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康内:当天才路过人间

大家好。今天是著名作曲家、电影配乐大师莫里康内逝世一周年纪念日。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我们特意准备了这篇文章,希望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大家可以重温他的音乐,感受他旋律中的生命力,感受他对音乐纯粹而热烈的爱。

莫里康内:当天才路过人间

莫里康内


2021年6月,《天堂电影院》诞生33年之后,首次在中国内地公映。很多人去到电影院里重温这部经典之作。而当音乐在放映厅响起,那个名字也不由自主地浮现在大家的脑海中:莫里康内。

莫里康内的配乐对《天堂电影院》的影响力毋庸置疑。正如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所说:这部电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电影配乐,如果没有莫里康内,事情就都不一样了。

莫里康内:当天才路过人间

不仅仅是《天堂电影院》,还有《美国往事》《海上钢琴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数不清的经典电影因着莫里康内的音乐大放异彩。

但很少有人知道,电影配乐一开始并不是莫里康内生命中的追求目标。当天才来到人间,这些优秀而极致的电影配乐,竟是他在妥协中取得的成果。


01 执着于自我表达的音乐天才


显然,莫里康内是音乐界罕见的天才。

1928年,莫里康内出生在罗马一个音乐之家。父亲是一名小号演奏家,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很小就开始接触音乐。

6岁,莫里康内已经学会了认谱号,并开始学习作曲;12岁考入音乐学院,从小号专业转到作曲系,据说只用半年的时间便学完了四年的所有课程。这件事被媒体知道后,莫里康内作为“音乐神童”,被登上了报纸。

莫里康内:当天才路过人间

青年时期的莫里康内▲

学会作曲,也为不爱言谈的他打开了另一扇表达自我的大门。莫里康内在音乐表达上非常有天赋,同时,他也有着异于常人的思考与努力。

一方面,他骨子里有抹不掉的经典音乐基因,并始终以巴赫、贝多芬为自己工作时的榜样。

在为电影做配乐时,他从未放弃过对经典音乐的追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从他的电影配乐中,能听到巴赫《D小调赋格曲》的旋律,也能听到贝多芬《致爱丽丝》的蛛丝马迹。

另一方面,哪怕是在需要以“简单易懂”为前提的电影配乐的创作中,他也始终尝试对电影音乐进行改进与创新。他在调性音乐中加入前卫的元素,会借鉴古典音乐经常使用的方法,开创性地用在电影配乐里。

包括他涵盖了古典、现代、爵士、摇滚、流行等各种技法的作曲技巧,以及令人意想不到的配器手段,所有的这些努力和尝试,都是在试图打开大众的耳朵,结合电影语言,提升大家的音乐审美。

而除了配乐大师的身份,或许鲜少有人知道,莫里康内还是一位优秀的音乐指挥。

莫里康内:当天才路过人间

从2001年起,他开始站上指挥台,指挥了一场又一场交响音乐会,演出自己的音乐作品。比起拿到奥斯卡的奖项,在他的心目中,这或许是自己人生中更高光的时刻。


02 梦想是在音乐厅听到自己的作品

2007年,陪跑多年的莫里康内终于众望所归在奥斯卡拿到了“终身成就奖”;9年之后,凭借与昆汀合作的《八恶人》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88岁高龄,捧起了人生中第一座小金人。

莫里康内:当天才路过人间

但此时这些奖项,在莫里康内看来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了,甚至拿到奥斯卡后他都不想去美国领奖——领奖的吸引力不足以让他离开罗马。

他内心真正追寻的,向来不是在电影配乐上的成就,而是,真正能不受约束不受限制表达自我的纯音乐。他的梦想,是成为像布列兹、施托克豪森、贝里奥一样的作曲家,让自己的作品在音乐厅里被演奏。

现实残忍地把他的梦想击垮。

从音乐学院毕业以后,莫里康内开始从事自己喜欢的作曲、编曲工作,在乐团里领着微薄的薪水。

1958年,30岁的他如愿创作出了自己的第一首协奏曲,他兴奋地带着乐团排练了九个月,然而当演奏会圆满结束,却仅仅领到了500欧元的报酬——这就是他将近一年的收入,根本没有办法养活家里四个嗷嗷待哺的孩子。

为了生计,莫里康内不得不低调地接一些在当时的音乐界看来有失体面的“私活”:为电影写配乐,为流行歌手写曲子,为电视剧写片花。

一直到1964年,他当了导演的小学同学塞尔乔·莱翁找到他,一部《荒野大镖客》,让他瞬间声名大噪。

从此,莫里康内开启了自己的配乐人生。从最初时一年配一部电影,到最忙碌时一年配十几部电影,从“赏金三部曲”到“往事三部曲”,他用自己的天赋、勤奋,成为了好莱坞最赚钱的配乐大师。

在很多人看来,这位大师颇为“高傲”。凡是想找他配乐的导演,都必须亲自到罗马登门拜访。但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他兴奋地离开罗马——著名指挥家穆蒂曾经演出了他的清唱剧《沉默之音》,他开心地亲自跑到米兰送谱子。

莫里康内:当天才路过人间

古典音乐指挥家穆蒂▲


演出那天,莫里康内坐在音乐厅里,听到自己写的音乐被奏响,分外激动。他觉得自己像在做梦,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在歌唱。

这是他认为音乐最美的时刻。

03 用创造经典的态度做电影配乐

在漫长的职业生涯里,莫里康内逐渐与自己达成了和解:尽管纯音乐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实现自我,但是历史经验证明, 接受他人委托所写的音乐,或为他人服务所写的音乐,有时候也可以是伟大的音乐。

例如海顿受雇于人依然写出了上百首经典传世的交响乐;例如巴赫为弥撒写的清唱剧也流传千古。

莫里康内:当天才路过人间

如果不能自由地表达与创作,那么至少在有限制的主题内将作品做到极致。所以,莫里康内在电影配乐上有如此高的成就,并不仅仅只依赖于天赋,更在于他对电影配乐有着极高的要求,用打造经典的态度去做电影音乐。

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自律性极强的人。每天四点半起床,做些运动后吃早餐,然后工作到中午;午餐后与导演或制片人开会;没有演出的话,晚上九点准时睡觉。几十年如一日,他一直这样克制而规律地生活着。

莫里康内:当天才路过人间

他的自律也极致地体现在工作上:他是一个工作细节狂,在音乐创作上更是近乎完美主义者。
工作时随身带着多个钟表,排练的纸上密密麻麻写满要求;他的作曲除了要写出旋律主题,也会亲自为管弦乐部分编曲;会为了最大可能地保证音乐完整性,锲而不舍地与导演讨价还价,只为了多为音乐争取几秒钟的时间。

他把创作音乐的过程比喻成孕育婴孩,只有在“怀孕”的几个月努力工作,才能生出健康的且“五官端正”的小孩。

因此,莫里康内在电影配乐的框架中,构建出了极具创造力且有着极高审美的音乐作品。

他的旋律非常讲究,听起来几乎感受不到节奏的存在,不受节拍的干扰与破坏,悠扬而完整,自由而畅快。

这些极具感染力近乎完美的旋律,都是基于他极高的审美要求,是经过非常精心设计与严格打磨的。正如他的一生,规律、严苛、克制,组合起来却如此耐人寻味,有着极强的创造力与爆发力。


04 珍惜天才的羽翼


人类对于天才的发现与珍视总是后知后觉。

我们的社会往往并不能给予这些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天才们对等的回报。

比如莫里康内早年前用心创作了十几年的纯音乐,却常常食不果腹;再比如他在做影视配乐的很多年里,哪怕作品在民间口口相传,也没有真正意义上得到业内认可——奥斯卡奖项来得如此之晚,便能说明一些问题。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莫里康内更执着于被称呼为“作曲家”而不是“配乐大师”的原因之一。他太渴望来自专业领域内的认可,渴望自己的价值被业内人看到。所以,即便是创作影视配乐,他也用可以名留青史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记者:假设一百年后,你的名字出现在一本百科全书上,你希望如何定义?莫里康内:作曲家

与莫里康内有着相似命运的,还有美国的天才音乐家格什温。尽管写出了《蓝色狂想曲》这样惊艳的作品,一度在百老汇卖出最昂贵的票价,却一样不被主流的、专业的音乐界所容纳。

成名之后,格什温曾努力找古典音乐的大师们拜师,试图去融入这个主流的世界,最终也没能如愿。直到临终,他都为自己即将永远游离在正统音乐的边缘而心有不甘。

莫里康内:当天才路过人间

但幸运的是,不管是莫里康内还是格什温,都没有因为不被主流容纳而放弃创作,甚至依然用极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如今,那个年轻时说着“希望在音乐史上有个小小位置”的莫里康内,早已成为很多人心目中令人望尘莫及的大师。而他的音乐作品,更是超越了任何音乐或电影类型的限制,影响了包括作曲家、电影配乐大师、演奏家、摇滚歌手等各个领域的音乐创作者。

时间已然证明了他作品的价值;时间也会证明,这样努力的天才,不管是存在还是离开,都是人类文明史上一笔巨大的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音乐学院   巴赫   格什温   天才   奥斯卡   罗马   音乐界   作曲家   旋律   导演   人间   大师   作品   工作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