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淡无奇中见世态人情


从平淡无奇中见世态人情


  《傲慢与偏见》的女作者简·奥斯丁被称之为西方小说史上不容忽视的大家。

  《傲慢与偏见》讲述的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某乡镇上某乡绅家几个女儿的恋爱和结婚的故事。主要描写二女儿伊丽莎白因少年绅士达西的傲慢,对他抱有很深的偏见,后来又怎样消释了偏见,和达西相爱,成为眷属。

  这个故事平淡无奇,没有令人回肠荡气、惊心摄魄的场面。情节无非家常琐碎,如邻居间的来往、茶叙、宴会、舞会,或驾车游览名胜,或到伦敦小住,或探亲访友等等,都是乡镇上有闲阶级的日常生活。

  人物没有令人崇拜的英雄或模范,都是日常所见的人,有的高明些、文雅些,有的愚蠢些、鄙俗些,无非有闲阶级的先生、夫人、小姐之流。

  小说取材于有三四家大户的乡镇上。乡镇上的人和大城市的人一样可供观察研究;不论单纯的或深有城府的,都是有趣的题材,尤其是后者。

  尽管地方小,人不多,各人的面貌却变化繁多,观察不到的方面会层出不穷。着重写的是青年男女选择配偶和结婚成家。

  男人没有具备结婚的条件或没有结婚的诚意而和女人恋爱,那是不负责任,或玩弄女人。


  女人没看到男方有求婚的诚意就流露自己的爱情,那是有失检点、甚至有失身份;尽管私心爱上了人,也得深自敛抑。

  恋爱是为结婚,结婚是成家,得考虑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门户不相当还可以通融,经济基础却不容忽视。

  因为乡绅家的子女不能自食其力,可干的职业也很有限。长子继承家产,其他的儿子当教士,当军官,当律师,地位就比长子低;如果经商,就在本阶级内部又下落一个阶层。

  老姑娘自己没有财产,就得寄人篱下;如果当女教师,就跌落到本阶级的边缘上或边缘以外去了。

  一门好亲事,不但解决个人的终身问题,还可以携带一家子沾光靠福。为了亲事,家家都挣扎着向上攀附,惟恐下落。

  这是生存竞争的一个重要关头,男女本人和两家老少都全力以赴。

  虽然只有三四家大户的乡镇上,矛盾也够复杂,争夺也够激烈,表现的世态人情也煞是好看。

  《傲慢与偏见》就是从恋爱结婚的角度,描写这种世态人情。

“一个富有的单身汉所缺少的一定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太太,这已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是本书的开场白,由此引入主题:年轻貌美女子比比皆是,谁会被富有的单身汉看上?


  达西是书中最富裕、最帅气,高傲而正直、善良、睿智的贵族先生,他选择了伊丽莎白,并两次向她求婚。伊丽莎有何过人之处值得高富帅追求?

  伊丽莎白只是一位普通乡绅之女,傲慢的达西并没有对伊丽莎白一见钟情。在他们第一次见面的舞会上,达西拒绝朋友的提议邀请伊丽莎白跳舞,并直言:伊丽莎白还没漂亮到能打动他的心。

  伊丽莎白对此表现出高情商。尽管“对他委实没有什么好感。不过她还是兴致勃勃地给她的朋友们讲了这件事情;伊丽莎白性情活泼调皮,能从任何可笑的事物中得到乐趣”。

  在大家谈诗的时候,达西说:“我一直习惯于认为诗歌是爱情的食粮。”

  伊丽莎白坦率地说出自己对爱情的珍重:“对于健康、坚贞而又美好的爱情来说,是这样的。任何事物都滋养那种已经是很强壮的东西。但是,如果那爱情只是一种微不足道、弱不禁风的意向的话,我相信,一首好的十四行诗就能把它的营养完全榨干啦。”

  达西不得不重新审视她。


  伊丽莎白自尊自爱,落落大方,敢想敢说,从不虚伪造作,拖泥带水。对柯斯林的求婚她毅然拒绝。

  她清楚地明白她与迂腐的柯斯林没有爱情,不会幸福,即使母亲逼迫,但像她这样有个性,有思想的女子是不会“为婚而昏”的。

  面对达西舅妈的侮辱,伊丽莎白表现潇洒但毫不屈服,人人平等,不容许你用阶级的高贵来践踏我的自尊。

  接触了解多了,达西被伊丽莎白的品格和气质深深打动。他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情不自禁向她求婚。

  由于对达西存在误解,伊丽莎白毫不客气地回绝了,并道出对达西的种种不是,不留一点情面。然而对这样敢爱敢恨的女子,达西怎会放弃呢。

  事后达西写信解释了那些误会的缘由,伊丽莎白反复细读了那封信,对达西的偏见渐渐消除。

  后来经历了很多事情,伊丽莎白看见了一个真实的达西,深情地答应了达西的第二次求婚。

  伊丽莎白尊重自己的灵魂,看重人格,要的是平等、尊重的婚姻。因金钱而爱,很快就会背叛;因容貌而爱,很快就会厌倦。


  本来达西条件优裕,不乏追求者。达西最好的朋友彬格莱的妹妹就是最有竞争力的追求者,她非常漂亮,接受过良好教育,家境优厚,两家门当户对,可惜她美得没有灵性,始终得不到达西的青睐。

  一个女人的魅力,在于她的自然,质朴,自爱、不雕琢,不做作,有灵性。是伊丽莎白的魅力特质,让达西倾心。

  奥斯丁认为没有爱情的婚姻是难以忍受的苦恼。她小说里的许多怨偶,都是结婚前不相知而造成的。

  结婚不能不考虑对方的人品,包括外表的相貌、举止、言谈,内在的才德品性。

  外表虽然显而易见,也需要对方有眼光,才能由外表鉴别人品高下。至于才德品性,就得看他为人行事。

  这又得从多方面来判定,偶然一件事不足为凭,还得从日常生活里看日常的行为。知人不易,自知也不易,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和纠纷就更难免。

《傲慢与偏见》写女主角的偏见怎样造成,怎样消释,是从人物的浮面逐步深入内心,捉摸他们的品性、修养和心理上的种种状态。

  可以说,奥斯丁所写的小说,都是从恋爱结婚的角度,写世态人情,写表现为世态人情的人物内心。


(图文摘编整理自网络,感谢原创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伊丽莎白   乡绅   亲事   傲慢与偏见   单身汉   品性   自爱   经济基础   平淡无奇   偏见   阶级   乡镇   外表   恋爱   爱情   小说   世态人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