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吗?

人之初性本善吗?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人性?一般定义,人性顾名思义是指只有人才具备的特性,即该特性可以用于区别于其他事物(包括动物、植物)而为人所独有的特性。最新定义,人性就是人的性质,性格就是人性决定的人格。马克思给出的哲学定义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恩选集第一卷》。

相信大家看了这么多的定义,还是一头雾水,仍然不会明白究竟什么是人性?所以,所谓的人性本善论、人性本恶论、人性本能论等等的人性论,毫无疑问都是瞎论!《三字经》的“人之初(出生),性本善”,也是瞎说!

那么,就“人性”的认知,有没有可以让人信服的解释?这个就必须搞清楚究竟什么是人?什么是那个“真我”?也就是佛教禅宗所参的“娘生我前我是谁?”这个比较复杂,这里略过,直接说结果。佛教讲,人有八识,眼、耳、鼻、舌、身、意前六识和末那识、阿赖耶识。“人性”就是人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人性(阿赖耶识)由人的本性(也称第九识、净识、佛识)与人的习性(阿赖耶识种子)组成。佛陀在《解深密经》中说:“阿陀那识(阿赖耶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这里“一切种子如瀑流”就包含了善的种子、恶的种子、不善不恶的种子。

人性是生死轮回之本。本性与习性是人性的一体两面(手心手背),都是与生俱来的。区别在于本性是恒常不变的,习性是受多世的熏习而随缘变化的。我们常说的这个人的生性如何,包含了本性与习性。如果这个人善的种子显性,所显是善的一面。相反,如果恶的种子显性,所显是恶的一面。

所以,人之初,性善还是不善?完全是由这个人的习性决定的。这个道理不仅适合人类,也适合所有生物。比如猫一出生就是要逮老鼠的。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再来看一些社会现象。比如人类立法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从人性的角度说,人的本性是善的,这个不需要防范。但是,人的习性就不一定是善的,有可能是恶的,这个就必须要防范。所以,人类立法的目的,就是要防范恶念变成恶行。

同样,在国家安全领域,不能立足于“人之初,性本善”来架构国家安全战略,而是要着眼“人之初,性本恶”来进行设计与防范。要全面的认清人性的规律,一边弘扬主旋律,一边防患于未然。特别是要加强对“灰犀牛”的防范与阻击,避免造成“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结局。


人之初性本善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小洞   大洞   人性论   马克思   佛教   目的   显性   习性   国家安全   本性   种子   特性   人性   定义   人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