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万花谷》为什么能被保存得这么好?躲避战火时先抢书籍再救儿子

《锦绣万花谷》为什么能被保存得这么好?躲避战火时先抢书籍再救儿子

爱书之人,总会绞尽脑汁,亲近“珍爱”,大部份藏书大家是这样藏书的。目前全世界部头最大的宋版书《锦绣万花谷》为什么能被保存得这么好?不妨先来看看过云楼的藏书史。过云楼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是苏州收藏家顾文彬的故居,为顾氏祖孙四代珍藏书画、古籍之所,取意苏东坡所言,一切“皆为过眼云烟”。因“过云楼”藏品既精且多,集宋元古椠、精写旧抄、明清佳刻、碑帖印谱800余种,又被誉为“江南第一家”。

其中,四分之三藏书,已于上个世纪转归于南京图书馆,另外四分之一,170余种,近500册,是唯一还在私人手中的国宝级藏书。2005年,这批书曾以2300万元的价格创造了古籍拍卖市场的价格纪录。7年后,这批善本再次出现在拍卖市场,以近两亿元的底价,等着它们的新主人。

《锦绣万花谷》为什么能被保存得这么好?躲避战火时先抢书籍再救儿子

顾家善本古籍不轻易示人。顾家对待书画和古籍的态度并不一样。家族有训:“过云楼藏画可任人评阅,而家藏善本古籍不可轻易示人。”因此,过云楼藏书终年置于秘室,隐而不宣。就是这样一条家规,使顾氏藏书大部分得以流传至今,并且保存完好。

“霾天、秽地、灯下、酒边、映摹、强借、拙工印、凡手题、徇名遗实、重画轻书、改装因失旧观、耽异误珍赝品、习惯钻营之市侩、妄摘瑕病之恶宾。”这是顾文彬亲自写下的收藏书画“十四大忌”,当年就贴在“过云楼”的门楣上,以警示子孙后代。

傅增湘,是上世纪初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也是顾文彬之孙顾鹤逸的朋友。他曾苦苦央求观阅“过云楼”藏书。主人碍于情面,同意其在楼内看书,但附加了一个十分苛刻的条件:看书时不能带纸砚抄写。傅增湘每天观书数种,回到家中,赶紧抄下书目,写成了《顾鹤逸藏书目》,发表在《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五卷第六号上。至此,“过云楼”藏书才大白于天下。傅氏目录记:过云楼藏书539种,其中宋元类旧椠50种,精写旧抄本165种,明刻本149种,国朝精刻本175种。

《锦绣万花谷》为什么能被保存得这么好?躲避战火时先抢书籍再救儿子

躲避战火时,先抢书籍再救儿子。顾鹤逸死后,有四个儿子继承家产,其中当属顾公雄和顾公硕最为出彩。至今,顾家还流传着一个只要书画,不要儿子的故事。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轰炸苏州,为防止书画遭殃,顾家只能先把家藏书画中的精华部分,存入上海租界的银行保险库。1938 年,在逃往上海的途中,仅有的一辆车上,塞满书画古籍,坐不下人了。顾公雄当即决定,把两个儿子留在常熟汽车站一家小店的阁楼上,先将文物运往上海。上海的亲戚见到车,急着问:“ 孩子呢?”他回答:“还在汽车站,之后再想办法! ”

先人如此存书之法虽在如今的世界观来看不可取,甚至有些迂腐,但也从这一点看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离不开这些爱惜书籍甚于性命的大家。文化虽然是在历史的年轮中不断累积下来的东西,但不得不说,传承、传播才是至关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北平   上个世纪   旧观   印谱   儿子   刻本   善本   宋元   苏州   顾家   汽车站   锦绣   战火   古籍   上海   藏书   书画   书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