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银:财富能量类型与未来社会人造产品的存在形式

现代科学认为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由能量构成的,能量是运动的存在形式,运动是逻辑的存在形式。

财富能量是人类创造的能量类型,是在人的劳动力的作用下从宇宙内其它类型的能量形式转换形成的,对于地球空间内的事物来说,最基本的能量类型是太阳提供的光能类型。地球生物系统内的各种能量类型基本上来自对光能的转换。

不过生物学家发现,人类目前还没有直接把光能转换为生存发展所需的能量类型的能力。在自然界里,植物拥有把光能直接转换为生存发展所需的能量类型的能力。

财富能量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能量类型。是人类自己根据生存发展的需要创造的能量类型。财富能量类型里层级最低的是食物类财富能量,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能量形式。

按照能量规律,宇宙内的能量是恒定的,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但是可以进行能量类型的转换。

人类所在的宇宙是由无数类型不同的、独立的子空间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形态组织连接形成的整体空间。每个空间是一个属于一个物理量类型的整体事物,宇宙空间里的事物的聚集遵循“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的基本原则。相同类型的事物聚集在一起,通过博弈的形式抢夺生存发展所需的能量。

事物获得生存发展所需能量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直接抢夺其它事物所携带的同类能量,所以在一个物理量类型空间里,携带相同类型能量的事物采用聚集在一起的形式进行管理,并通过抢夺彼此能量的形式生存发展。生物学家把这种管理形式称为物竞天择的丛林法则。

不过动物抢夺的能量是自然创造的,它们只能被动地通过抢夺的形式获得,而人类则不然,除了通过丛林法则获得生存所需的财富能量外,还可以通过科技工具根据人们的需求创造不同类型的财富能量,来满足人们生存发展过程中日益增长的各种需要。

事实上,人类的发展所需的高层次的能量类型,自然界里并不存在,是人类通过劳动力的作用转换现有的能量类型创建出来的。对于人类来说,这些能量基本上来自太阳提供的光能的转换,所以人类社会不存在人口危机,无论人口数量增加多少,人类都可以通过科技文明的提升创造出足够的生存发展所需的能量。

劳动力是一种改变逻辑力方向的能量类型。不过似乎只有人类具有根据需求目的创建逻辑规则系统的劳动力,哲学家称之为脑力,是由人的自由意志创建的力,称为自由意志力。人类社会的发展所需的能量类型就是在自由意志力的作用下转换现有的能量类型创造的。

赵文银:财富能量类型与未来社会人造产品的存在形式


随着人类社会科技文明层级的提高,人们获得财富能量的方式也在发生改变,生物学家发现的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规律法则对人类的约束力正在变弱,正在从血腥残酷的掠夺财富财富行为向利用科技工具创造财富的行为转变。

从目前人们社会现状来看,人造财富能量是采用项目的形式创造的。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封闭的博弈局。局是一个封闭、不可分割、自足的空间,空间里的所有事物组织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社会型产品。博弈局就是做局的人基于个人的需求目的创建的逻辑运行系统。初始的社会型产品就是系统的输入模型,经过局里面的逻辑过程处理后,得到的社会型产品就是本次博弈的输出结果。

在以产品项目形式创建的博弈局里,初始输入的财富能量对输出财富能量的影响很大,这是因为在封闭的空间里,能量只能采用转换类型的形式创建,不能从无到有创建能量,因此需要通过初始的财富能量来购买生产力、生产资料等能量类型的存在形式,然后在劳动力的作用下进行能量类型的转换,储存财富能量的事物就是财富。

人们博弈的目的的本质就是争夺财富能量,表现现象是争夺以财富形式存在的产品。不过人们在创建人类社会的过程中,设计了一套替代财富存在形式的逻辑规则系统,比如古人采用货币的形式代替财富里储存的财富能量。

古人设计货币的目的是为了财富能量流动的方便,倘若直接以储存财富能量的产品进行交易,由于不同的人所需的财富能量的类型存在较大的差异,那么财富能量在流动过程中就会因为财富的产品形式而出现阻碍。

货币只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的虚拟财富形式,本身并没有储存任何财富能量,只是在人们设计的逻辑规则的约束下替代实体财富所储存的财富能量。

经济学家对创造财富能量的生产力和生产资料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根据网上资料介绍:

(1)生产力(Forces of Production),在狭义上指再生生产力,即人类创造新财富的能力。从横向来看,生产力分为个人生产力、企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从纵向来看,生产力分为短期生产力和长期生产力;从层次来看,生产力分为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生产力是生产力系统的功能,组成生产力系统的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社会文化制度体制环境——生产力系统的结构就是组成生产力系统的要素之间的关系。生产力系统的结构如果对称,生产力发展速度就快;生产力系统的结构如果不对称,生产力发展速度就慢。生产力系统结构的对称程度决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所以生产力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资源再生的结果,是社会系统的整体功能。生产力发展是增长向发展转化的中间环节。

按照恩格斯的观点,从本源看,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古猿通过劳动转化为人产生劳动生产力,是生产力形成的标志和历史上的开始。

(2)生产资料(means of production),也称作生产手段。定义为:劳动者进行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或工具。一般可包括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原料等等。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人们在博弈过程中真正争夺的是财富能量,并不是财富。财富是储存财富能量的产品形式。人们的生存发展需要的是财富里储存的财富能量,并不需要构成财富产品的其它事物。比如人们通过博弈的形式争夺食物,是因为食物提供的营养物质和通过呼吸进入细胞的氧气一起,经过新陈代谢过程,能够转化为构成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中国古人似乎很了解人的身体的这个技术原理,所以《道德经》在第三章里就强调说,“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在土地上以生产的方式获得财富能量似乎应该是未来的人类社会里的人们获得财富能量的主要形式,这是一种通过生产的形式获得财富能量的竞争模式,是未来人类社会里人们获得财富能量的竞争模式。丛林法则是人们在科技文明层次较低的发展阶段所采用的竞争模式,是动物社会里的生物获得生存发展所需能量的逻辑规则。

博弈是逻辑世界里的事物获得生存发展所需能量的唯一形式,而博弈规则是维护万物构成的世界稳定运行发展的法律法规。中国古人发现了这个规律,所以在《道德经》里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告诫人们在天地的规则里,万物的角色位置是相同的,只有在有用的时候才会被重视,人类并不是获得特殊待遇的事物,这是天道,倘若人类的逻辑行为破坏了宇宙世界的稳定运行,就会被天道无情的抛弃。

人类在自由意志力的作用下,科技文明的层级越来越高。借助人造的科技工具的力量,人们的博弈能力越来越强大,远远超出了“丛林法则”约束的力量的边界。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系统在科技工具的力量的作用下,已经出现了逻辑系统里的“溢出效应”。从现象上看,尽管人类的物质文明获得了极大地提升,但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危机也越来越严重,所以人类需要制定新的博弈法则来替换丛林法则。

按照网上的解释,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是指一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产生活动所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简而言之,就是某项活动要有外部收益,而且是活动的主体得不到的收益。溢出效应分为知识溢出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经济溢出效应等。

尽管现代科学目前并没有弄清楚万物的来源和本质,但是科学家基本上达成了统一的观点:宇宙世界是一个逻辑世界,在物理学层级类型里,能量是最基本的存在形式,万物都是由能量在逻辑结构的约束下创建的。

尽管社会学家目前并不知道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但是知道人们必须采用博弈的形式争夺财富能量,才能维持自身和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在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历史过程里,人们总结出了获得财富能量的两种形式,一种是在人类社会里采用动物社会里的“丛林法则”抢夺同类拥有的财富能量,另一种是借助科技工具的力量创造财富能量。

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似乎在农耕文明生活模式里,人们争夺财富能量的行为不会带来灾祸,人们提升科技文明层级的目的是提高创造财富能量的能力。而在采用“丛林法则”创建的社会系统里,人们提升科技文明层级的目的是提高抢夺同类拥有的财富能量的能力,这种形式的博弈就会给人们带来灾祸,所以中国古人在《周易·系辞上》里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尽管当前科技文明层级的提升增加了人类创造财富能量的能力,快速改变着财富能量在人类社会里的分布状态。但是在以“丛林法则”为基础逻辑规则创建的社会系统里,溢出效应似乎已经失控,给人们的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危机。

从目前的人类科技文明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人类社会是网络空间里的社会型产品,人们采用“新农耕文明生活模式”争夺财富能量,从根本上解决“丛林法则”创建的社会里的“逻辑BUG”。网络空间是由自然存在的物理空间和人类创造的信息空间共同构成的复合空间。

尽管人类的自由意志力很特殊,可以改变逻辑力的方向,但是毕竟人类属于宇宙空间内的逻辑事物,必须遵守逻辑总量守恒定律,即在封闭的空间内,逻辑总量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只能进行逻辑类型的转换。这就是说,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固定不变的,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在人类出现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人类只能沿着这个方向寻找创建更加美好的人类社会的方法。尽管这种观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法接受,但是对于软件工程师来说,这是开发软件程序时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所以在网络空间里创建的人类社会似乎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创建类似“神”的社会,采用逻辑规则系统的形式创建很多不同类型逻辑空间,约束人们的行为尺度;另一种是创建完全释放动物自由属性的社会,取消一切约束人们行为尺度的逻辑空间,不过这种社会形态可能会因为人类科技文明的提升导致的系统溢出效应而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中国古人似乎发现了这个规律,《道德经》里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提醒人们虽然自由意志力是很厉害的工具,但是天地并没有给人类特殊的地位,人类在生存发展的过程里,一定要学会与万物和谐共存,在自然规律的约束下有节制地使用自由意志力。

赵文银:财富能量类型与未来社会人造产品的存在形式


农耕文明生活模式是采用创造财富能量的形式实现人们生存发展目的的逻辑方式,最基本的能量类型来自太阳提供的能量。尽管人类不能直接使用太阳提供的能量类型,但是在地球空间里已经存在了一套进行能量类型转换的生物系统,为位于生物链最高层级的人类提供生存发展所需的食物层级的财富能量类型。这些财富能量储存在自然产品里,人采用物质营养的形式获得这些财富能量。

从人类当前的科技文明层级来看,人们在创造食物层级财富能量的时候,必须借助自然产品里的能量类型转换工具。而土地是这些自然产品工具的存在载体,因此马克思在《资本论》里研究人们创造财富产品的时候,引用了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的观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当人类掌握了创造信息空间的技术以后,人类的生活形式也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类从物理空间进入到了网络空间,人类社会成为了网络空间里的社会型产品,与动物社会的距离越来越远了,人们渴望获得的动物自由属性的愿望也越来越渺茫了。随着人类科技文明层级的提升,束缚人的行为的空间类型层级和数量越来越多。

从当前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人类似乎正在走向新农耕文明生活模式时代,不管人们是否愿意,基于丛林法则的掠夺文明生活模式都会消失,因为当科技文明达到一定的层级的时候,人们终将无法承受科技工具给人类社会系统带来的逻辑溢出效应所产生的破坏力。

人类每一次科技文明的提升,都会引发人造产品存在形式的革命。从人类当前的情形来看,人造产品分为物质产品和信息产品两大类型,物质产品为身体生命体提供物质营养,信息产品为精神生命体提供信息营养。经济学家通常把一个国家生产的以物质逻辑体形式存在的商品价值总量称为实体经济,而把一个国家生产的以信息逻辑体形式存在的商品价值总量称为数字经济,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都是人通过思想使用工具在地球上创造的经济。

云计算革命正在推动人类科技文明层级的提升,所以人造产品的存在形式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里,没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被淘汰的概率较大。

作为一种假设性的推测模型,人造产品发展存在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为身体生命体提供物质营养的产品生产;第二个阶段是为精神生命体提供精神营养的产品生产;第三个阶段是为灵魂生命体提供灵魂营养的产品生产;第一个阶段的产品是采用物质逻辑体构成的事物,第二、第三阶段的产品是采用信息逻辑体构成的事物。从人类目前掌握的科技文明层级来看,人类的发展似乎已经进入到了创造为精神生命体提供精神营养的人造产品阶段。

从人类社会的考古学历史来看,人类穿越第一个阶段大约花费了上万年的时间(从新石器时代算起),人类在这个阶段生产人造产品的目的就是为人的身体生命体提供生存发展所需的物质营养,所以人的行为活动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抢夺物质财富。不过古人抢夺物质财富的方式似乎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采用农耕文明规则从土地上异类手里抢夺物质财富,另一种是采用丛林法则从同类手里抢夺物质财富。

尽管几千年前上古时代的古人就开始关心精神生命体获得精神营养的问题,比如中国古人的祝由术,但是直到现在,人类都没有提出关于精神生命体的理论以及创建精神食粮产品的技术方法。不过从宇宙逻辑世界的运行规律来看,人类现在的科技文明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层级,完全有能力通过新农耕文明规则创造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的人造产品,因此,人类似乎可以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创造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人造产品。

至于创造提供精神营养的人造产品的方法,尽管现在很多人并不认同中国古人的一些观点和方法,如堪舆术、祝由术等,但是可以按照现代科学的形式先建立以古人的方法为基础的假设模型,然后采用证伪的方式进行否定,最终找到创建提供精神营养的人造产品的方法。

作为一种假设模型,倘若精神生命体是比身体生命体层级更高的逻辑存在体,那么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低层次的身体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开始追求高层级的精神的需求。网上来自专家的观点认为,在从动物到人的进化中,高级需要出现得比较晚,婴儿有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但自我实现需要在成人后出现;所有生物都需要食物和水分,但是只有人类才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从人自我实现需求的发展规律来看,现在已经到了为人的精神生命体实现需求的阶段,也就是说,人类已经到了通过创造人造产品的形式为精神生命体提供精神营养的阶段。参考人类创造为身体生命体提供物质营养的人造产品的过程来看,人类创造为精神生命体提供精神营养的产品的过程也不会很轻松。不过从马斯洛分析的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的关系来看,“马斯洛认为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大,潜力越大。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人类采用科技方法大规模创建提供精神营养的人造产品的过程不会很长,或许人们很快就能找到方法,从而推动企业之间的竞争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能量   形式   类型   财富   社会   层级   产品   生产力   逻辑   物质   人类   精神   未来   系统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