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


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

雕塑艺术家罗丹

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1840-1917)说过:“平庸的艺术家总是戴别人的眼镜。”戴别人的眼镜自然就只能见别人眼光所见,难有创新。所以,画家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仿我者死。”

看来,人是应当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的。许多科学家正是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从中看出了许多新的名堂,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1823-1915)是个昆虫迷。常常到田边草地看昆虫,一看就是几个钟头。对昆虫的形态习性准确地熟记于心。有一次,他躺在地上两个多小时,一动不动地观察高鼻蜂,被警察怀疑为小偷,竟受到反复盘问。后来,警察发现他胸前飘着一条红色绸带,这是法国政府任命的荣誉勋位团成员的标志,误会才得以解除。而法布尔毫不介意,继续躺下看他的蜂了。原来,他是在刚刚开过一次政府会议后跑到这里来的。


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

昆虫学家法布尔

他用自己独特的眼光看昆虫,把几十年的观察资料写成了长达十卷的《昆虫记》巨著,为人类认识自然界作出了独特的奉献。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1803-1873),有一次,到英国考察。他在一家蓝颜料加工厂看到,工人把煮好的熟料倒进一口大锅里,一面加热,一面用一根大铁棒吃力地在锅里搅拌,发出咔嚓咔嚓刺耳的噪声。工人告诉他,搅拌声响越大,颜料质量越好。

李比希回国后,把所见所闻认真思考:搅拌声音和颜料质量有什么关系呢?经过一段思索,他终于明白了。原来,声响与摩擦力相关联。声响大,摩擦力强,铁棒与铁锅磨出来的铁粉就越多。如果在熟料中加入铁粉,问题不是就可以解决了吗!悟明了原理之后,他在制造蓝颜料时,加入了一种含铁的化合物,经过试验,颜料的质量果然提高了。而且再也不必让工人吃力地磨擦铁锅来生铁粉了。


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

化学家李比希

他看得仔细,思考得认真,成就了一项新发明。

法国的梅杜克镇是个盛产葡萄酒的地方,道路两旁布满了葡萄园。葡萄藤架上喷洒着一种扎眼的蓝色混合溶液,本是用作吓唬那些偷摘葡萄的人的。而科学家米勒德特却偶然看到,那些喷洒过这种溶液的葡萄藤叶子不长霉。根据这一现象,他深入思考研究,发明了波尔多混合剂,一种用硫酸铜和石灰加水的混合溶液,用于保护果树和葡萄藤免受霉菌的侵袭。由于最早在波尔多城使用,所以命名为波尔多液。

科学家的眼力真是犀利,常常可以看到现象背后的实质,抓住苗头,研究下去,从而得出新的认识,创出新的东西。

看来,要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首先就要锤炼自己的独特眼力,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中发现出新的意义来。刻意求新,才能有所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波尔多   眼光   葡萄藤   铁粉   熟料   化学家   铁棒   铁锅   法国   溶液   昆虫   颜料   声响   艺术家   发现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