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杀少正卯,是嫉贤妒能、公报私仇能吗?

孔子杀少正卯,是嫉贤妒能、公报私仇能吗?

经常有人听说我支持儒家文化,就会问我孔子诛杀少正卯是怎么回事。其潜台词是孔子嫉贤妒能,公报私仇。

我早就想就这个问题议论一下。以解除大家的疑惑。再有人想借少正卯的问题发挥,就可以可以知道怎样回答了。

少正卯是鲁国的一个知名人物,才华出众,能言善辩。在公元前597年的时候,孔子担任鲁国的大司寇。上任7天,就把鲁国的一个一个大夫少正卯诛杀了。这件事情在历史上时有讨论,可是讨论此事的人不多。直到民国年间,很多学者把这件事情又翻到台面上来。打倒孔家店进行得如火如荼,他们希望从诸多史料中找出孔子的各种劣迹。于是这样事情被炒作起来。一方面说明孔子嫉贤妒能。另一方面说明孔子破坏言论自由。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孔子公报私仇。

孔子杀少正卯,是嫉贤妒能、公报私仇能吗?


我们先来说公报私仇这个事。说少正卯与孔子一起开办私学,孔子的弟子三次都跑去少正卯那里听课。只剩下颜回没有去。因此孔子怀恨在心。

这一个故事出自东汉王充的《论衡》。在此之前,并无任何史料记载关于少正卯办私学的事情。中国古代,孔子以前,只有贵族才能读书,百姓是不能读书的。社会上也没有私学。是孔子首先开办私学,有教无类,让贫民也可以读书受教育。并没有少正卯开办私学的事情。更多的人开班讲学都是在孔子去世以后的事情。所以这个事情明显就是杜撰的。况且从孔子去世到王充,中间间隔500年。这五百年间无任何史料记载此事,王充从何得知?

王充编这个故事,本意是想让人知道孔子的学问非常难懂,以子贡的聪明好学,三年才能领悟孔子的意思。众弟子只有颜回是孔子的知音。没想到1800年以后,这个小故事被后人利用。因此,认为孔子对少正卯怀恨在心,是不存在的。

孔子杀少正卯,是嫉贤妒能、公报私仇能吗?


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孔子诛杀少正卯的事情是否存在。因为这件事情最早记录在《荀子·宥坐》这一篇中。而比《荀子》更早的著作中如《国语》《左传》《孟子》《论语》等书都没有此事。尤其是《国语》《左传》对孔子有所诬枉,都没有记载。诛杀大夫,在当时是历史上是很大的事件。如果有,不大可能不记载。只有《史记》用一句话记载此事。


战国晚期诸子百家对历史事件的杜撰很多,荀子引用这件事目的也不是要写真正的历史,而是要说明什么人应该诛杀的道理。况且当时孔子刚刚担任鲁国的大司寇,少正卯也是鲁国大夫。以大夫诛杀大夫,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史记》记载孔子上任七天就把少正卯杀了。这种事情的可能性非常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孔子杀少正卯的事情,多半是子虚乌有。假设这个事情存在,我们也只能相信荀子的描述。因为其他的史书和百家语对少正卯言行没有什么记载。

孔子担任鲁国宰相,七天就杀了少正卯。当时弟子们就提出反对意见。认为你孔子刚刚执政,就用杀戮,这合适吗?于是孔子让他们坐下,少正卯这个人有如下五种恶性:“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

先来解释一下:

心达而险:内心通达,什么事都明白,但是心术不正。

行辟而坚:行为怪癖,而顽固不改

言伪而辩:言论虚伪,但是有理有据,把不是当理说。

记丑而博:专门记一些丑恶的东西,而且记忆十分博杂。

顺非而泽:顺从错误,并且能够把错误加以润色。

孔子说,一个人具有这五个恶性中的一个,都足以杀掉,更何况五毒俱全呢。

我们看今天的公知,中医黑,乃至于一些标榜民主自由的国度的台上或者觊觎台上的人。具不具备这些特点呢?这些人足以混淆是非,忽悠群众。尤其是2020年这一年,我们看多了撒谎、造谣、双重标准丑恶言论。这些人对社会的思想和稳定,起到了极大的破坏作用。

孔子那个时代,又不像现在,有在媒体上禁言的手段。对于这种言论具有极度破坏性的人,只能直接杀掉。所以即使历史上有这个事件,孔子的诛杀也是得当的。

今天很多人支持秦始皇焚书坑儒,认为这是在坑杀具有言论杀伤力的儒家。而对于孔子诛杀少正卯却大加讽刺。明显是双重标准。事实上,秦始皇也没有坑儒,孔子也没有诛杀少正卯。


别忘了关注我,我会陆续介绍各种文化问题

--------------------------------------------------------

齐谦书院 孟子厚 沈阳市全面读经教育书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嫉贤妒能   公报私仇   孔子   荀子   孟子   史记   怀恨在心   左传   史料   丑恶   大夫   此事   言论   事情   王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