这些家长的思想里认为目前部分公办学校存在教学进度内容过于贴合大纲,孩子们学习没有饱和,而民办可以通过拓展课程达到这一要求;但是我们也看到民办学校多采用优胜劣汰的淘汰机制,这种倾斜的教育态度也对很多家长和孩子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对于师生来说都是竞争压力很大。所以现在有一种声音要求如果形成以公办学校为主,民办学校为辅的氛围,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民转公”大潮来袭,家长的坚守,能否改变民办学校未来的命运?最近各大学校的全民摇号基本结束,在各大平台学校也是公布了一些孩子入学情况,以今年通过全民摇号已进入公参民学校为主,这类家长会担心公参民学校转为公办后,原有的优质教育资源会失去很多,同时原有的师资发生变化,与入校前内心的预估不同。因而这些家长对于这条新政表示“头都大了”。

“民转公”大潮来袭,家长的坚守,能否改变民办学校未来的命运?总之每次政策出台后家长和社会的声音都有不同,但是无论什么教育资源,一定不要忘记义务教育的初衷,回想大山和贫困地区的孩子,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机会,不能挑肥拣瘦,更不能一头重一头轻,只有自己的刻苦努力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民办学校   挑肥拣瘦   家长   教育部   大潮   全民   优秀教师   民办教育   公平   机制   团队   命运   未来   孩子   政策   小学   学校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