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与对联

如今春节,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对联、贴门神、贴福字、挂红灯,一派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不过,古人过节可不这样,那时门口挂的是桃符,五代以后,桃符才逐步演变为对联和门神的。


皇帝与对联

大门上的对联·门神·福字·红灯

一个神话故事点出了桃符的来历。相传东海度朔山上,有棵大桃树,盖地方圆三千里。树东北角有个大洞,叫鬼门。鬼门常有恶鬼出没,为非作歹,祸害百姓。有荼和郁垒兄弟二人,自愿把守。遇到恶鬼,就用苇索捆起,去喂老虎。黄帝念他们功德高尚,便敕封二人为镇守鬼门之神。

消息传开,百姓听说后,为驱鬼避邪,纷纷将荼和郁垒的像刻在桃木板上,挂在门两旁,奉为神灵,是为最早的“桃符”门神。

后来,人们觉得写字比刻像更方便,就在桃木板上写上他们的名字,为了对称,在“荼”前加了神字,就这样,神荼、郁垒又成为最早的“桃符”对联了:

神荼

郁垒

公元964年除夕,五代后蜀最末一位皇帝孟昶,要翰林学士辛寅逊为他的桃符上写两句吉利话,没成想写了几次,都不满意。于是孟昶亲自捉笔,写下两句话: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是为有史可考的中国第一副对联。此后,辞旧迎新,便纷纷用新对联,换旧桃符。可悲的是,春节过后的正月十一,蜀国便被宋太祖攻陷,孟昶投降,不久身亡。不过,孟昶留下的第一副对联故事流传至今。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穷,给人放过牛,当过和尚,一生喜爱对联,人称“对联天子”。

1368年,他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后,以写对联为御旨的特殊形式,称颂文武大臣的功绩。他写给文臣陶安的对联是:

国朝谋略无双士

翰苑文章第一家

写给武将徐达的对联是:

破敌平蛮,功贯古今第一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无双

朱元璋称帝那年除夕,为显示其歌舞升平、国泰民安的气象,他传旨文武百官、黎民百姓,家家户户都要贴红纸对联,以示喜庆。他还在京城微服私访,落实此事。当他看到有一苗姓屠户未贴对联,问明情况后,便大笔一挥,为屠户家写就对联一副: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此副对联堪称世上最“牛气”的对联。朱皇帝的热心推动,促进了明代春节对联的盛行和发展。

到了清代,康熙以后,天下大定。诸位皇帝更是亲自促进,身体力行,过年过节,个个书写对联,颁赐福字。这样,从宫廷到民间,便形成了一派以祈福国泰民安为中心的、隆重欢庆的春节气氛了。

康熙十二年(1673),皇宫中还把十二月二十日,钦定为“开笔书福典礼”日。这天,皇帝开笔书写“福”字和对联,为隆重的春节活动暖身。一般要书写很多福字和对联,悬挂于宫殿各处。此后,全国各地也开笔行动,写对联,写福字,紮红灯,春节欢庆活动从此拉开大幕。

皇帝还会把许多的福字颁赐给权贵重臣、亲王国戚、巡抚总督和拥兵将军。御赐给各省高官的福字,由折差驿站递送,但都要在正月十五日前送达。

能得到皇上御赐的“福”字,自然天恩浩荡,而个别宠臣会连年得到,更感光宗耀祖。乾隆年间尚书王际华曾得到24张“福”字,装裱后悬于堂屋,自诩“二十四福堂”,喜滋之心,无以言表。皇帝精心赐此大恩,其实是为笼络人心,博得重臣的效忠而已!

康熙以降,九位皇帝,个个书法造诣颇深,都书写了不少福字和对联,至今在故宫博物院还可看到。康熙写的一副对联是:

麟游凤舞中天瑞

月朗风和大地春


皇帝与对联

如今,仍挂在长春宫西配殿。

乾隆留下来的对联、福字最多,其中一副对联是:

五云迎晓日

万福集新春


皇帝与对联

咸丰写的对联,醇厚端庄,沉稳从容,雍容华贵。对联如下:

动静观心作德逸

知恬交养对时宜

皇帝倡导,亲自推动,民间百姓,纷纷响应,一个普天同庆的隆重节日——春节,独特的文化习俗——贴对联,贴门神,贴福字,挂红灯,在神州大地源远而来,波澜壮阔地形成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大定   对联   桃符   皇帝   屠户   国泰民安   重臣   恶鬼   门神   家家户户   红灯   康熙   隆重   春节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