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德榜:捍卫民族尊严的化学家

侯德榜(1890-1974),福建闵侯人。1911年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堂。经过3年学习, 以10门功课1000分的优异成绩赴美留学,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柏拉图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工程专业,192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侯氏联合制碱法”发明人。


侯德榜:捍卫民族尊严的化学家

侯德榜

1937年 “七七事变”以后,日本侵华战火燃向上海、南京。位于南京的永利公司硫酸铵化工厂危在旦夕。这个亚洲一流的工厂军事价值极高,每年能生产1万吨硝酸,可以制造几万吨烈性炸药,令日本人垂涎三尺。日本人多次派人企图收买总经理范旭东和技师长侯德榜。但俩人明确表示:宁为玉碎,不为瓦存!宁可拆除工厂,绝不与侵略者合作。日寇恼羞成怒,淫威大发,派飞机对工厂狂轰烂炸。他们当机立断,拆除设备,立即西迁。

1938年初,侯德榜率西迁员工在四川岷江岸边开建永利川西化工厂,新厂采用何种工艺,面临抉择。采用索尔维制碱法是轻车熟路,可以很快见效。但是这种工艺的食盐转化率低,只有70%,再加上四川深井盐卤的浓度不高,因此制碱成本很高,生产会难以维持。提高盐的利用率成为问题的关键。

当时,听说德国人发明了一种察安法,盐的利用率可达90-95%,同时可利用废液生产氯化铵。虽然工艺尚待完善,侯德榜认为前景不错。

他陪同范旭东到德国考察,拟买下察安法专利。此时他们还不知道德、日、意法西斯已暗中勾结,敌视中国。德国人不许侯德榜到现场参观;谈判中百般刁难,提出将来不许向东北三省出售产品的无理要求。范侯二人十分气愤,他们正气凛然喊道:“东三省是中国的领土,我们当然要卖到那里去。不但在国内卖,还要卖到国外去!”说罢,拂袖而去,谈判告吹。他们拍电报告诉国内:“因有辱国权,不买察安法专利了!”

回国后,侯德榜暗下决心,走出自己的路——创新制碱方法。当时正是抗战时期,在条件极端困难的境况下,经过艰苦不懈努力,侯德榜终于创造性地设计出了联合制碱新工艺。巧妙地把氨碱法与合成氨法相联合,即将氨厂和碱厂建在一起,联合生产。经过500多次循环试验,2000多个样品分析后,工艺流程才告成功,被固定下来。

新工艺使食盐利用率从70%提高到96%,也使原来无用的氯化钙转化成了化肥氯化铵,解决了氯化钙占地毁田,污染环境难题。把世界制碱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制碱方法,被命名为“侯氏联合制碱法”。同年,他还荣获英国、美国化工学会、大学的多种荣誉。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侯德榜:捍卫民族尊严的化学家

侯德榜说:我的一切发明都属于祖国!

至今,人们仍然使用着他发明的制碱方法,铭记着他的科学贡献,弘扬着他的科学精神,更为他捍卫民族尊严的风骨而感到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法相   抗战时期   岷江   麻省理工学院   哥伦比亚   氯化钙   氯化铵   化学家   德国   食盐   南京   日本人   利用率   尊严   工厂   民族   工艺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