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有秦隶、汉隶等 ,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根据出土简牍,隶书起源于战国。

小篆虽然是较整齐的长方形,但还保存了象形字的遗意,画其成物随体诘屈,结构由均匀圆转的线条组成,书写起来相当不方便,且字形繁复,由于种种缺点,故在民间很快地出現了一种新字体,將小篆的端庄工整、圆转弯曲的线条写成帶方折的,这种字体据说当時在下层小官吏、工匠、奴隶中较为流行,所以称为「隶书」。隶书更进一步,用笔画符号破坏了象形字的结腹,成为不象形的象形字。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隶书—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字形结构的变化,既是对正体篆书字形结构的改造,这种改造的主要方向是简化;二是书写方式的变化,既是改变原有正体篆书的书写方式,这种改变的主要目的是简捷流便”。字形结构的简化和书写方式的简捷流便构成了隶变过程的核心内容。在这里,字形结构的简化和书写方式的简捷流便,不光为了书写速度的提高,同时因其蕴含着内在的书写运动态势更加符合人的生理运动轨迹,才使隶书在秦汉之交随着政治的更替最终彻底代替篆书而获得普遍应用的

隶书相传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隶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文书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隶书被叫做“佐书”。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

隶书—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著名的碑石有《史晨碑》《曹全碑》《张迁碑》《礼器碑》《鲜于璜碑》《乙瑛碑》《熹平石经》等,传世名家有蔡邕、张芝、师宜官、王次仲等皆擅隶书。其中现在出土的魏晋南北朝书简尺牍等也有很好的隶书笔迹,如《里耶秦简》《云梦睡虎地秦简》《汉始三年简》《楼兰遗纸》等。其中王羲之史传也是擅长隶书。《姨母帖》也有隶书笔意。

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中国文字发展历史就脫离古文字階段进入隶楷階段,汉代以后,小篆成为主要用来刻印章、铭金文的古字体。 隶书的形成使文字从随物体形状描书的字符,变成由一些平直笔画所组成的简单字符,这种改变大大地提高了书写的速度。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叫做「隶变」,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結束了古文字的階段,使中国文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階段,隶变之后的文字,接近現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识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隶书   象形字   书体   小篆   文字   古文字   篆书   正体   简捷   字形   中国   线条   书法   古代   字体   结构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