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校训的来历,深藏着中国传统文化大智慧

清华大学校训的来历,深藏着中国传统文化大智慧

校训文化是中国大学发展中的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校训往往体现着一所大学的教育思想核心与文化发展灵魂。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明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传统。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大学校训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校训文化的源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个句子出自孔子为《周易》写的《象传》。象传,分为大象、小象。大象是解释卦象立义的,小象是解释六爻辞的。这个句子,分别出自乾坤两卦的“大象”。上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流传更广。但两千年来,知者多,能解者少。在学术界仍有不同的解释。

清华大学校训的来历,深藏着中国传统文化大智慧

诠释一:《易经》中认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乾为马,坤为牛,用马来象征天。故,天行健,就不难理解,骏马以形容自强不息;坤为牛,以牛来诠释人之品德。

诠释二:《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行健”与“地势坤”失去了对称,原因如下:据帛书《周易》,“乾”为“键”,“天行健”乃“天行键”,“键”乃“乾”之古字,而“键”又训为“健”,串在一起:天,行矣,乾(键)。乾,健也。据帛书《周易》,“坤”为“川”,“势”乃“执”,“地势坤”乃“地执川”, “川”乃“坤”之古字,而“川”又训为“顺”,串在一起:地,执也,坤(川)。坤,顺也。“地”也有“原初的肯定性的强力”, “执”执力为“势”,所以“地执坤”变成了“地势坤”。 “执”执持、执守;“势”“势力”、 “形势”,坤之义大矣哉。人参赞天地化育,参入“存在者之整体”,又能“复”,而得以“见天地之心”。天、地、人,三才而两之,中道而行,何惑之有?天行矣,乾。乾,健也。君子以自强不息。地执也,坤。坤,顺也。君子以厚德载物。

清华大学校训的来历,深藏着中国传统文化大智慧

诠释三“天行健”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奋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天很坚强劲健,人应该像他一样坚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肚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所谓地势坤,就是人要学大地一样宽厚,仁爱,有包容万物之胸怀,厚德载物,孕育万物 就是胸怀,就是气度,大地的千姿百态,五颜六色,高山峡谷,平原江湖,都是天的运行下,形成的,也就是说大地的形成源于天。那么人就像大地 ,学会包容理解。

诠释四:君子像天一样自强不息,像地一样厚德载物。厚德载物:用深厚的品德承载万物。这个道理很深刻,一个有深厚品德的人,才能成为栋梁;一个自强的人,才能成为英雄!人应当向天和地一样,学会坚强与包容,在稳重中走向成功!

清华大学校训的来历,深藏着中国传统文化大智慧

清华大学的校训即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乃是引用《周易》。1914年梁启超到清华大学,在同方部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梁先生又引申勉励清华学生说,「清华学子,荟中西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草,今日之清华学子,将来即为社会之之鸿儒,集四方俊秀,为师为友,相磋相磨,他年遨游海外,吸表率,语、默、作、止,皆为国民所仿效,设或不慎坏习,惯之传行,急如暴雨,则大事偾矣。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砥柱,则民国幸甚矣!」 这次演讲以后,清华大学即以此八字进了清华校规,作图制徽,永久流传。后来又逐渐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清华大学   校训   易经   周易   劲健   古字   厚德载物   清华   自强不息   地势   来历   学子   君子   万物   中国传统文化   大地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