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智斗策知府,石条上刻出《陋室铭》

唐穆宗四年(824),刘禹锡转任和州(今安徽和县)通判。和州知府姓策,是个贪官,见刘禹锡傲然不俗,就有心为难于他。通判的住所应是三间三厦的居屋。策知州只给他安排了三间小屋子。不过面临大江,可见白帆点点,风光不错。刘禹锡感到高兴便写了副对联:

身在和州思争辩

面对大江观白帆

他不买知州的账,做着自己的事。在屋里读书作诗,眺望江景。并无异常反应。

知州见状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南门搬到了北门,房子也少了一个半,只有一间半。刘禹锡还是不急不躁,心平气和。刘禹锡看新居风景:面对小河,岸柳成行,绿如翡翠,摇曳多姿,景色旖旎。他又即兴写了一副对联:

杨柳青青江水平

人在历阳心在京

写完后,他又把对联挂了起来,照样做自己的事。

知州见他依然不买账,便继续整治他。决定再次给他搬家 看他态度能如何。于是在城里又找了一间房子,又让刘禹锡搬家。

到和州半年不到,刘禹锡搬了三次家反复折腾,搬来搬去,惹人心烦,东西丢失了不少,只剩下一些诗文。他想,你们作弄我,无非就是激怒我,气我。我偏不生气,偏不生烦生忧。我要喜,要乐!

搬到新居后,他见屋旁有棵枯树,树四周长满了繁茂的小树和葱茏的花草,欣欣向荣。他看得如醉如痴,顿悟了!提笔又写下一联: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照旧把它挂了起来。

策知州见刘禹锡并不为他的行为所动。就认为刘禹锡是个顽固的书呆子。便想出绝招,再羞辱他一番。

他见衙门口放了一块三尺多长、八寸多宽的青石,就叫人把石块抬到来刘禹锡的住处,要送给他。意思说,你刘禹锡就像一块顽固不化的石头。

刘禹锡在陋室里住了一个多月,对知州的挤兑不理不睬,反而觉得惬意。这一天,他心情正好,正在小屋里写一篇赞颂小屋的短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时,恰好石条送到了。

送石条的人说:和州此地,土多石少,石头算是稀罕的物件了。知州见你新来,想同你交个朋友,送块石头做个纪念吧!

知州本想羞辱刘禹锡,而刘禹锡偏偏像得了宝贝一样的高兴,笑纳了。

他说:“多谢策知州用心,有这块石条作纪念,刘某不虚此行!”

刘禹锡写好文章后,题目定为《陋室铭》,让石匠刻在了石条上,放在屋前。

这件事传到京城以后,正直的官员替他在皇上面前奏本,陈述他的高风亮节,可钦可敬。于是,皇上革了策知州的职,提任刘禹锡为和州刺史。不久,刘禹锡又被召回京城。

那块《陋室铭》碑刻,也成为历史文物,保留在和州了。

睿智战胜贪腐。美文《陋室铭》的故事流传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和县   奏本   知州   石匠   如醉如痴   京城   知府   新居   大江   皇上   对联   住处   屋里   陋室   石头   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