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科学家频频被美国“抢走”,为何留不住她们?

众所周知女科学家这个角色在社会当中实属罕见,并不是女性的科研能力不足,而是学术圈中的迂腐观念,导致女性在科研方面的人数相对男性较少,在上世纪70年代研究就指出,女性在科研工作中受着“三重歧视”,:第一层是社会层面的父系社会下,科研是被看作非女性的,有些观点认为女性没有做科研的体力,或者女性不擅长理性分析等,第二层是心理层面的,即社会偏见随之带来的女性信心和雄心不足,(有很多关于信心差距的调研面对同一个招聘启事,一般女性申请者会在自己100%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才申请,而男性申请者在仅满足50%的条件的情况下就会申请),第三层是实际操作上,女性被给予的机会及奖励也相对少,也正是因此,学术圈内的女科学家可以说是备受关注,而且似乎是自带“光环”,不过不管是男女科学家,我国对其都是抱着同等程度的重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些科研人才都是宝贵的财富,我国不会乐意失去、也不会主动抢夺、利诱他国人才。

中国女科学家频频被美国“抢走”,为何留不住她们?


但是美国可不一样,建国200年的美国没有文化底蕴也因此,名为祖国美利坚的温床时间跨度不足以支持其发展科学这种百年大计,也许是其体内盎格鲁撒克逊基因使然,美国十分热衷于派遣“外交人员”,对他国的科学家或威逼或利诱,使得其快速积累了深厚的学术内涵,这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冯·布劳恩,我们都说冯·布劳恩是人类历史上最具争议,也是成就最卓著的科学家。,因为他有一个身份是纳粹分子,二战中担任德国党卫军高级军官,接受美国的劝降,开始正式研制太空武器,后来被称为“美国航天之父”,而在苏联解体以及战后驻军日本期间,美国更是用了一系列手段拉拢了一大批科学家。

中国女科学家频频被美国“抢走”,为何留不住她们?

我国也是深受美国这种策略的困扰,今天要说的就是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清华大学教授颜宁的出走事件,颜宁(1977年11月-)出生于山东章丘,现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颜宁的高中生涯顺风顺水,1996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其实她的父母当初让她学理科是想让她以后当医生的,没想到她却拒绝报医学专业,原因竟然是她不忍心解剖小动物不可能当一名合格的医生,她选择的是清华的生物系,生物专业在理科向来是比较冷门的,因为不容易就业,但颜宁看得远“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所以生物学有更广阔的前景上她的理念是很超前的,清华大学高手云集颜宁丝毫不敢松懈,她学习十分努力仍然是优秀生,她在大二时还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大三时又被结构生物学家饶子和教授选入了自己的实验室,在那里颜宁开始了她今生的实验室生涯。

中国女科学家频频被美国“抢走”,为何留不住她们?

从那以后对实验乐此不疲,而在毕业之后颜宁主要从事与疾病相关的重要膜转运蛋白,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结构与工作机理,及膜蛋白调控胆固醇代谢通路的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曾获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首届国际青年科学家奖,可当颜宁光环满身在清华的事业蒸蒸日上之时。2017年4月她突然宣布离开中国,回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担任终身讲习教授,并且两次当选美国两院院士,一时间国内舆论纷纷,对于她的突然跳槽许多人表示不理解,于是有不少人批评她没有担当,面对各种议论颜宁淡然面对,毅然坚持着自己的选择,她只是说自己想换个环境,对此曾加入美国国籍的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评价,“正在这个时候世界上都看好中国发展的时候,颜宁忽然跳槽到美国普林斯顿,这确实有复杂的原因我想这是很奇怪的,不过我希望网上不要乱讲这种奇怪的事情需要了解,讲闲话乱讲是非常不好的。”

中国女科学家频频被美国“抢走”,为何留不住她们?

确实我们不能在不了解事情的真实原因的前提下,不负责任地评价他人,但是就目前我们所了解的,颜宁教授想改变学术环境的想法可以说是特别纯粹,无独有偶同为1977年出生的女科学家蔡天西,她与颜宁一样都是从小就出类拔萃,1977年6月出生在温州市有名的“博士之家”,自小就读于瑞安实验小学1991年毕业于苏州中学科少班,同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95年毕业同年8月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次年转入哈佛大学继续学习,20岁时获得哈佛优秀博士称号,同时因为在统计学研究上有,特殊进展并获得极大成就被授予罗伯特·里得奖,22岁在国际生物统计学协会上又受领了“半参数随机”奖,1999年6月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担任华盛顿大学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兼教授,2002年初26岁的天西受聘哈佛大学,成为哈佛大学生物统计系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教授,28岁任该校任副教授兼博士生导师,35岁成为哈佛大学正教授,在学术上作出成就的同时也改变了国籍成为美国人。

中国女科学家频频被美国“抢走”,为何留不住她们?

这二位选择“跳槽”前往美国的原因都是自称,为了有更好的学术环境,按他们的话来说就是选择了更为广阔的天地,纯粹以学术为目的在更大的舞台上与其他人才博弈、竞争,毕竟不得不承认的是,美国的学术圈是非常多样化的并且吸取了各国各领域的顶尖人才,如果只是单纯学术研究的话确实无可厚非,不过她们二人不同的是,蔡天西已经成为了美国人,但是颜宁如今还是中国国籍,我们还是希望有一天颜宁能够不忘初心,像杨振宁教授一样能够有学成归来之时。

中国女科学家频频被美国“抢走”,为何留不住她们?

对于这样的人才外流我们不应对她们进行人身攻击,也不要就此抨击我国的制度,因为就我国与美国的学术环境而言,客观来讲确实有所差距,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同时希望我国的学术氛围能够越来越好,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美国   普林斯顿   中国   哈佛大学   科学家   清华   国籍   科研   教授   学术   原因   生物   环境   我国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