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错字的代价


写错字的代价


上个世纪 五十年代,我 上初中,教语文的张老师是一位学识渊博、治学严谨、风趣幽默的老者,板书也漂亮,同学们都爱听他的课。那时,简化汉字公布不久,同学们常常写错字,而且不以为然。

张老师对学生要求极其严格,对错别字、潦草字从不容忍,作文本上如有红笔标出的错字、别字,至少重写三遍,还要被请进“错别字医院”去医治。同学们不理解,说这是小题大作。而他,却初衷不改,依然严格要求如故。

后来,张老师似乎领悟到了什么,可能是 “响鼓也要重槌敲”的道理吧。便对我们的敲打起来。有一次,他在课堂上大声疾呼:写错字,是要丢性命的! 然而,同学们只当作开玩笑,当作耳旁风,听听而已!

不久,他真的给我们讲了两个故事,两个真实的、血淋淋的故事:

一个是历史故事。他说,大清雍正年间(1723-1736),翰林官徐骏在奏折上写错了一个字,招来大祸。他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了 “狴” 字 了。雍正帝见了十分愤怒,立即革了他的职,又派人查他的诗集。当查到“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 两句 时,就挑剔说:“清风”就是指清朝。说他犯了诽谤朝廷的大罪。于是,雍正帝就下旨把他斩了。

另一个是战争故事。说的是1930年5月,蒋介石 、冯玉祥、阎锡山三个大军阀中原混战时,冯玉祥调兵遣将的故事。冯、阎商定以郑州为战场联合对蒋。并商定在豫北沁阳集结,进可攻退可守,将稳操胜券。但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传令官发电报时竟然把字写错了。把本应在“沁阳”集结,错写成在豫南的“泌阳”了。军令如山,被调官兵心虽存疑,也只得星夜赶往泌阳。就这样,调错了兵,打了败仗,连地盘也丢光了。一怒之下,冯玉祥把传令官枪毙了。

一个字,改变了一场战役;一个错字,砍下了一颗人头!

这就是写错字的代价!

教室里,空气似乎凝滞了,一片寂静,寂静……

后来,我们都养成了查字典的习惯,写字也更谨慎、更认真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错字   泌阳   沁阳   雍正   上个世纪   简化汉字   军令如山   耳旁风   别字   小题大作   调兵遣将   清风   寂静   代价   两个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