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银:知识是由内容和形式共同构成的逻辑产品

作为客观存在的逻辑事物,知识与物理世界里的物质事物一样,也是由内容和形式两种相反的属性在矛盾规律提供的逻辑力的作用下创建的逻辑产品。内容是知识的存在本质,形式是知识的存在现象,

在不同类型的认知空间里,知识的本质是相同的,柏拉图称之为“理念”,知识的现象是由认知空间的层级类型决定的,存在很大的差别,柏拉图称之为“影子”或“摹本”。

认知空间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空间,属于过程空间,是所有类型空间里的事物在进行交流时必须使用的转换空间。作为创建逻辑世界的一种最简单的、可控的技术模型,其它任何类型空间里的逻辑事物没有直接认知事物的功能,只能通过认知空间间接地认知客观存在的事物。

人类把由认知空间构成的世界称为精神世界,所以精神世界是一个依附在其它类型世界之上的特殊世界,比如依附在物质世界或者信息世界之上,是一种不能独立存在的世界类型。唯物主义哲学家以构成人的物质体形式为参照坐标系研究宇宙的本源,提出了很多依据观察现象总结的来自规律的理论。比如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83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认为:

1)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离不开自己的物质基础——人脑;意识的内容只能来自物质世界,离开了物质世界,人脑不会自行产生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3)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两者不能平列,但也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

尽管精神世界是由不同层级的认知空间构成的世界,但是由于空间具有封闭属性,所以个体人从不同层级的认知空间里获得知识也是很困难的,需要支付一定的能量,这些能量基本上来自身体生命体携带的能能类型,不过作为一种假设的技术性猜测,似乎极少数人可以通过灵魂生命体支付能量的形式获得一些特殊的知识。比如对柏拉图的回忆说观点进行扩展,人可以通过灵魂在宇宙认知空间里认知宇宙世界里客观事物的存在形式,但是需要灵魂生命体支付非常多的能量。从人类发展过程的历史来看,具有这种特殊能力的人大多数似乎身体都存在缺陷,如达芬奇、牛顿、维特根斯坦、霍金等。在2005年,英国皇家学会进行了一场名为“谁是科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的民意调查,牛顿被认为比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更具影响力。尽管对牛顿的毛发进行基因分析,认为牛顿是艾斯伯格症候群携带者,有XQ28基因的表现,但并未影响到他巨人的形象。

知识是由认知空间构成的认知世界里的逻辑事物,一个独立的认知空间就是一个知识,是空间内的所有知识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连接起来的一个整体的知识,这是一个新的知识存在形式,是一个层级类型更高的逻辑事物。

在认知空间类型里,人类认知空间是宇宙认知空间下面的子分类,而个人认知空间又是人类认知空间下面最小的子分类。任何一群人创建的社会型生命体都有一个群体认知空间,群体认知空间里的知识轨迹路径就是这个社会型生命体的命运。

在人类认知空间里,知识是由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物理单位通过结构的形式创建的,物理学家把这个物理量类型空间里的基本单位称为量子。知识量子的存在形式是那些最基本的符号单位。

尽管宇宙认知空间和人类认知空间的物理量类型不同,量子的形式不同,所创建的知识的存在形式也不同,但是知识的内容相同的,描述的是逻辑世界里相同的客观事物。所以尽管不同类型的逻辑世界里的事物的存在形式存在巨大的差别,但是可以采用知识的形式来获得不同类型逻辑事物的同一性,并采用知识的形式在不同类型的逻辑世界里进行沟通和交流。

从目前人类知识的存在形式来看,不同物理土地区块上的人群创建的知识尽管内容相同,但是形式的差别很大,大多数的知识的形式很简单,采用一维空间线性排列的方式创建,知识的形式和内容是完全分离的。最复杂的形式是由汉字的量子单元创建的知识,属于多维空间里的存在事物。比如,英文单字采用在一维空间里线性排列量子符号的形式创建,内容与形式没有联系,而汉字的形式比较复杂,采用在二维空间里对量子符号进行非线性排列的方式创建出来的,通过结构的形式把知识的内容封闭在空间内。

人类是在知识的作用下改变物质世界的。尽管其它的生物也是在知识的作用下改变周围的物质世界,但是从人类的观察研究来看,似乎目前只有人类拥有创造知识的能力,所以人类的知识是动态增加的,而其它生物的知识是先天存在、固定不变的。

尽管人类通过视觉器官采用经验的形式创造知识的历史只有几千年,但是知识的形式已经变得非常复杂了。比如工程师们常用的图纸就是结构非常复杂的知识的存在形式,知识的内容储存在图纸的结构内。

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里说,“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我们拥有越多数据,对历史了解越深入,历史的轨迹就改变得越快,我们的知识也过时得越快。”

由此可见,在认知空间里,人类知识的加速发展属于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外在的表现现象就是,知识产品的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在知识产品的作用下创造的物质产品的结构形式也越来越复杂,物质产品形成的逻辑空间的层级类型也越来越高。德国哲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类社会这种发展现象所表现的规律采用理论的形式进行整理,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俄国哲学家列宁评价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E·伯恩斯坦等则把它修正为经济唯物论。

作为逻辑世界的基本规律,人可以通过在认知世界里创建知识的方式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

从技术原理上看,决定人类社会存在状态的是知识,并不是构成人类社会的物质体,也就是说,地球上人类的数量对人类社会不会构成危险。比如,粮食危机并不是因为人的数量太多导致的,而是因为人类知识的层级太低导致的。也就是说,人类遇到的一切危机都可以通过创建新知识的方式来解决。

在宇宙认知空间里,知识就是客观事物的结构形式经过逻辑抽象后形成的具象形式,知识的形式与认知空间的类型和尺度有关联关系。也就是说,知识是抽象后的逻辑事物的存在形式,所以知识具有空间层级类型的属性,知识的属性只适用于所属的空间。

人类的知识是宇宙知识的摹本。人的原初的知识在人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不过知识的数量很少。似乎生物都拥有原初知识,用来驱动物质躯体产生逻辑行为。

似乎只有人拥有自由意志力——一类可以改变逻辑运动方向的力(在逻辑世界里,运动是逻辑的存在形式),于是人就可以通过修改精神世界里原初知识的逻辑方向的形式创建新知识,柏拉图把这种情形称为灵魂回忆说,比如通过美的花、美的人等具体美的事物,便可回忆起绝对的完全的美的具有理念的知识。

按照柏拉图的观点,美是灵魂世界里的知识的存在形式,柏拉图称之为理念,而人类的知识属于“影子”或摹本。理念之所以是美,是因为理念的结构形式所包含的逻辑过程是流畅自然的,柏拉图把这种由逻辑结构构成的存在形式称为“美本身”,并且认为美本身先于美的事物,同时也是绝对的,没有任何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美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寻求这个超越一切美的事物的“美本身”。

赵文银:知识是由内容和形式共同构成的逻辑产品


由于人类知识是通过身体的感知器官接受到的宇宙知识的信息在精神世界里创建的摹本,所以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人类创建的摹本的结构形式无法达到“美本身”结构形式的程度。

人们认知的美是在个人认知空间里来自知识所提供的能量轨迹创建的更高层级的知识的存在形式。由此可见,人们认知的美并不是直接来自客观事物的知识的本质内容——“美本身”,而是以美本身为母本,在自由意志力的作用下创建的满足自己需求目的的摹本,是一种由感知能力决定的更高层级的知识存在形式。崇高是人类的感知能力能够创建的最高层级的美的存在形式,是最接近自然状态的知识的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柏拉图   摹本   逻辑   形式   知识   层级   认知   客观   事物   物质   意识   人类   类型   内容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