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与白居易的诗上交流

刘禹锡与白居易的诗上交流

走进河南省荥阳市的檀山公园里,你会看到刘禹锡墓冢北侧的墓碑上,镌刻着几行大字: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之碑。并有一联:

高风长在至今人咏陋室颂

功节难移此后长观满庭花

这副对联不禁让人想起了这位文学家哲学家跌宕起伏的一生。

刘禹锡(772-842),字梦德,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阳上,籍贯洛阳”。他的一生领受过顺达和得意,也遭遇了坎坷和不幸,两次贬谪又召回,他始终坚持斗争。让我们读读他与白居易(字乐天)的两首酬答诗,来领略他的宽阔胸襟和恢宏气度吧。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与从苏州归洛阳的白居易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宴席上写了一首题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的诗赠他。对他的杰出才能给予了热情赞扬,对他坎坷的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诗曰: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诗的后两句感叹刘禹锡的命运不幸,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和名望。大意是,你该当遭到不幸,谁叫你才名那么高呢!不过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

刘禹锡接过话题,便写了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诗曰: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全然没有悲观情绪,而是以豁达大度的 胸怀、积极向上的态度,以辩证的思维来看待。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皆春。精神振奋的思想状态,已经把那些惆怅不快的心态冲得烟消云散了!

我们再来看他们的另一首赠酬诗。时光荏苒,两位诗人都已经进入了晚年。生老病羸是绕不过的话题。他们也在交流着老年人遇到的种种问题。

还是白居易先发言。他写了一首咏老赠梦德》的诗,赠给刘禹锡。诗曰:

与君具老矣,自问老如何?

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

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情与故人重,迹少共年疏。

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

刘禹锡立即回赠了一首《酬乐天咏老见示》,诗曰: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兴灾,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的赠答诗,既有人生的无奈,也显示了他的豁达大度。虽然年纪老迈,但他仍然没有一点消沉颓唐的意味,而是怀着从容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为我们展示了一位睿智的哲学家和文学家的风采。一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鼓舞着多少老年人,去积极进取,去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同时,也启示我们如何去善待老人,尊重老人,孝敬老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荥阳市   莫道   荥阳   豁达大度   字书   桑榆   洛阳   扬州   文学家   乐天   哲学家   老年人   坎坷   不幸   老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