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郭松民的《谈谈莫言》


谈谈郭松民的《谈谈莫言》

郭松民刚写了篇文章,题目是《谈谈莫言》,读了几遍,觉得文章的逻辑性不够强,有误人子弟的感觉。到底哪里觉得有逻辑问题?还是具体分析一下吧。

先看第一段:

2012年,莫言先生在斯德哥尔摩 领取诺贝尔文学奖时,穿起了燕尾服,打着领结。当时看这段电视画面时,觉得他的形象、气质与这套行头相当协调,莫言先生意气风发,俨然是二、三十年代上海租界里一位事业达到顶峰的大堂领班。

这段文字,就暴露了郭松民对莫言成见很深,人家的着装,就让他感到不快。郭松民常常自诩是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者,在这里没有感觉到他的客观,倒是明显的有点唯心主义。这段文字还暴露了郭松民的劳动歧视,似乎大堂领班就是低人一等。本来,劳动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分工的不同。但郭松民不是这样认为的,不知道工人、农民在郭松民心目中是什么样子的?

接下来,郭松民认为:

作为作家,莫言先生可以说“生也逢时”又“生不逢时”。

说生也逢时,是因为莫言先生的创作高峰期,正好是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

当时,国际大气候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国建立“单极世界”,新自由主义浪潮席卷全球,“历史终结论”猖獗一时。

国内小气候,则是精英的失败主义情绪严重,历史、文化虚无主义盛行,甚至就连中国“只有做三百年殖民地才有出路”的耻辱言论也能获得不少人的追捧。

不知道郭松民说的“上个世纪80、90年代”是指哪几年?如此笼统,令人费解。我估计他说的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那几年。但是他又批评到莫言1997年的文章去了:

“比如,他在199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

这逻辑是不是有点乱?

郭松民还认为,莫言把黄色文明描述为野蛮文明,并暗示蓝色文明才是唯一出路。看来郭松民认为社会的落后的东西不能写,否则就是暗示蓝色文明才是唯一出路。

最后,郭松民写道:

但到了2012年,由于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欧美媒体在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过程中指鹿为马的拙劣表现......

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郭松民非要把2008年的事情扯上去,这哪是哪啊?而且郭松民与许多不分青红皂白的粉丝一样,有意无意把诺奖颁发与美国扯上联系,似乎诺奖是美国人设立的奖项!

可笑!可叹!

他们可能忘记了,2015年10月,屠呦呦还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又怎么说?

郭松民看不到我国改革开放发展了这么多年取得的成就,看不到诺奖的获得,正是国力增强、各方面创造性能力提高的结果。

可以预料,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今后类似的奖项会越来越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斯德哥尔摩   上个世纪   东欧   诺贝尔   小气候   剧变   领班   美国   大堂   奖项   出路   文学奖   暗示   逻辑   年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