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句的故事(1)

联句的故事(1)

杨建章

——“八王”“四鬼”的原始版本

我们的祖先真有智慧,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无与伦比的中国文化。唐诗宋词,国画戏曲,乐器

乐曲,琳琅满目,多彩多姿。而传播最广,影响深远的当属对对联(联句)了。你看,今天地球村的每个角落,凡有炎黄子孙的地方,就会看到对联。对联已经成为一个中国符号。春节前,神州大地上,那家家户户送祝福、贴对联的火爆场面更不必说。

我是一个对联的热爱者,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来感受它的文辞之美,威力之大。

昨天,今日头条里有师友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中日甲午战争记者会上 “八王”“四鬼”的故事,引发朋友议论,有朋友说 在“七七事变”的有关影视资料中也曾经出现过,哪个在先?不过,我觉得故事发生在哪儿,孰先孰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真实展现了中国人的智慧,让人扬眉吐气,腰杆硬朗。也充分证明了文化传播、传承的巨大力量。今天,我就来讲讲这个故事的原始版本。

故事发生在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6)。有一次,一位邻国使臣来到大明朝见弘治皇帝,在金銮殿上,非常傲慢,出了一个挑衅性的联句:

朝无相,边无将,玉帛将相

用意险恶,威胁说:你们明朝,国无谋臣,边无良将,抵挡不住进攻;还是献上玉帛钱财向我国求和吧!看,气焰何等嚣张啊!

殿上文武大臣面面相觑,胸无良策。此时,吏部尚书李东阳挺身而出,正气凛然地对道:

天难度,地难量,乾坤度量

义正辞严,铿锵作答 。意在说,你们这些蕞尔小国,夜郎自大,怎能懂得中国人非凡的气度啊!

邻国使者哑口无言,伏地扣头,铩羽而归。他自不量力,终于讨得个金銮殿里众人面前的丢人现眼。是啊,看你还敢在中国人面前耍威风不?

还有一次,是一个安南国使臣来大明觐见,他想显摆一下,出了个古怪的对子:

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面

这个对子怪怪的:“琴瑟琵琶”四字的头上恰好是八个王字。

金銮殿内一片沉寂,等待对句出现。片刻后,对句果然出现了。礼部右侍郎程敏正对出下了联:

魑魅魍魉四小鬼各样肚肠

前四字,外边同是鬼字,里边却是“各样肚肠”。它与上联相对,天衣无缝。如此巧对 ,令人拍案叫绝,字字千钧。作者的才华功底,一一展现。可见人才的重要,人才难得啊!

明代书画家祝枝山,在他的著作《祝枝山猥谈》中,如实地记下了这两次事件。当事人与写作者,是同时代的人 ,作者的记述应当是真实可靠的。

附带说明一下,这两位名臣,幼年时都是天顺年间名闻遐迩的神童。又曾同时受到过明英宗的召见面试。人们普遍认为,宋朝的社会经济繁荣和当时重视人才有很大关系。管中窥豹,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一斑。。

(下篇:皇帝与神童——李东阳、程敏正幼年对对子的故事) 2020.9.2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甲午战争   大明   明朝   故事   使臣   玉帛   琴瑟   对子   邻国   神童   幼年   琵琶   对联   这个故事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