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鬼节

七月半,民间称为鬼节。道教称为中元节。

记忆中的鬼节主要是烧纸钱,点河灯,玩火把。

小时候对鬼节怀有敬畏之心,这都是源于从大人那里听来的传说。

据说鬼节这一天,各种鬼放风,可以自由活动,阎王爷不管。鬼们可以四处找替身,找到了,鬼就可以重新投胎,所以那一天鬼们都很积极,四处游荡,寻找猎物。被鬼找到的那人就倒霉了,他就要变成鬼。这些听起来够毛骨悚然的。

七月半鬼节

大人们讲得传神,小孩子们也自然信以为真。

晚上,大人们纷纷去僻静阴森的角落烧纸,因为这些地方最容易藏匿鬼魅。烧纸就是给它们钱花,然后它们就不再出来祸害人。

如果有人曾经在某处摔倒了,这个地方据说很可能是鬼魅作祟的场所,去那里烧点纸,就能够避免被鬼魅捉弄。

还有点河灯的习俗。点河灯就是放一个盆子在池塘里或者河里,再在盆子里点一盏灯,目的是照亮水鬼上岸回家的路。

陆地上有鬼,水里据说也有。特别是有的池塘或者河里曾经淹死了人,那么点河灯,水鬼能够看清路上岸,今后人们去水里游泳或者水边劳动就不会有事了,因为没有鬼使坏。

七月半鬼节

记得村庄门前池塘有个洗菜洗衣服的埠头,每年鬼节就会有不少人去那里烧纸,祈求不不被鬼魅弄摔倒或者跌进水里。

玩火把印象最深刻,那是属于小孩子的娱乐。

鬼节的那天晚上,几个孩子约在一起,一人拿一根木棍,棍子端部用绳子绑一团干草,点燃后举过头顶,在田野间奔跑。有的小孩用铁丝端部绑一团布,用柴油浸泡后点燃,照明时间就长多了。

举着火把在田野间奔跑,各种鬼魅就纷纷躲避,据说鬼最怕火。

只是火把烧尽了,回村时大家都有点恐惧,总觉得后面有许多鬼在跟踪。

长大后,在城市里生活,每逢鬼节,也总会看到一些老年人在某个角落里烧纸。

我似乎看到的是一种文化的顽强的生命力。

七月半鬼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道教   埠头   中元节   阎王爷   干草   烧纸   盆子   僻静   木棍   火把   鬼魅   河里   池塘   田野   晚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